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权与地区主义:美国与冷战后东亚地区合作的关系研究

霸权与地区主义:美国与冷战后东亚地区合作的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美国与冷战后东亚地区合作的关系。这个研究首先建立在对霸权与地区主义之间一般性关系进行探讨的基础之上。从霸权的角度看,霸权作为一个拥有全球性利益的全球性主导力量,通过形成和建立一种符合自身利益和偏好的霸权秩序,在全球事务上发挥重大影响,其中包括在一些符合霸权战略目标和利益需要的关键和重要区域内的重大影响。从地区主义的角度看,地区主义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大结果就是提高本地区治理水平和能力,构建与本地区特点和目标相称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秩序,这种秩序与霸权秩序之间构成一种张力。这种张力表现为:地区主义既与霸权有契合性的一面,也有对霸权利益和影响构成挑战的一面。面对这种张力,霸权从主动的角度力图对地区主义进行控制、引导或利用;从被动的角度则力图使地区主义不冲击或挑战其全球或地区利益。霸权与地区主义的关系取决于两者之间持续的互动。冷战后,经济全球化和唯一的世界霸权身份既对美国的全球战略调整和形成带来了深刻影响,也对东亚地区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动力。对美国而言,力求确保和维护全球霸权地位和在经济全球化中赢得主动地位并获取最大利益是其冷战后全球战略的中心和目标。地区主义政策是服务于美国全球和地区战略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东亚地区而言,在经济发展和安全事务领域等方面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增强的基础上,应对经济全球化风险,促进本地区的安全与经济发展成为地区内各个国家的共同追求,因此,通过地区内部合作成为东亚地区各国对外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美国的霸权地位和其在东亚地区拥有广泛的政治安全及经济利益,在东亚地区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因此,东亚地区合作与美国的东亚战略之间构成了一种张力。体现在美国与冷战后东亚地区合作的关系上:一方面,美国先是企图利用APEC对东亚地区主义进行主导和利用,而后又希望对东亚地区合作(东盟10+3和东亚峰会)的性质、进程、路径和方向以及主导力量确立等方面施加影响;另一方面,东亚地区合作对美国在东亚的战略安排构成了一定程度的挑战,美国针对这种挑战实行了相应的对策,力图对东亚地区合作进行引导,以使东亚合作对美国在东亚的利益和地位不受损害和削弱。总的来说,冷战后东亚地区合作在经济、政治安全和主导力量确立等三个方面与美国在东亚的利益关系是美国政策取向的基础。从作为一个全球性霸权的普遍特点来看,美国对东亚地区合作的关注就是主导力量的形成,特别是担心中国能否成为主导力量并借此平台挑战美国在东亚的主导地位或把美国排挤出东亚。从其自身特点和偏好的角度来看,美国对东亚地区合作的关注集中在东亚经济地区主义是否对经济贸易自由化、市场开放和多边主义机制等构成挑战,在政治安全领域则关注东亚安全地区主义是否对美国构筑的双边军事同盟和军事基地存在构成威胁。基于上面的关切,美国的主要应对政策体现在:在经济上与东亚部分国家建立FTA,有限支持“清迈倡议”,在政治安全上调整和巩固双边同盟,有限介入多边安全机制,不反对东盟的主导地位并与东盟加强全方位关系。本文在得出美国与冷战后东亚地区合作之间存在张力的结论基础上,认为美国与东亚地区主义之间需要在双边、地区和多边层次上建立相应的链接点以保证两者之间互补性利益的实现。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的主题与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创新和文章结构安排
  • 第一章 霸权与地区主义
  • 第一节 定义:霸权与地区主义
  • 第二节 霸权与地区主义的关系:一种张力结构
  • 第三节 全球霸权与地区合作主导力量间的关系
  • 第四节 霸权与地区主义关系的历史分析:美国与欧洲地区主义
  • 第二章 美国东亚战略与东亚地区主义:形成与发展
  •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东亚地区
  • 第二节 东亚地区主义的变迁与发展
  • 第三节 美国东亚战略形成及其变迁
  • 第三章 视角一:美国与东亚经济地区主义
  • 第一节 美国对东亚经济地区主义的关切
  • 第二节 东亚地区经济发展与自由贸易区建设
  • 第三节 美国与东亚金融合作
  • 第四节 东亚经济地区主义与美国的应对政策
  • 第四章 视角二:美国与东亚安全地区主义
  • 第一节 美国对东亚安全地区主义的关切
  • 第二节 东亚安全地区主义:进展与局限
  • 第三节 东亚安全地区主义与美国:挑战与对策
  • 第五章 视角三:美国与东亚地区主义主导力量
  • 第一节 美国对东亚合作中主导力量形成的关切
  • 第二节 中日合作主导困局中的美国因素
