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花生论文-涂嘉琦,甘璐,冯兰兰,袁良兵,黎茵

蔓花生论文-涂嘉琦,甘璐,冯兰兰,袁良兵,黎茵

导读:本文包含了蔓花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花生,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家族,生物信息

蔓花生论文文献综述

涂嘉琦,甘璐,冯兰兰,袁良兵,黎茵[1](2018)在《蔓花生PEPC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花生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的功能,对二倍体祖先种野生蔓花生(Arachis duranensis)基因组数据库进行分析,发现存在9个Ad PEPC基因家族成员,这些基因的序列长度为3 584~12 956 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702~3 168 bp,分布在3、5、7、8、9、10号染色体上。蔓花生Ad PEPC家族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中均含有HCO3-结合位点和PEP结合位点等保守结构域,根据序列特征可分为植物型、细菌型和序列较短的PEPC等3类,同类蛋白序列的同源性较高,基因结构中的内含子与外显子的数目也较相似。基因表达分析表明,多数成员在花或茎中的表达量较高,Ad PEPC1;2和Ad PEPC4;2在茎中的表达量最高,其他家族成员尤其是Ad PEPC2、Ad PEPC1;5和Ad PEPC1;3在花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Ad PEPC1;5基因在叶中不表达。Ad PEPC3在根、茎、叶和花中均不表达,推测该基因为假基因。这为深入研究Ad PEPC家族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韩寒冰,王明阳,马超,李海航[2](2014)在《HPLC-DAD和UPLC-MS/MS对蔓花生中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HPLC-DAD和UPLC-MS/MS对蔓花生中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和二苯乙烯苷叁种二苯乙烯类化合物进行鉴定,建立HPLC-DAD同时测定叁种化合物含量的方法。HPLC-DAD分析采用依利特ODS1色谱柱,柱温40℃,流动相A为甲醇,B为1%乙酸水溶液,流速1.0 mL/min。UPLC-MS/MS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流动相A为乙腈,B为水,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检测,数据采集方式为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结果表明:蔓花生根、茎和叶中白藜芦醇含量分别为66.28、90.83和81.56μg/g,白藜芦醇苷含量分别为123.78,302.77和236.53μg/g,根和茎中二苯乙烯苷含量分别为673.60和764.65μg/g,叶中未检测到二苯乙烯苷。(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4年05期)

刘金祥,陈款弟,罗凤冰,邓丽媚[3](2011)在《边缘热带蔓花生草坪杂草种类调查及化学防除》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处于边缘热带的湛江市区蔓花生草坪的杂草现状,并提供有效的化学防除方法,首先采用样线法及随机抽样法,对各种杂草所占的比例和生物量进行调查;其次,采用样圈法调查各种杂草的频度;用3种除草剂分别喷洒,7d后观察杂草的变化。市区曼花生草坪杂草共有20科35种,其中,种类较多的是禾本科,菊科,茜草科,蓼科,苋科,酢浆草科等;出现频度较高的是水蜈蚣,马唐,空心莲子草,酢浆草,红花酢浆草等。蔓花生草坪杂草生物量占群落总生物量的11.20%,平均盖度为16.25%,杂草频度最高是酢浆草60%,最低的杂草频度也在20%。采用喷洒加涂抹除草剂的方法防除杂草效果好,其中,威霸除草剂的防除效果最好,精喹禾克次之,丰山盖草灵效果一般。(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坪》期刊2011年05期)

宋凤艳,江晓萍[4](2010)在《蔓花生黄色素稳定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蔓花生为实验材料,对蔓花生黄色素的溶解性以及该色素在各种理化因素(pH值、温度、金属离子、食品添加剂、氧化还原剂、光照等)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蔓花生色素是一种脂溶性色素,在低于60℃、高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多种金属离子、食品添加剂和氧化还原剂都会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光照也可促使该色素的降解。(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0年03期)

李美珍,李剑[5](2010)在《蔓花生栽培与繁殖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蔓花生是多年生宿根草本地被植物,其优点是易繁殖、生长快、成坪速度快、管理粗放,有鲜艳的黄色花朵、花量多、观赏性强;四季常青,对有害气体抗性较强,且不易滋生病虫害,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文摘》期刊2010年02期)

张振霞,郑玉忠[6](2009)在《蔓花生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的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各种培养条件和不同激素配比,探讨蔓花生组织培养及其植株再生条件的优化。结果显示:幼叶为最佳的外植体,在幼叶愈伤诱导过程中,不超过12h光照,光照强度在21.6μmol.m-2.s-1均可;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MS+0.5mg/L6-BA+0.2mg/L2,4-D或MS+0.5mg/L6-BA+2mg/LNAA;最适的分化培养基为MS+1mg/LTDZ+2mg/L6-BA+0.5mg/LNAA;最适的生根培养基1/2MS+1mg/LNAA+1mg/LPP333。(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2009年01期)

