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严重粉碎性骨折28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溪淳[1](2020)在《非感染性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失败和骨不连的原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非感染性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失败和骨不连的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和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四肢长骨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和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内固定失败和骨不连的原因。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3个月。1、术后发生内固定失败48例,其中男35例,女13例,年龄6-85岁,平均44.23±12.51岁。骨折部位为股骨18例,胫腓骨21例,尺桡骨5例,肱骨4例。其中髓内钉固定6例(12.5%),钢板固定42例(87.5%)。内固定断裂39例(81.3%),内固定松动9例(18.7%)。内固定失败原因中,因医源性因素所致者47例(97.9%),因非医源性因素所致者31例(64.6%),两个因素均存在者30例(62.5%)。2、术后发生骨不连102例,其中男68例,女54例,年龄10-86岁,平均49.28±13.03岁。骨折部位为股骨38例,胫腓骨42例,尺桡骨9例,肱骨13例。其中钢板固定69例(67.6%),髓内钉固定33例(32.4%)。按骨不连分型,萎缩型骨不连66例(64.7%),肥大型骨不连36例(35.3%)。骨不连发生原因中,因非医源性因素所致者66例(64.7%),因医源性因素所致者76例(74.5%),两个因素均存在者40例(39.2%)。结论:下肢骨折发生内固定失败和骨不连的风险明显高于上肢。内固定失败以内固定断裂多见;骨不连以萎缩型骨不连多见。内固定失败和骨不连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以骨折断端局部因素合并术中操作不当最常见。
张旭[2](2020)在《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IMN和PF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以及两种手术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以及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搜索关于IMN与PF治疗肱骨干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和准随机对照研究(Quasi-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Q-RCTs),检索时间为199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集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RCTs和Q-RCTs,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收集的文献,并严格按本研究照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研究,再提取数据并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估,最后对纳入的RCTs和Q-RCTs进行Meta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 5.3版软件进行数据合成,并采用Q检验进行异质性分析,若P<0.1,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 effects model),若P≥0.1,I2≤50%,使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s model)。对于连续变量采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进行描述,对于二分类变量,采用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RR)进行描述,都采用95%可信区间(95%CI)。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篇研究(14篇RCTs,3篇Q-RCTs),共涉及1053例患者,其中IMN组528例(50.14%),PF组525例(49.86%)。首先,在4个主要临床结局指标中,IMN组的感染率[RR=0.40,95%CI=0.200.79,P=0.008]、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发生率[RR=0.60,95%CI=0.360.97,P=0.04]较PF组低;对于不愈合和延迟愈合两个结局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次,在5个次要临床结局指标中,PF组的住院时间[RR=-2.60,95%CI=-4.90-0.30,P=0.03]、手术时间[RR=-21.74,95%CI=-39.55-3.92,P=0.02]、术中出血量[RR=-72.97,95%CI=-95.44-50.51,P<0.01]以及愈合时间[RR=-2.25,95%CI=-2.59-1.91,P<0.01]均高于IMN组。ASES评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IMN治疗肱骨干骨折在术后感染率、医源性桡神经损伤、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愈合时间均比PF有优势,在ASES评分、不愈合以及延迟愈合方面3个结局指标方面,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本研究纳入文献较少,部分文献质量不高,得出的研究结论与临床事实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于IMN和PF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及各自优缺点的评估,今后还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来论证。
