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当,借光,炫耀……——这句话的由来

上当,借光,炫耀……——这句话的由来

一、上当、借光、露马脚……——熟语的来历(论文文献综述)

周忠昊[1](2016)在《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文化项目选编的探析》文中认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对外汉语教学则是促进汉语国际推广、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教材指导教师教什么,引导学生学什么,对课程和教学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项目的选编直接影响对外汉语语言和文化两方面的教学,教材中文化项目的定量和排序始终是争议较多的问题。目前,我国对外汉语教材的有关研究也正在深入。从整体的研究现状看,教材理论和实证研究还相对薄弱,这将影响对外汉语教材建设的科学性,甚至影响整个对外汉语课程和教学的实施。充分研究目前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项目选编的优缺点,有助于教师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教材,根据教学内容优选和增补适合的教学材料,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比较法和统计分析法,选取两套在广东地区高校使用较为普遍的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作为研究对象,在对两套教材中文化项目进行穷尽性的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系统考察和研究了其中文化项目的选编情况,并通过对不同版本教材的横向比较,客观、详细地呈现对外汉语教材文化项目选编的现状、成果和问题,总结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相互值得借鉴的优势,指出各自存在的不足,例如教材中文化项目类别缺乏均衡性、和现实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文化项目介绍不足,以及教材中文化项目的呈现形式较为单一等等。本文管窥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文化项目选编的一般情况,旨在促进对外汉语教师、教材编写者和研究者对教材文化项目选编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探讨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项目选编的优化策略,提高教材编写的质量。本文研究认为,现行对外汉语教材文化项目的选编,还应进一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升中高级汉语教材中文化项目的全面性;第二,增强汉语教材中文化项目编排顺序的科学性;第三,加强中高级汉语教材中文化项目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第四,加强中高级汉语教材文化项目的多样性。第五,增加当代中国文化的比重;第六,加强中高级汉语教材文化项目的对比性。

朱慧[2](2011)在《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选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关于文学作品对第二语言教学的意义,众家各执一词。一派认为文学作品无法承担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任务,而另一派则认为文学作品语言规范,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对第二语言教学有积极的意义。对此,我们认为文学作品在高级阶段,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材料;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兴趣;也有利于增进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本研究主要采用理论探讨、数量统计和定量定性分析的方法,以1990年到2009年近二十年间出版的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级汉语教材中文学作品的选编状况。对文学作品所占比例、作者年代和体裁等几个方面做出了量化统计,拟观察这几项参数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统计发现:文学作品在高级汉语教材中的篇目数量呈现了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文学作品中选入的当代作家的作品呈一个上升趋势,其中不乏一些女性作家的作品;文学作品的体裁呈现多样化,不再是以小说为主导。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和构成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高年级阶段。高年级留学生群体中,华裔学生的比重逐渐增多,且汉语水平普遍比较高。华裔学生有别于其他留学生,具有自身的特点。华裔学生的特点是不同程度地接受汉文化的影响。因此在汉语的习得过程中,听力好,语感好,口语表达自然,对汉语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要比一般的留学生强。但是也有一定的弱势,比如受到的文化冲击更强烈,父母的方言‘发音也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困扰。内容型教学法,以克拉申的理论为基础,既重视意义又重视形式,强调在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以实现“可理解性输入”的最大化。教材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于如何编写出更合适的教材,我们归纳总结了各专家学者的观点,提出了当代性、规范性、联系性、深刻性、激发性等原则,以期为以后的教材编写提供一些依据。

张可灵[3](2009)在《中高级汉语教材中文学作品的研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主要采用理论探讨、数量统计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辅以少量的访谈,以1990年到2008年之间出版的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教材中的经典名作、非经典性文学作品、具有文学色彩的非文学作品和无文学色彩的作品这四类文章的编选情况以及它们的编选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了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并且根据社会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的指导,总结了前两类作品对于中高级汉语教学的不同意义,在中高级汉语教学中它们的教学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以及在中高级汉语教材中这两类作品的编选需要遵从什么样的原则,为中高级汉语教材中文学作品的编选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依据。从调查来看,文学作品在中高级汉语教材中的比重在总体上是大于非文学作品的。但是我们的调查也发现,我们奉为经典的名家名作在总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而非经典性文学作品和具有文学色彩的非文学作品的比重整体上是上升的。而实际上经典名作在中高级汉语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作用,经典名作的编选以及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建立同母语说话者相似的心理背景和感情基础,获取在母语说话者中影响深远的心理资源,同时自然地习得一些传统的文化知识。此类作品在编选时应注意不能具有太强烈的时代色彩和个性特征,要能够引起学习者的共鸣能够感染学习者。对于非经典性文学作品的学习最主要的目标应该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得体性,让学生接触到目标语言在现实生活中具体运用的各种情境,补充学生语用方面的不足,增强学生对目标语言的敏感性和理解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此类作品编选时应遵从语言规范、内容具有一定的思想性、突出人类共通情感共通文化的原则。到目前为止,在对外汉语教学界,我们还没有看到对中高级汉语教材中文学作品的系统研究成果。本研究可以说是这一领域的一次尝试。

