论文摘要
目的:建立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研究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神经元电生理活动的改变,探讨PD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17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7)和实验组(n=10)。实验组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6-OHDA两点法注入大鼠左侧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c)。于注射4周后经腹腔注射阿朴吗啡诱发大鼠旋转行为,将30分钟内平均旋转速度大于7圈/分者视为成功的大鼠模型。对诱发成功的大鼠和对照组均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法记录STN神经元放电。记录结束后取大鼠脑组织作石蜡切片和HE染色,确定记录点的位置和SNc的毁损情况,并通过Spike2软件进行信号分析。结果:进行造模的10只大鼠,6只诱发旋转成功,1只死亡,模型成功率为60%。分别观察和分析了对照组大鼠STN中的20个神经元和PD组大鼠STN中的37个神经元。病理结果显示记录点均位于STN内。成功诱发的PD组,毁损侧SNc结构紊乱,神经元消失,胶质细胞增生;而对侧SNc神经元结构完整。对照组大鼠STN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为16.18±10.67 Hz,PD组大鼠STN神经元放电频率为17.74±11.20 Hz,两组放电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对照组大鼠,STN神经元表现出3种放电形式,规则放电的神经元3个(15%),不规则放电的神经元10个(50%),爆发式放电的神经元7个(35%)。PD组大鼠STN神经元也表现出3种放电形式,规则放电的神经元5个(13.5%),不规则放电的神经元6个(16.2%),爆发式放电的神经元26个(70.3%)。PD组大鼠STN神经元中爆发放电的神经元多于对照组,而不规则放电的神经元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1.采用6-OHDA立体定向两点注射法建立的大鼠PD模型是模拟人类PD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且本实验组模型成功率较高。2.本实验表明PD状态下STN神经元放电频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放电形式发生了改变,爆发放电的神经元显著增多,说明STN神经元的活动增强。3.本实验提示抑制STN的病理活动,重建基底节的正常活动模式是治疗PD的病理生理基础。4.此项研究为STN的毁损或高频电刺激等PD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些措施均有助于抑制STN的病理活动,重建基底节的正常活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