庄伟康[3](2019)在《小夹板对股骨粉碎性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后碎骨片的复位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研究中医传统小夹板对股骨粉碎性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后碎骨片的复位作用,探讨微创髓内钉内固定联合中医传统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股骨粉碎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优势,为临床选用小夹板外固定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研究2016年9月-2018年10月在我院骨科就诊,确诊为股骨粉碎性骨折并于我院行微创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碎骨片游离距离大于2cm且无软组织嵌顿的病例。将收集到的符合纳入标准的74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于髓内钉内固定的基础上第3天加用小夹板外固定,固定3周;对照组只做髓内钉内固定的基础治疗。比较在治疗组加用小夹板前后,两组病例游离碎骨片到股骨中轴距离的变化;治疗组加用小夹板外固定后,比较两组病例在疼痛程度(NRS评分)、焦虑程度(S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有无差异;以及对小夹板外固定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分析。整理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研究结果1.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合并疾病等基线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加用小夹板前后,两组病例游离碎骨片到股骨中轴距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小夹板外固定对股骨粉碎性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后碎骨片具有复位作用。3.治疗组加用小夹板外固定前,两组病例在NRS评分、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加用小夹板外固定后,两组病例在NRS评分、S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微创髓内钉内固定的基础上加用小夹板能够缓解患肢疼痛,减轻焦虑情绪,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的愈合。4.安全性评定: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肢的末梢循环、感觉、皮肤颜色无明显改变,且无严重张力性水泡、压迫性溃疡、神经血管的受压损伤情况、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不良事件的发生,说明小夹板外固定具有安全性;结论1.微创髓内钉内固定的基础上加用小夹板对游离碎骨片具有一定的复位作用,并能够缓解疼痛,减轻焦虑,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促进骨折愈合;2.微创髓内钉内固定后加用小夹板外固定复位游离碎骨片具有一定的优势且具备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闫利伟[4](2019)在《59例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病情及治疗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我院59例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患者临床治疗的回顾性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4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患者59例,对其首次手术治疗方式、感染细菌及术后感染后治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随访后发现59例骨折术后感染当中45例在治疗后的3-11个月之内骨折恢复较好;14例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愈合差,恢复不好。结论: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尤其是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很重要,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患者要依据每个患者情况个性化治疗,尽快治疗术后感染,减少患者痛苦,清创骨水泥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具有良好的效果。
徐振东[5](2017)在《LCP“动力化”的有限元分析及初步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s,LCP)“动力化”-骨折断端微动、应力情况,为LCP“动力化”/“动力化”+植骨治疗下肢长骨骨折LCP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提供理论依据。并通过临床回顾性分析,初步探讨LCP“动力化”/“动力化”+植骨在治疗下肢长骨骨折LCP术后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可供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第一部分:建立骨折近端加压孔普通螺钉,远端全锁定螺钉固定(A组);骨折近端锁定孔普通螺钉,远端全锁定螺钉固定(B组);骨折近端锁定孔锁定螺钉,远端全锁定螺钉固定(C组)的胫骨中下段横形骨折的有限元模型。三组分别予以1/6、2/6、3/6、4/6、5/6及1倍体重应力值(100N、200N、300N、400N、500N、600N)进行轴向压缩实验,评价(1)骨折断端接触时胫骨、内固定最大应力及断端应力值等指标;(2)骨折间隙分别为2mm、5mm、10mm时各组骨折断端轴向微动距离。第二部分: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41例下肢长骨骨折LCP内固定术后骨折延迟愈合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动力化组与保守组:动力化组共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股骨6例,胫骨8例,行更换骨折端一端锁定螺钉为普通螺钉实现LCP“动力化”进行治疗;保守组共27例,其中男16例,女11例,股骨13例,胫骨14例,行制动,口服促骨生长药物及定期观察等保守治疗,定期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率。第三部分: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53例下肢长骨骨折LCP内固定术后萎缩性、营养不良性骨不连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动力化+植骨组行更换骨折一端锁定螺钉为普通螺钉实现LCP“动力化”联合自体髂骨植骨,共17例,其中股骨7例,胫骨10例,萎缩性、营养不良性骨不连分别为12例、5例。单纯植骨组行自体髂骨植骨,共36例,股骨17例,胫骨19例,其中萎缩性、营养不良性骨不连分别为21例、15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月、3月、6月及骨折愈合时两组植骨区x线灰度值,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时膝关节、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第一部分:相同轴向应力载荷下,(1)骨折端接触时胫骨最大应力:a>b>c,内固定最大应力:a<b<c;骨折断端应力:a>b>c,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骨折端不接触时(间隙为2mm、5mm、10mm时)骨折端轴向微动位移比较:a>b>c,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重应力范围内,c组均未达到有效的微动值,而a、b两组在体重应力范围内均可达到有效微动值。