张振霞,郑玉忠[7](2008)在《两种蔓花生坪用性状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蔓花生的生育期、绿期、扦插成活率、盖度、叶花比、生长速度等指标的研究表明,蔓花生具有成坪速度快、绿期长、花期长、观赏性强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草坪资源。通过蔓花生属两个种平托花生和杜兰落花生坪用性状的比较研究,发现杜兰落花生在盖度、叶花比、水平生长速度、单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等评价指标上都强于平托花生,表明杜兰落花生的坪用性状明显优于平托花生。(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09期)

郑荷,张利,周立,李政,李凌[8](2008)在《秋水仙碱诱导蔓花生多倍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培养基添加法、浸泡法以及先预培养后处理法对蔓花生(Arachis duranensis)叶片愈伤组织、丛生芽进行多倍体诱导.结果表明:用0.1%秋水仙碱进行48 h浸泡处理可以获得较好的诱导效果,其成活率和诱导率为66.67%和75.00%.茎、叶、气孔、保卫细胞、染色体等形态指标的检测证明4倍体较2倍体发生了显着变化.(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6期)

张利[9](2008)在《Pb~(2+)、Hg~(2+)胁迫下蔓花生逆境生理及田间不定根发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蔓花生(A.duranensis krapov.&W.C.Gregory)为蝶形花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于亚洲热带及南美洲,匍匐生长,有明显主根,叶柄基部有潜伏芽,分枝多,可节节生根。可用于园林绿地、公路的隔离带做地被植物。由于蔓花生的根系发达,也可植于公路、边坡等地防止水土流失,是极具前途的优良地被植物。目前我国的台湾省栽培较多,福建、广东等地近年也正开始推广。重金属污染问题是全球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世界各国对其相当重视,重金属对豆科植物共生体系的影响也倍受全球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对重金属开展了大量研究。目前,对蔓花生的研究仅限于其抗旱性、抗寒性以及在育种上的利用及亲缘关系上的研究,其受重金属影响和不定根发生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以蔓花生为材料,研究其在重金属胁迫下的生理反应及不定根的发生,为蔓花生在环境中的更好繁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用砂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Pb~(2+)、Hg~(2+)单一胁迫对蔓花生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Pb~(2+)和Hg~(2+)均能使蔓花生叶片内可溶性糖积累,并且随着重金属胁迫浓度的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呈增加的趋势,并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着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蔓花生叶片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上升的趋势。说明逆境下,蔓花生通过调节体内代谢物质的水平来调节细胞的渗透势以维持细胞的膨压,防止细胞内大量被动脱水,从而减少环境胁迫对细胞的伤害。Pb~(2+)和Hg~(2+)胁迫可诱导膜脂过氧化,使MDA含量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但是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的趋势。蔓花生在胁迫下膜脂受到伤害,但在胁迫期内,蔓花生调动了体内的保护机制使细胞受毒害程度减小。处理中,蔓花生叶片中的POD、SOD活性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逐渐上升,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POD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SOD的变化有所不同,Pb~(2+)处理下的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Hg~(2+)处理下的SOD活性呈下降的趋势。说明逆境能够刺激蔓花生膜保护酶的活性,增强自身的解毒能力。通过对测定的各项生理指标分析表明:蔓花生在Pb~(2+)、Hg~(2+)胁迫下各项生理指标表现出积极反应,在Pb~(2+)、Hg~(2+)浓度达到叁级土壤污染的环境下能够正常生长,并且能够适应Pb~(2+)浓度为700mg/kg,Hg~(2+)浓度为3mg/kg的超标胁迫。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蔓花生不定根的发生的研究中发现:蔓花生的不定根发生于皮层的薄壁细胞。开始皮层中部的几层细胞脱分化形成分化的细胞群,这些脱分化的细胞极易吸收染料番红,其部位被染成深红色。脱分化的细胞逐渐分裂并且扩大范围,并逐渐分化出根的基本结构,其维管组织逐渐发生与茎的维管组织相连。(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8-05-06)