武恩义[4](2006)在《英汉典故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典故是语言中的精华,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浓缩。从典故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民族从蒙昧走向文明的足迹。典故的形式简洁,寓意深刻,是人们在日常交际和写作过程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随着国际间语言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人们越来越注意对不同语言间具有浓厚文化内涵的典故的研究。英语和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两种语言,同时,也是蕴藏典故数量最多的两种语言。通过英汉典故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找出两者之间所具有的共性以及所存在的差异,并对英汉典故所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有更深刻的了解。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英汉典故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本文对形成英汉典故的不同文化渊源进行描述,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英汉典故在形成过程中所依托的不同文化背景。英语中典故的形成是以整个西方文化为基础,其中多数典故来自于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圣经故事、寓言童话故事以及莎士比亚等西方各国主要作家的作品。而汉语中典故的形成主要以汉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为基础,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以及历代史书和文学作品为汉语中典故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其次,本文对英汉典故的来源类型和门类划分进行分析和描述。英汉典故在来源类型上基本一致,主要出自神话故事、宗教经典、寓言童话、历史事件或故事、文学作品等。虽然英、汉语都有涉及人、事、物、理四个大的类别方面的典故,但英语中典故性词语没有汉语

马金江[5](2004)在《上当、借光、露马脚……——熟语的来历》文中指出

马金江[6](2004)在《上当、借光、露马脚……——熟语的来历》文中研究说明 上当人们常把受骗叫做"上当"。其实"上当"的原意是指到当铺去典当东西。清朝末年清河地方有一个大户人家姓王,世代经营当铺,家大业大,生意兴隆。生活富裕了,各房的族人开始懒于经营了,就把资金存入当铺作入股的股东,日常的典当营业事务全交给一个名叫寿苎的年轻人

二、上当、借光、露马脚……——熟语的来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当、借光、露马脚……——熟语的来历(论文提纲范文)

(1)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文化项目选编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文化项目
    2.1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
    2.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元素
    2.3 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项目的考察依据
第三章 中级教材中的文化项目选编情况及分析
    3.1 总体情况
        3.1.1 《博雅汉语》(中级)文化项目选编分析
        3.1.2 《阶梯汉语》(中级)文化项目选编分析
    3.2 对比分析
        3.2.1 总体情况对比
        3.2.2 具体情况对比
    3.3 小结
第四章 高级教材中的文化项目选编情况及分析
    4.1 总体情况
        4.1.1 《博雅汉语》(高级)文化项目选编分析
        4.1.2《 高级汉语精读教程》文化项目选编分析
    4.2 对比分析
        4.2.1 总体情况对比
        4.2.2 具体情况对比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文化项目选编存在的问题
    5.2 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文化项目选编研究的启示与应用
        5.2.1 提高文化项目的全面性
        5.2.2 增强文化项目选编顺序的科学性
        5.2.3 加强文化项目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5.2.4 加强文化项目的多样性
        5.2.5 增加当代中国文化的比重
        5.2.6 加强文化项目的对比性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2)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选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意义
    1.2 操作性定义
        1.2.1 高级汉语教学
        1.2.2 教材
        1.2.3 文学作品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学作品对第二语言教学的意义
    2.1 国内外第二语言教学界对文学作品进教材的看法
    2.2 对外汉语教学界对文学作品进教材的讨论
    2.3 高级汉语教材为什么要选入文学作品
        2.3.1 提供语言输入的材料
        2.3.2 提高学习者的兴趣
        2.3.3 增进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年级汉语教材中文学作品选编现状分析
    3.1 近几年高级汉语教材中文学作品选编现状分析
第四章 对文学作品进入高级汉语教材的再思考
    4.1 华裔学生
    4.2 对交际能力的重新认识
    4.3 教学方法的改变
    4.4 总结
第五章 高级汉语教材文学作品的选编原则
    5.1 对外汉语教材的选编原则
    5.2 高级汉语教材文学作品的选编原则
        5.2.1 当代性
        5.2.2 规范性
        5.2.3 联系性
        5.2.4 深刻性
        5.2.5 激发性
第六章 总结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后记