第二部分:动力化组、保守组获得的随访时间分别为(14.76±4.34)月、(13.83±4.00)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力化组、保守组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率分别为[(4.67±0.78)月,(6.14±1.23)月],[85.71%(12/14),51.85%(14/2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部分:动力化+植骨组与单纯植骨组分别获得(17.50±4.00)月、(18.06±3.46)月随访,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区x线灰度值:术后1月及骨折愈合时两组植骨区灰度值为[(98.76±8.56),(95.97±9.74)],[(193.21±23.56),(186.43±19.87)],两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6月动力化+植骨组植骨区灰度值明显高于单纯植骨组[(131.94±15.51),(105.92±11.58)],[(162.06±19.61),(134.69±20.3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力化+植骨组、单纯植骨组骨不连愈合时间为分别[(6.57±0.85)月,(8.48±1.34)月],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两组患者膝关节、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4.65±7.32),(75.87±9.01)],[(89.42±11.34),(74.79±10.56)],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动力化+植骨组、单纯植骨组分别出现3例、9例植骨失败,经更换内固定+植骨术后骨折获得愈合;2例、5例切口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愈合;3例、7例供骨区疼痛,经观察2月后缓解。结论A、B两种“动力化”固定方式在体重应力范围内可为骨折端提供有效的轴向微动;且较C种固定方式能减少内固定的应力,增加骨折断端应力。对于下肢长骨骨折LCP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单纯保守治疗效果欠佳,LCP“动力化”可显着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骨不连发生的风险。而对于下肢长骨骨折LCP内固定术后骨不连,LCP“动力化”联合自体髂骨植骨较单纯植骨可明显缩短疗程,且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王纪亮,杨晓红[6](2012)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1例长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5例均采用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66例均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下肢长骨骨折优良率达到92.42%,骨折愈合时间为(8.3±2.9)个月。且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优于钢板固定,是治疗下肢长骨骨折有效的手段,操作简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吴力军,许汉荣,段万礼,张威,罗益文,王梁[7](2011)在《干骺端环锯取骨植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下肢长骨骨折》文中提出目的: 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干骺端环锯取骨植骨结合髓内钉固定术与传统方法髓内钉固定术治疗下肢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下肢长骨骨干骨折患者, 随机分成2组, 研究组28例, 在干骺端髓内钉入口处以环锯取骨, 植入骨折端并行交锁髓内钉固定;对照组34例, 采用传统方法以锥型开口器开口并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下肢功能状况。结果: 两组病例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下肢功能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全部一期愈合, 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 平均4.5个月;对照组一期愈合29例, 有4例胫骨骨折延迟愈合行髓内钉动力化后愈合, 1例股骨骨折因不愈合行植骨手术后4月愈合, 骨折愈合时间4~11个月, 平均6.5个月。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一期愈合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愈合更快。研究组经环锯取骨后未出现干骺端医源性骨折, 未影响髓内钉的置入, 安全性良好。结论: 干骺端环锯取骨植骨结合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下肢长骨骨折, 手术安全, 能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疗效满意。
高培刚,张晨阳,陈兴康,王新宇[8](2010)在《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下肢粉碎骨折》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钉结合加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本组23例采用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钉结合加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28~62岁,平均45岁。结果 23例患者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10.5个月。愈合时间4~9个月,平均6.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畸形愈合及不愈合。结论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钉结合加钉综合运用可以有效治疗下肢长管状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能够早期活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覃松,王凯,李永生[9](2010)在《Sanatmetal带锁髓内钉在四肢长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Sanatmetal带锁髓内钉在四肢长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及其远端锁定的准确性﹑简易性。方法 2003年1月~2008年6月对278例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其中42例股骨骨折,68例胫骨骨折,32例肱骨骨折采用Sanatmetal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46例股骨骨折,62例胫骨骨折,28例肱骨骨折采用其它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分析其远端锁定所用时间、出血量、C臂X线机使用次数及治疗结果。