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读学校学生自我同一性培养研究 ——以北京市海淀区工读学校学生成长小组为例

工读学校学生自我同一性培养研究 ——以北京市海淀区工读学校学生成长小组为例

论文摘要

本文针对工读学校学生自我同一性培养进行了探索。通过对现有自我同一性研究资料的分析,提出了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培养的具体过程与内容,结合北京市海淀区工读学校学生成长小组的实例分析,探索如何在工读学校开展学生自我同一性培养。文章首先阐明了选择该研究课题的原因。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自我同一性培养探索对于个体的成熟和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本研究选择工读教育环境,对于推动工读教育改革和提高工读教育质量也有积极的意义。第二部分是对已有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主要包括自我同一性概念及状态、相关因素分析和工读学校现状分析三个部分。笔者整理了不同角度的自我同一性定义,然后着重描述了马西亚所创建的同一性地位模型,通过众多实证研究总结出个体内外系统中影响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因素,最后介绍了我国工读教育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工读学生的特点以及工读教育所存在的弊端。通过文献研究,文章的第三部分就集中阐释了笔者对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培养的思考,这里笔者借鉴了布鲁尔的三维自我建构理论模型,提出了自我同一性建构的三个阶段,即解构——重构——巩固,并从认知、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了自我同一性培养的具体内容。接下来,笔者以北京市海淀区工读学校学生成长小组为实例,将第三部分的研究思路加以实践。文章详细介绍了整个小组活动的过程,包括组员的选择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最后通过小组分析和访谈结果的整理,对实践的具体效果进行了总结。最后一部分是对整个研究的总结与扩展。文章归纳出学校在工读学生自我同一性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总结出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工读教育的优势。研究认为,在工读学校开展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培养,对于提高工读教育质量和巩固矫正效果具有积极作用;社会工作方法在工读学生自我同一性培养实践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有助于弥补现有的工读教育形式的一些不足;同时,本研究尝试提出了在工读学校开设学生自我同一性培养课程的构想,为工读教育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想法,希望能够更好的促进工读学生的健康成长。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导言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研究的意义
  • (三)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二、文献综述
  • (一) 自我同一性及其状态
  • 1.有关自我同一性的概念解析
  • 2.自我同一性状态
  • (二) 影响自我同一性培养的相关因素分析
  • 1.外部环境因素
  • 2.个体内部因素
  • 3.自我同一性与青少年问题
  • 4.小结
  • (三) 工读教育现状
  • 1.工读学校的性质和任务
  • 2.工读学校的办学思想
  • 3.工读教育的现有弊端
  • 4.工读学生现状
  • 5.小结
  • 三、工读学校学生自我同一性培养的思路分析
  • (一) 理论基础
  • (二) 自我同一性培养过程
  • 1.青少年早期的同一性——同一性的解构
  • 2.青少年中期的同一性——同一性的重构
  • 3.青少年后期的同一性——同一性的巩固
  • (三)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培养的内容
  • 1.培养一致的情感和态度,系统调节心理平衡
  • 2.培养贯通的需要和能力,挖掘心理潜能
  • 3.培养青少年恒定的目标和信念
  • 四、工读学校学生自我同一性培养实例分析
  • (一) 组员的选择
  • (二) 小组前测
  • (三) 小组的主题
  • (四) 小组活动过程
  • 1.前期准备:资料搜集和建立关系
  • 2.活动设计
  • 3.活动的形式
  • (五) 小组评估
  • 1.参与观察的结果分析
  • 2.访谈结果分析
  • 五、讨论与总结
  • (一) 工读学校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培养中的作用
  • (二) 工读学校应如何培养青少年自我同一性
  • 1.积极对待学生心理波动,树立正确认知
  • 2.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 3.建立开放的教育网络
  • (三) 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工读教育的优势
  • 1.工作者的角色比教师的角色更易于让学生接受
  • 2.丰富新颖的工作方法,能够激发学生个体潜能
  • 3.心理治疗和行为辅导双重介入
  • (四) 关于工读学校开展学生自我同一性培养的课程构想
  • 1.课程目的
  • 2.课程内容
  • 3.课程形式
  • 4.课程特点
  • 六、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学生坚毅自我同一性和自尊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 2020(03)
    • [2].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自我同一性状态的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0(02)
    • [3].母亲教养方式对高职生学校适应的影响——自我同一性地位的中介作用[J].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0(04)
    • [4].自我同一性视角下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性问题的浅析[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0(10)
    • [5].基于生命故事范式的中职生自我同一性叙事建构特点研究[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05)
    • [6].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现状调查及分析[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9(02)
    • [7].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其自我同一性、自尊的相关研究[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7(05)
    • [8].自我同一性理论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索[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7(06)
    • [9].关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心理咨询的个案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02)
    • [10].浅析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期的心理结构[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03)
    • [11].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亲密恐惧、自尊的关系研究[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6(06)
    • [12].高中生羞怯、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 [13].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焦虑的关系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50)
    • [14].当代大学生的同一性危机的成因及解除——以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为视角[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6(02)
    • [15].大学社团对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影响的研究[J]. 中国培训 2016(12)
    • [16].医学生成人依恋自我同一性与手机成瘾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 2016(08)
    • [17].愿你追星追到“家”[J]. 中学生天地(A版) 2020(02)
    • [18].基于学校干预视角的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危机研究设计[J]. 青年与社会 2020(20)
    • [19].青春期叛逆的背后是发展自我同一性[J]. 上海教育 2020(25)
    • [20].中职生自我同一性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关系的实证研究[J]. 青年与社会 2019(11)
    • [21].成为自己——高中生生涯发展指导实践[J]. 江苏教育 2017(32)
    • [22].自我同一性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08)
    • [23].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研究综述[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3(12)
    • [24].我是谁?[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08)
    • [25].青少年认知风格、自我同一性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33)
    • [26].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困境和对策[J]. 江苏教育 2018(40)
    • [27].基于自我同一性理论的校园欺凌预防与干预研究[J]. 江苏教育 2018(48)
    • [28].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及其与孤独感、网络成瘾的关系分析[J]. 中华少年 2017(27)
    • [29].社会比较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J]. 新校园(上旬) 2017(06)
    • [30].从社会适应角度探析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危机的干预策略[J]. 读天下 2016(18)

    标签:;  ;  ;  ;  ;  

    工读学校学生自我同一性培养研究 ——以北京市海淀区工读学校学生成长小组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