(3)中高级汉语教材中文学作品的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内容
    1.4 相关术语
第二章 文学作品之于中高级汉语教学的意义
    2.1 文学作品对于提高中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作用
    2.2 文学作品潜移默化的文化传播作用
    2.3 文学作品对于交际的独特贡献
    2.4 文学作品同学习者兴趣之间的关系
    2.5 小结
第三章 国内中高级汉语教材中文学作品的编选状况
    3.1 四类作品的定性分析
    3.2 四类作品在中高级教材中的数量情况
    3.3 四类作品不同年代的变化情况及分析
第四章 讨论和总结
    4.1 关于经典名作
    4.2 关于非经典性文学作品
第五章 结语
    5.1 本研究的意义
    5.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附录七
后记

(4)英汉典故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典故的定义与理解
        一、典故的定义
        二、典故与典故性词语
        三、事典与语典
        四、旧典与新典
    第二节 典故与熟语、谚语、成语之间的关系
        一、典故与熟语
        二、典故与谚语
        三、典故与成语
    第三节 国内外典故研究的发展状况
        一、典故的收集与整理——词/辞典和书籍
        二、典故的分析与研究——论文
        三、国外典故的研究概述
    第四节 英汉典故对比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第五节 本文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及创新点
第二章 英汉典故形成的文化渊源
    第一节 英语典故形成的文化渊源
        一、古希腊罗马文化
        二、希伯来文化与《圣经》
        三、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文学概述
    第二节 汉语典故形成的文化渊源
        一、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
        二、宗教文化
        三、历代文学
        四、历代典籍
第三章 英汉典故的来源分析及类型划分
    第一节 英汉典故的主要来源分析
        一、汉语典故的来源分析
        二、英语典故的来源分析
    第二节 英汉典故的来源分类
        一、神话类
        二、宗教类
        三、寓言童话类
        四、历史故事或事件类
        五、文学类
        六、其它类型
    第三节 英汉典故的门类划分
        一、英、汉语中与人有关的典故
        二、英、汉语中与事有关的典故
        三、英、汉语中与物有关的典故
        四、英、汉语中与理有关的典故
第四章 英汉典故性词语形成的理据性
    第一节 词语理据性的认知及其分类
        一、对理据性的理解
        二、词语理据性的种类
        三、典故性词语的认知理据
    第二节 神话类典故的认知理据
        一、神话典故的认知背景
        二、神话典故的认知理据
    第三节 寓言童话类典故的认知理据
    第四节 宗教类典故的认知理据
        一、《圣经》典故
        二、佛教典故
    第五节 历史类典故的认知理据
        一、汉语中的历史典故
        二、英语中的历史典故
    第六节 文学类典故的认知理据
        一、事典
        二、语典
    第七节 其他类型典故的认知理据
        一、体育方面
        二、谚语方面
        三、民俗风情
第五章 英汉典故的隐喻性对比
    第一节 典故的隐喻性
        一、认知与隐喻理论
        二、典故的隐喻性
    第二节 英、汉语中对应的典故
        一、英、汉语中同源对应的典故
        二、英汉非同源对应的典故
    第三节 英汉非对应的典故
        一、字面意义相同或相近、喻义不同的典故
        二、英汉无对应的典故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英汉典故的共性与差异
        一、英汉典故之间的共性
        二、英汉典故之间存在的差异
    第二节 英汉典故的互译
        一、直译与意译
        二、归化与异化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作者声明

(6)上当、借光、露马脚……——熟语的来历(论文提纲范文)

上当
马路
书香
东西
杜撰
挂历
借光
染指
倒楣
老头子
两面派
露马脚
五花八门
高抬贵手

四、上当、借光、露马脚……——熟语的来历(论文参考文献)

  • [1]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文化项目选编的探析[D]. 周忠昊. 广州大学, 2016(03)
  • [2]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选编研究[D]. 朱慧.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0)
  • [3]中高级汉语教材中文学作品的研究分析[D]. 张可灵. 华东师范大学, 2009(12)
  • [4]英汉典故对比研究[D]. 武恩义. 中央民族大学, 2006(11)
  • [5]上当、借光、露马脚……——熟语的来历[J]. 马金江. 河南教育, 2004(12)
  • [6]上当、借光、露马脚……——熟语的来历[J]. 马金江. 书摘, 2004(04)

标签:;  ;  ;  ;  ;  

上当,借光,炫耀……——这句话的由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