结果 Sanatmetal带锁髓内钉组远端锁定时间:股骨10~30(15.8±6.2)min,胫骨5~12(7.1±2.3)min,肱骨2~4(2.5±0.7)min;出血量:股骨265~550(398.9±84.9)ml,胫骨80~215(126.5±36.0)ml,肱骨40~150(83.4±30.8)ml;C臂X线机使用次数0~2(0.9±0.8)次。对照组远端锁定时间:股骨30~80(43.8±11.0)min,胫骨20~40(29.1±6.6)min,肱骨10~30(19.1±5.5)min;出血量:股骨375~825(545.3±121.2)ml,胫骨150~450(284.4±78.2)ml,肱骨80~230(142.3±46.6)ml;C臂X线机使用次数4~10(7.5±2.0)次。所有278例均获随访9~50(36.6±11.7)月;Sanatmetal治疗组122例一期骨愈合,12例延迟愈合,8例骨不愈合,优良率85.9%;对照组101例一期骨愈合,23例延迟愈合,12例骨不愈合,优良率74.3%。结论 Sanatmetal带锁髓内钉具有比较精确的远端锁定系统,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及X线辐射,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的内固定材料。
王永恒,徐彬,杜艳辉[10](2010)在《带锁髓内钉在下肢长骨骨折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下肢长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以高能量创伤病因居多,治疗措施不当可导致感染、内固定失败、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因其部位的重要性,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存质量,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该类患者治疗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内固定可使骨折复位并一定程度上维持断端稳定性,便于患者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利于恢复的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从而逐渐成为治疗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的主要手段。带锁髓内钉是目前
二、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严重粉碎性骨折2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严重粉碎性骨折28例(论文提纲范文)
(1)非感染性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失败和骨不连的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一 非感染性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分析 |
1.方法 |
1.1 研究方法 |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如下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 性别分布 |
2.2 年龄分布 |
2.3 骨折部位分布 |
2.4 内固定方式及失败分布 |
2.5 内固定失败的原因 |
3.讨论 |
3.1 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 |
3.2 研究的不足 |
4.典型病例 |
病例一 |
病例二 |
病例三 |
研究二 非感染性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原因分析 |
1.方法 |
1.1 研究方法 |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如下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 性别分布 |
2.2 年龄分布 |
2.3 骨折部位分布 |
2.4 固定方式及失败分布 |
2.5 骨不连的原因 |
3.讨论 |
3.1 四肢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原因分析 |
3.2 研究的不足 |
4.典型病例 |
病例一 |
病例二 |
病例三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2)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文献检索 |
2.1.1 检索资源 |
2.1.2 检索词 |
2.1.3 检索策略 |
2.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3 文献筛选 |
2.4 数据提取 |
2.5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2.6 统计学方法 |
2.6.1 合并效应量的选择 |
2.6.2 异质性检验 |
2.6.3 发表偏倚 |
第3章 结果 |
3.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
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3.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3.4 META分析结果 |
3.4.1 骨折不愈合 |
3.4.2.延迟愈合 |
3.4.3.感染率 |
3.4.4.医源性桡神经损伤 |
3.4.5.ASES评分 |
3.4.6.住院时间 |
3.4.7.手术时间 |
3.4.8.术中出血量 |
3.4.9.愈合时间 |
3.5 敏感性分析 |
3.5.1 住院时间 |
3.5.2 手术时间 |
3.5.3 术中出血量 |
3.6 发表偏倚 |
第4章 讨论 |
4.1 肱骨干骨折治疗方法 |
4.2 结局指标分析 |
4.3 本研究优势和局限 |
4.3.1 优势 |
4.3.2 局限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小夹板对股骨粉碎性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后碎骨片的复位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选择 |
1.2 诊断标准 |
1.3 股骨干骨折分型 |
1.4 病例纳入标准 |
1.5 病例排除标准 |
1.6 病例剔除标准 |
1.7 病例中止标准 |
1.8 病例脱落标准 |
1.9 质量控制 |
1.10 伦理审查 |
2 样本量的计算 |
3 方法 |
3.1 随机分组 |
3.2 治疗方法 |
3.3 观察指标 |
3.4 脱落病例的处理 |
3.5 统计学方法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 两组病例临床基线数据对比 |
2 观察指标差异性比较 |
3 安全性评估 |
4 典型病例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股骨干骨折的认识 |
2 游离碎骨片对股骨干骨折预后的探讨 |
3 钢板内固定及微创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优劣性的分析 |
4 股骨干骨折并发症发生原因的探讨与分析 |
5 AO原则及BO原则指导下的游离碎骨片处理方法的探讨 |
6 股骨干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问题的探讨与分析 |