郑荷[10](2008)在《地被植物蔓花生再生体系建立及多倍体诱导》一文中研究指出蔓花生(Arachis duranensis Krapov.&W.C.Gregory)义名遍地黄金,蝶形花亚科落花生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亚洲热带及南美洲。它既适用于做优良的牧草,又可以做绿肥和防治水土流失的植物。因为蔓花生具有良好的株型和外观效果,而且一般不用修剪,可有效节省人力及物力,是极有前途的优良地被植物。现今蔓花生在生态治理、园林绿化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福建、广东、海南等多个地方已大规模使用该品种作为绿化材料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景观效益,但由于蔓花生抗寒性较差,不利于大面积推广。目前,国内对蔓花生的研究主要在栽培管理及园林应用方面,国外通过分子手段对蔓花生进行研究,而对其育种方面的研究较少。而在传统的育种方法中,诱导多倍体是一种快速得到新品种的方法,并且多倍体一般都表现出抗寒性增强等特性。为此本实验开展了蔓花生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多倍体诱导的研究工作。通过秋水仙素结合组织培养进行多倍体诱导,从处理方式、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多倍体诱导的效应及多倍体鉴定方面进行了研究。从外植体的取材、消毒、初代培养物的建立、激素的种类及浓度的筛选、芽的分化、根的诱导、移栽进行了研究,初步提供了一组用于蔓花生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在初代培养时,得出叶片为外植体时洗涤剂清洗20min,自来水冲洗30min,0.1%升汞浸泡7min,其污染率可以控制在37%,死亡率可控制在0%。将消完毒的外植体切成0.5cm×0.5cm的方块接种在MS+NAA 0.5mg/L+6-BA 3.0mg/L(pH=5.8)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3.33%:继代培养基为MS+NAA0.1mg/L+6-BA 1.0 mg/L(pn=5.8)有较好的诱导效果,分化率为86.67%:生根培养时,以1/2为基本培养基附加1.0mg/LNAA可使根生长的长而壮,生根率均可以达到86.67%。待根长1~2cm时移栽,8月左右,移栽成活率可达80%。采用培养基添加法、浸泡法以及先预培养后处理法对蔓花生的叶片愈伤组织、丛生芽进行多倍体诱导。结果表明:用0.1%秋水仙碱进行48h浸泡处理可以获得较好的诱导效果。其成活率和诱导率为66.67%和75.00%。采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检测蔓花生染色体数目发现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2X=20,四倍体为2n=4X=40。从植株形态上看,其四倍体表现为茎秆直径增粗、叶色变深、叶片变长、变宽、变厚、叶形指数减小等:在气孔保卫细胞大小、气孔数目以及叶绿体数量上也有显着到极显着变化。(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8-05-06)

蔓花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HPLC-DAD和UPLC-MS/MS对蔓花生中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和二苯乙烯苷叁种二苯乙烯类化合物进行鉴定,建立HPLC-DAD同时测定叁种化合物含量的方法。HPLC-DAD分析采用依利特ODS1色谱柱,柱温40℃,流动相A为甲醇,B为1%乙酸水溶液,流速1.0 mL/min。UPLC-MS/MS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流动相A为乙腈,B为水,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检测,数据采集方式为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结果表明:蔓花生根、茎和叶中白藜芦醇含量分别为66.28、90.83和81.56μg/g,白藜芦醇苷含量分别为123.78,302.77和236.53μg/g,根和茎中二苯乙烯苷含量分别为673.60和764.65μg/g,叶中未检测到二苯乙烯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蔓花生论文参考文献

[1].涂嘉琦,甘璐,冯兰兰,袁良兵,黎茵.蔓花生PEPC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8

[2].韩寒冰,王明阳,马超,李海航.HPLC-DAD和UPLC-MS/MS对蔓花生中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4

[3].刘金祥,陈款弟,罗凤冰,邓丽媚.边缘热带蔓花生草坪杂草种类调查及化学防除[J].草原与草坪.2011

[4].宋凤艳,江晓萍.蔓花生黄色素稳定性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0

[5].李美珍,李剑.蔓花生栽培与繁殖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0

[6].张振霞,郑玉忠.蔓花生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的条件优化[J].广西植物.2009

[7].张振霞,郑玉忠.两种蔓花生坪用性状的比较[J].湖北农业科学.2008

[8].郑荷,张利,周立,李政,李凌.秋水仙碱诱导蔓花生多倍体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9].张利.Pb~(2+)、Hg~(2+)胁迫下蔓花生逆境生理及田间不定根发生研究[D].西南大学.2008

[10].郑荷.地被植物蔓花生再生体系建立及多倍体诱导[D].西南大学.2008

标签:;  ;  ;  ;  

蔓花生论文-涂嘉琦,甘璐,冯兰兰,袁良兵,黎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