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油田中一区非主力薄油层评价及挖潜技术研究

孤岛油田中一区非主力薄油层评价及挖潜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孤岛油田馆上段为河流相沉积,薄油层发育,储量占有一定比例(23.2%),多与主力厚油层合采合注,层间干扰严重,导致动用效果差,采出程度低,还存在较大潜力,是已开发油田后期重要的增储上产阵地。本文以孤岛油田中一区馆5-6砂层组的薄油层为例,重点开展了3~4m薄油层的地质研究,首先从薄油层的界定标准、水淹定性判别标准和分类评价标准入手,运用沉积旋回法、等厚切片法和等高程法划分沉积单元,进行了薄油层精细划分对比,并将小层划分的静态研究与实际生产动态情况紧密结合,使得划分结果比较合科学、合理。其次,利用丰富的测井资料和取芯资料研究了薄油层的平面沉积微相分布,并从平面、层间、层内三方面开展了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进一步深入储层精细描述。第三,根据流体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建立了薄油层流体模型。根据以上研究内容重建了孤岛油田中一区Ng5-6非主力薄油层地层、构造、储层、流体及油藏三维地质模型,客观地反映了复杂油藏的地质规律和油水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运用油藏工程和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薄油层的开采动态进行了历史拟合,预测了其采收率,评价了其开发效果,对分小层储量动用状况分析及剩余油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从储层渗流基础、单独开采的物质基础等多方面开展了薄油层开发调整挖潜分析,结合目前井网现状,建立薄层水平井筛选标准开展水平井开采优化设计研究,主要包括水平段长度和水平段方位的优化,并对薄层水平井产能进行预测。目前已在中一区馆5-6投产薄油层水平井6口,在馆1+2推广应用4口,在油田综合含水高度93.7%的情况下,水平井初期日产油达15t/d,是同期投产直井的3-4倍,综合含水87%,比周围直井低6%-10%,已累积产油12.57×104t,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对油田后期挖潜、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论文选题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 1.4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 2 中一区非主力薄油层精细地质研究
  • 2.1 薄油层分类标准的制定
  • 2.1.1 薄油层界定标准
  • 2.1.2 薄油层水淹定性判别标准
  • 2.1.3 薄油层分类评价标准
  • 2.2 薄油层精细地层对比
  • 2.2.1 标准层和对比标志层的确定
  • 2.2.2 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和原则
  • 2.2.2.1 沉积旋回和等厚切片法划分沉积单元
  • 2.2.2.2 等高程法划分沉积单元
  • 2.2.2.3 小层划分对比程序
  • 2.3 薄油层精细构造模型
  • 2.3.1 基本构造形态
  • 2.3.2 砂体顶面微构造分析
  • 2.4 薄油层储层精细描述
  • 2.4.1 储层特征及沉积微相细分研究
  • 2.4.2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 2.4.2.1 平面非均质性
  • 2.4.2.2 层间非均质性
  • 2.4.2.3 层内非均质性
  • 2.5 薄油层流体性质和分布模型
  • 2.5.1 原油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 2.5.2 地层水性质
  • 2.5.3 油层压力和温度
  • 3 中一区非主力薄油层开采特征及开发效果评价
  • 3.1 薄油层开采特征
  • 3.2 薄油层开发效果评价
  • 3.2.1 含水率fw 的计算
  • 3.2.2 采出程度R 的计算
  • 3.2.3 存水率C 的计算
  • 3.2.4 综合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
  • 3.2.5 存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
  • 4 中一区非主力薄油层剩余油分布研究
  • 4.1 薄油层采收率预测
  • 4.1.1 相关经验公式法
  • 4.1.2 流管概算法
  • 4.1.3 数值模拟法
  • 4.1.4 童氏图版法
  • 4.2 薄油层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 4.2.1 薄油层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目的
  • 4.2.2 数模软件选择
  • 4.3 薄油层储量动用状况及剩余油分布特点
  • 4.3.1 分层储量动用状况分析
  • 4.3.2 薄油层剩余油分布特征
  • 5 中一区非主力薄油层开发调整挖潜措施研究
  • 5.1 开发调整挖潜方向
  • 5.2 开发调整依据分析
  • 5.2.1 具备单独开采的储层渗流基础
  • 5.2.2 具备单独开采的物质基础
  • 5.2.3 独立开发利于改善开发效果
