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国亮山东省邹平县长山中学256206
历史是形象的,历史形象在历史活动发生之初是可以直接感知的,到了后世,时过境迁,物毁人亡,原先的历史形象在时空中消失了,只留下一些文字记录和遗迹遗物。历史是不能重演的,但有生命的课堂教学却应当让历史“重演”,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全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情境的创设,给“死知识”注入了生命力,使学生在大脑中准备了大量的“感光材料”,保证了学生感受、体验特定条件下的历史想象。“情境”作为历史课程教学中富有情感色彩的场景和氛围,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让学生的精神世界亲历那一幕幕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亲历那一场场清晰诱人、风光高远的思想智慧之旅。体验历史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对历史的感受、内化、建构、表达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只有经历了,才能有切身的体验与判断,才能深谙历史的价值与内涵。因此,课时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有效创设历史教学情境,让学生借助特定的情境“经历历史”。
一、联系社会热点,设置学习情境
如笔者在讲授岳麓版必修三第7课《汉字与书法》一节时,联系刚刚结束的2008奥运会,展现开幕式汉字“和”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奥运会导演设计这一节目的目的是什么?‘和’字向全世界传递了中国人民的什么信息?据此分析中国汉字具有哪些功能?”学生通过分析认识到了奥运会“人文奥运”的涵义,中国人民通过奥运向世界人民传递了“和平、和谐、和睦”的理念与信息;进一步认识到中国汉字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富有艺术欣赏性的独特魅力,激发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顺利导入本课内容的学习。
二、借助原始资料,还原历史情境
历史学科借助历史原始资料可以使学习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比如,我在讲授岳麓版必修三第25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一节时,本节内容涉及理论知识比较多,学生理解难度大,如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对中国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课堂上我首先展示了两组图片,第一组是改革前后的深圳有一个小渔村转变为一个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的巨大变化,另一组是邹平魏棉工业园区(我们家乡的一个企业)的前后变化,学生形象具体地了解了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又展示了文革结束后人们在天安门广场庆祝的照片和当时领导人“两个凡是”的历史资料,将同学们带回到30年前那场关系中国前途命运的斗争与选择,更深刻地理解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转折性意义,从而引导学生在历史情境中体验历史、思考历史。同学们深深地沉浸于教师设置的情境之中,同时,教师也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在此发挥得淋漓尽致。
再如,讲到《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中的问题时,可罗列“大跃进”时期的壁画《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制成幻灯片展示给同学们看,这幅漫画更直观,更生动,更有说服力。
三、进行角色扮演,体会历史情境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合作学习。在师生合作学习时,根据教材特色,师生一同来编剧本,设置角色,分配角色,扮演角色,在这一系列的环节中,学生身临其境,如同回到过去,深深地体味着历史。如在讲授“西学东渐”的维新派与顽固派展开论战这一部分内容时,我让四位同学分别扮演维新派与顽固派,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要不要提倡西学各自阐述自己的主张。两派针锋相对,言辞异彩纷呈,引来其他同学阵阵掌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在学习“辛亥革命”时,可以以“假如你是孙中山,会不会把权力交给袁世凯”展开话题讨论。这种角色置换的情境教学,可能会让同学们从当时历史现实出发理解历史,而不是处在旁观者的角度发些无关宏旨的议论。
四、身边事物出发,设置熟悉的情境
如从姓名看时代的变化,名字是“建国”、“援朝”、“抗美”的体现了50年代的时代特点;而“跃进”、“超英”、“卫星”等名字则体现了大跃进时期的时代特点;“文革”、“文兵”、“红卫”、“卫东”印上了文革的色彩;改革开放以来名字则丰富多彩,既有体现时代特点的如“改革”、“小康”等名字,也有充满“洋”味的“玛丽”、“枝子”、“丽莎”,当然也有体现宗法制印痕的名字。因为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所以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教师要以情动情、以情感人,激活学生的身心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乎情。”教师要与学生共同置身于创设的特定的历史情境中,通过掀起波澜壮阔的场面,深刻剖析特定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唤起学生响应的情感;通过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感人肺腑的语言,扣击学生的心弦,把学生引入特定的历史场景中。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深刻地指出:“没有细腻的情感、缺乏同情心的人,就不可能有崇高的理想。而缺乏同情心就会对人漠不关心,并从漠不关心发展到自私自利,发展到残酷无情”(苏霍姆林斯基:《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191页)。情感性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任何美好的情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的熏陶与培养。面对世界,面对家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已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而在对学生以情感为纽带的教育教学中,创设适合于教学内容的“境”则会使教学更具有教育内涵,富有美感和更加充满智慧和情趣。总之,在情境教育中,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情境教育的这五个要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师生的“情”和外在的“境”相互作用,在教师的设计下,产生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