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法国哲学家昂利·柏格森是纳博科夫钟爱一生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在世界观、美学和伦理等诸多方面都对纳氏产生了影响。因此,对于二人在思想方面的关联进行仔细的梳理将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纳博科夫在文艺思想方面的一些独到见解。其中,柏格森关于“绵延”的理论对纳博科夫影响巨大。纳博科夫对被空间腐蚀的时间以及空泛概括的排斥都是受此理论影响的结果。柏格森所说的“绵延”指人类认知的不间断变化状态。这种认知是以多样性和连续性为特点的。多样性即一刻不停变换的意识状态在每一时刻的性质都与其他时刻不同;连续性则指尽管意识状态在每一刻都不尽相同,它仍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不能被小时、分、秒之类的单位切割。人们通常在空间中将物体切割开来,而意识之流是不能象那样被机械切割的。在柏格森看来,这种意识之流才是真正的时间,也就是“绵延”,它与空间概念有着本质区别。纳氏赞同柏格森对时间的看法,接受心理时间,也就是“绵延”,而不是物理时间,即用钟表计数的应用时间。这个关于时间的“绵延”理论对纳博科夫的形而上学产生了影响并进而促成了他的一些基本世界观的形成。因此,纳博科夫的其他一些美学和伦理学思想也可以从中追根朔源。在此理论影响下,纳博科夫在他的艺术中探究了对时间与自我的超越。首先,他试图在艺术中探寻对时间的超越。在柏格森理论的影响下,纳博科夫相信过去在时间维度中的重要性并探究记忆在艺术中的作用。柏格森认为人们可以把握自身的过去,并且有可能在精确记忆的帮助下捕捉到自己的过去并对其进行重建。而未来,或者说心理意义上的未来,是不可能如同天文现象那样被预知的。这是由于它还未被亲历,不是“绵延”的一部分。纳博科夫的许多作品都探究了过去这个主题以及记忆在重建过去中所做的努力。在他看来,惟有记忆才是重建个人历史的有效工具,只有它才能带来艺术创作中无时间性的乐趣。其次,纳博科夫在艺术中也探究了对自我的超越。这种探索也是源于柏格森的“绵延”理论。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他指出意识状态具有两种众多性——一种是质的众多性,另一种是量的众多性。前者指意识的自然形态。此时,意识的不同状态相互渗透,没有被空间概念分离开来,因此意识是有机的整体而不能被分割为独立的意识形态。但是,语言是静止的,不能捕捉到意识之流。在语言中意识之流被表述成“几个”,从而使其成为数量式的众多性。最终,那些质的变化将静止不动地象物体排列在空间当中而不再代表不断变化的意识之流。这种区分揭露了空泛概括的日常语言的僵化性。日常语言颠倒了人们认识的顺序。在它的影响下,人们常常通过静止的语言来僵化地认知事物而忽略了变动不居的内心感受。由此,基于独特内心状态的微妙感受被静止的语言替代。而语言艺术家的语言与这种日常语言有着根本的不同。他们从独特的内心感受出发来组织和创造语言,从而以自己别具一格的文体风格来表现特有的内心世界。在此意义上,纳博科夫对柏格森的理论有一种先天的亲近感,他同样不屑于空泛无实的概括,而这是与其家庭传统的影响和其本身持有的认识论分不开的。这也是纳博科夫反对在小说中插入道德说教和空泛思想而在美学思想中欣赏单个作品独特风格的根源。然而,这并不代表他全盘接受柏格森的理论。他对这种理论中所潜藏的唯我论倾向进行了反思。因此,他在艺术中试图超越自我来克服这种负面影响。在他的小说中,他采取的方式是将“狂人”的某些特征赋予人物,从而尽量避免直接从正面叙述空泛的思想。这里的“狂人”是指那些经历了和感受到审美狂喜瞬间并且自诩为艺术家的人,然而他们并没有能力在艺术中重建那些转瞬即逝的瞬间,他们以错误的方式追寻美而被囚禁于个人欲望牢狱之中。在纳博科夫眼中,真正的艺术家能够跳出本我的牢狱去创造艺术,在艺术的和谐中重建过去,使读者能够通过精心锤炼的语言领略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正是艺术家与读者的共同努力将艺术家从本我的牢狱中拯救出来。而正是记忆与语言的艺术达到了对时间与自我的超越,将美与善结合起来。总之,对于昂利·柏格森哲学影响的研究将有助于从一些深层次的原因方面来阐释纳博科夫的文艺思想,从他的世界观与形而上学立场来对他的一些美学和伦理学思想进行阐释。因此,它将有利于鸟瞰纳氏文艺思想的网络,从而提供一种系统式的理解。希望此种分析能抛砖引玉,为进一步研究纳博科夫提供有益的帮助。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纳博科夫的另一种解法[J]. 书城 2020(04)
- [2].艺术性与社会性的有机融合——再论纳博科夫的艺术观[J]. 外国语言文学 2020(04)
- [3].从符号学视角看纳博科夫——纪念纳博科夫诞辰120周年[J]. 俄罗斯文艺 2019(02)
- [4].纳博科夫的形上学——回顾与展望[J]. 俄罗斯文艺 2019(02)
- [5].《纳博科夫最喜欢的词》[J]. 道路交通管理 2019(06)
- [6].论纳博科夫的民族性与世界性[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7].论纳博科夫的民族性与世界性[J]. 学术交流 2019(10)
- [8].纳博科夫的生平境遇[J]. 世界文学 2019(06)
- [9].20世纪80年代后纳博科夫在中国的翻译与出版研究[J]. 出版广角 2017(23)
- [10].从多重世界透镜解读纳博科夫艺术创作中的边界主题[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11].论纳博科夫与新批评[J]. 文艺评论 2017(05)
- [12].排局与纳博科夫式叙事策略——以《说吧,记忆》为例[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 [13].试论纳博科夫小说的艺术特色[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9)
- [14].纳博科夫与文学自译[J]. 俄罗斯文艺 2016(03)
- [15].纳博科夫文学思想简析及其作品的文化译介研究[J]. 散文百家 2019(10)
- [16].纳博科夫俄文诗选[J]. 江南(江南诗) 2020(05)
- [17].纳博科夫英文诗选[J]. 江南(江南诗) 2020(05)
- [18].纳博科夫的俄罗斯诗魂[J]. 南方文学 2019(02)
- [19].纳博科夫的故事(9首)[J]. 作家 2019(03)
- [20].论纳博科夫评《包法利夫人》[J]. 文教资料 2016(35)
- [21].试论纳博科夫对《包法利夫人》的评价——纳博科夫《文学讲稿》读书笔记之一[J]. 文教资料 2016(34)
- [22].比较视野下纳博科夫文学批评观管窥——以《文学讲稿》中的《包法利夫人》批评为例[J]. 文教资料 2016(36)
- [23].试论纳博科夫对《包法利夫人》的评价[J]. 文教资料 2016(36)
- [24].主持人语[J]. 诗歌月刊 2018(02)
- [25].编织生命的花样——评博伊德《纳博科夫传》[J]. 现代传记研究 2016(02)
- [26].艺术化的自我书写——论纳博科夫自传《说吧,记忆》[J]. 现代传记研究 2016(02)
- [27].《纳博科夫的蝴蝶:文学天才的博物之旅》[J]. 国家人文历史 2016(24)
- [28].美国性·俄罗斯性·世界性:纳博科夫文学理论研究[J]. 文学理论前沿 2016(02)
- [29].在观鸟的快乐中脱离自己[J]. 意林 2017(03)
- [30].真实与虚幻之间——纳博科夫小说的时空叙事[J]. 青年文学家 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