  • 5.2.4 单采井效果好
  • 5.3 薄油层水平井开发调整方案优化设计
  • 5.3.1 薄层水平井筛选标准
  • 5.3.2 薄层水平井优化设计
  • 5.3.2.1 长度优化
  • 5.3.2.2 方位优化
  • 5.3.3 薄层水平井产能预测
  • 5.3.3.1 油层厚度对产能比的影响
  • 5.3.3.2 垂直渗透率对产能比的影响
  • 5.3.3.3 渗透率绝对值对产能比的影响
  • 6 中一区非主力薄油层挖潜实施效果分析
  • 6.1 水平井挖潜效果显著
  • 6.1.1 水平井设计精度分析
  • 6.1.2 水平井投产效果分析
  • 6.2 下步推广潜力
  • 7 结论与认识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提高薄油层水平井油层钻遇率的技术研究[J]. 石油钻探技术 2008(02)
    • [2].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提高低能薄油层采收率研究与实践[J]. 西部探矿工程 2012(08)
    • [3].提高超薄油层水平井油层钻遇率技术的应用——以江汉油田浩平1井为例[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1(01)
    • [4].七里村油田薄油层测井识别技术研究[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4(05)
    • [5].薄油层水平井轨迹控制技术[J]. 钻采工艺 2010(06)
    • [6].江汉油田超薄油层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应用[J]. 江汉石油科技 2011(02)
    • [7].塔里木深井薄油层旋转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应用[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06)
    • [8].超薄油层扁七点井网数值模拟研究[J]. 吐哈油气 2010(01)
    • [9].薄油层侧钻水平井轨道设计技术研究与应用[J]. 西部探矿工程 2010(11)
    • [10].大庆外围特低丰度低渗透薄油层水平井开发技术[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07)
    • [11].特低丰度超薄油层水平井开发影响因素[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 [12].大庆油田薄油层水平井钻井地质轨道精细设计技术[J]. 采油工程 2019(01)
    • [13].河南油田薄油层水平井钻井技术[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2(02)
    • [14].超薄油层鱼骨井钻完井技术[J]. 西部探矿工程 2011(07)
    • [15].薄油层水平井设计与现场施工技术探讨[J]. 西部探矿工程 2009(10)
    • [16].水平井技术开发薄油层及其在新疆油田的应用[J]. 西部探矿工程 2009(01)
    • [17].边际油田薄油层开发中的地质导向技术[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5)
    • [18].水平井技术在陆梁作业区薄油层开发中的研究与应用[J]. 西部探矿工程 2008(12)
    • [19].薄层稠油水平井防砂完井技术[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8(06)
    • [20].多靶浅层水平井轨迹控制及尾管柱下入技术[J]. 石油钻采工艺 2009(02)
    • [21].齐604断块超薄油层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J]. 录井工程 2008(03)
    • [22].在低渗、低压油田实施油田整体压裂的探讨[J]. 石油化工应用 2014(01)
    • [23].薄油层水平井随钻技术[J]. 化工管理 2014(20)
    • [24].高3-4-17CH侧钻水平井试验研究与实践[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02)
    • [25].提高薄油层水平井钻遇率技术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2(10)
    • [26].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薄油层水平井钻井技术[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1(04)
    • [27].利用油藏工程方法计算薄油层自流注水量[J]. 特种油气藏 2010(06)
    • [28].古平2井薄油层防碰绕障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J]. 内江科技 2011(06)
    • [29].深层微幅度构造薄油层高效勘探方法[J]. 特种油气藏 2013(06)
    • [30].七里村油田薄油层测井识别技术研究[J]. 辽宁化工 2014(10)

    标签:;  ;  ;  ;  ;  

    孤岛油田中一区非主力薄油层评价及挖潜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