  • 第三节 美国与东盟的主导地位
  • 第六章 结论与思考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关于美国与东亚地区合作关系的进一步思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俄地区合作的前景[J]. 现代交际 2019(14)
    • [2].东亚地区合作的现状与前景[J]. 教学与研究 2017(06)
    • [3].规则转移与东亚地区合作[J]. 新视野 2015(06)
    • [4].东亚地区合作与规则转移[J]. 国别和区域研究 2017(04)
    • [5].中俄“长江—伏尔加河”地区合作中的投资困境研究[J].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19(02)
    • [6].“带盟对接”将推动中俄地区合作深入发展[J]. 西伯利亚研究 2018(04)
    • [7].地区安全合作的重要保障——《反恐国际警务合作:以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合作为视角》评介[J].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14(05)
    • [8].后金融危机时期中俄地区合作协调推进工作机制的建立[J].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10(10)
    • [9].中国崛起与东亚国际秩序——以中日韩三国的东亚地区合作外交为中心的考察[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 [10].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东亚地区合作进程原因之探析[J]. 才智 2013(21)
    • [11].东亚地区合作进程:一种“实践理性”的解释[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7(03)
    • [12].公共产品供给与中俄地区合作机制建设[J]. 欧亚经济 2018(05)
    • [13].准确理解地区主义的“开放性”——以东亚地区合作为例[J].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12)
    • [14].东亚峰会扩容与地区合作机制的演化[J]. 国际观察 2012(02)
    • [15].东亚地区合作机制的力学关系[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09(02)
    • [16].重拾“价值观外交”的日本与湄公河地区合作[J].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3(04)
    • [17].论加强东北亚地区合作的基本途径[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18].多层级治理视角下跨界地区合作模式探究——以广佛为例[J]. 地理科学 2016(09)
    • [19].对《中俄地区合作规划纲要》落实情况的思考及建议[J]. 俄罗斯学刊 2011(06)
    • [20].“新形势下的中国(云南)与南亚地区合作”学术年会综述[J].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09(04)
    • [21].中俄“长江-伏尔加河”地区合作中的投资困境研究[J]. 学术交流 2019(07)
    • [22].奥巴马政府介入湄公河地区合作研究[J]. 东南亚研究 2013(06)
    • [23].中俄地区合作规划纲要框架内中俄科技园的绩效分析与启示[J].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12(07)
    • [24].适应性共赢[J]. 世界知识 2011(01)
    • [25].地区安全、能源因素和君主政体:冷战后海湾地区合作的地区语境[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4(02)
    • [26].《中俄地区合作规划纲要》背景下辽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态势分析[J]. 俄罗斯学刊 2011(06)
    • [27].互利双赢 和谐共进——中俄边疆地区合作与发展的战略选择[J]. 西伯利亚研究 2009(04)
    • [28].中俄跨境跨地区合作范式及其转型可能[J]. 学术交流 2016(02)
    • [29].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中俄地区合作从理想走入现实[J]. 中亚信息 2011(07)
    • [30].以区域统筹为核心,推进环淀山湖地区合作发展[J]. 上海城市规划 2011(04)

    标签:;  ;  ;  ;  

    霸权与地区主义:美国与冷战后东亚地区合作的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