7 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的探讨与分析 |
8 研究结果的分析 |
9 中止病例分析 |
10 研究局限性 |
11 关于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的讨论 |
第四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股骨干骨折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2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附录3 NRS疼痛评分问卷 |
附录4 SAS焦虑评分问卷 |
附录5 病例观察记录表 |
附录6 伦理审查批件 |
附录7 |
(4)59例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病情及治疗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成年人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治疗发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LCP“动力化”的有限元分析及初步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LCP“动力化”-折端微动及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
1 材料 |
2 方法 |
2.1 CT数据的获取 |
2.2 胫骨及接骨板的建模 |
2.3 材料属性的赋值 |
2.4 边界定义 |
2.5 三种不同接骨板螺钉固定方式 |
2.6 加载负荷及约束条件 |
2.7 评价指标 |
2.8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胫骨模型有效性的验证 |
3.2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4.1 实现LCP“动力化”的临床意义 |
4.2 有限元分析方法在骨科内固定生物力学中的应用 |
4.3 实验结果的分析 |
4.4 实验的意义及局限性 |
5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LCP“动力化”治疗下肢长骨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初步临床疗效观察 |
1 资料 |
1.1 资料来源 |
1.2 病例纳入标准 |
1.3 病例排除标准 |
1.4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标准 |
2 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治疗方法 |
2.3 随访计划 |
2.4 评价方法 |
2.5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4.1 研究背景 |
4.2 骨折延迟愈合的定义及相关治疗 |
4.3 结果分析 |
4.4 动力化时机及术后并发症 |
4.5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5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LCP“动力化”治疗下肢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初步临床疗效观察 |
1 资料 |
1.1 资料来源 |
1.2 病例纳入标准 |
1.3 病例排除标准 |
1.4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标准 |
2 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手术方法 |
2.3 术后处理 |
2.4 随访计划 |
2.5 评价方法 |
2.6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4.1 研究背景 |
4.2 骨不连愈合的力学环境 |
4.3 LCP“动力化”治疗骨不连的相关机制 |
4.4 LCP“动力化”的适应证 |
4.5 骨不连断端的处理及术后康复 |
4.6 LCP“动力化”的手术要点 |
4.7 祖国医学对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认识 |
4.8 展望及不足 |
5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 |
综述 微动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6)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下肢粉碎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3.1 带锁髓内钉的特点 |
3.2 髓内钉结合钢丝或加钉不同方法治疗粉碎性骨折的特点 |
3.3 术中要点及注意事项 |
四、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严重粉碎性骨折2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非感染性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失败和骨不连的原因分析[D]. 王溪淳. 南昌大学, 2020(08)
- [2]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Meta分析[D]. 张旭.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2)
- [3]小夹板对股骨粉碎性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后碎骨片的复位作用[D]. 庄伟康.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59例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病情及治疗的回顾性研究[D]. 闫利伟.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5]LCP“动力化”的有限元分析及初步临床疗效观察[D]. 徐振东.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7(01)
- [6]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临床分析[J]. 王纪亮,杨晓红.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01)
- [7]干骺端环锯取骨植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下肢长骨骨折[J]. 吴力军,许汉荣,段万礼,张威,罗益文,王梁. 解剖与临床, 2011(03)
- [8]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下肢粉碎骨折[J]. 高培刚,张晨阳,陈兴康,王新宇. 实用骨科杂志, 2010(09)
- [9]Sanatmetal带锁髓内钉在四肢长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 覃松,王凯,李永生.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0(04)
- [10]带锁髓内钉在下肢长骨骨折中的应用[J]. 王永恒,徐彬,杜艳辉. 中国综合临床,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