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曹对中国诗体的贡献

三曹对中国诗体的贡献

论文摘要

中国古代诗歌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有着和中华民族同样久远、厚重的发展史,而诗体则是诗歌赖以传承的载体。我国古代的诗人们对诗歌体式进行的探索是漫长而又艰苦的,从二言到十几言都有人进行过尝试。诗歌发展到盛唐时达到了炉火纯清的境界,五言和七言最终成了诗歌的主要形式。格外引人瞩目的是这两种备受唐代诗人欢迎的诗体,前者早在曹植手里就达到了成熟,后者的真正形成则在曹丕手中。而作为“三曹”之一的曹操则为常人所不能为,把日渐衰退的四言诗推向了巅峰,创造了诗坛的奇迹。三曹父子在诗体上各有所长,同时又都不局限于对某一种诗体的创作,而是尝试了多种诗体,体现出可贵的创新精神。本人不避浅陋,尝试对三曹在诗体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全面的论述,并从主、客观两方面,力求精当地分析出原因。本文除引言外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一是对魏前诗体的发展演变情况的梳理,说明诗体是不断演变发展着的,五言和七言最终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是必然的趋势,三曹能在诗体上取得突出的成绩,除了他们自觉的努力外,也有着诗体自身发展演变的必然性。诗体发展到三曹时,多种诗体并存,其中四言诗呈现衰退的趋势,五言诗和七言诗尚未取得重要地位,以引出下一部分三曹为五言和七言最终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主要形式,所做出的努力、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二是对三曹生平和诗歌创作情况的概括介绍,主要是介绍三曹的诗歌整体特征,以对三曹的诗歌创作成绩做出整体的介绍。而对诗体方面只是简短描述,意在待下一部分对其进行专章论述。第二部分:分别论述三曹对诗体的贡献。曹操的四言诗语言质朴、节奏明快、感情充沛、反映现实、直抒胸臆、慷慨悲凉,写出了一个政治家的抱负、一个军事家的气度、一个诗人的情怀。他跳出了传统四言诗的限制,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创造了四言诗的又一次辉煌。曹操的五言诗约占其诗歌的三分之一,多为对时事的记述,抒情性尚不明显,但是他为五言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曹操的杂言诗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大胆改革,多有佳构。曹丕对诗体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的七言诗,影响深远。同时他在四言诗创作中有意识地寻找新路,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五言诗已多达二十多首,艺术水平较曹操有明显的进步;曹丕又是当时六言诗的代表人物,创作了规范的六言诗;曹丕的杂言诗中已有篇幅巨大之作,突破了乐府古体的限制,对后世的长篇歌行影响巨大。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创作五言诗的诗人,是五言诗的集大成者,确立了五言诗的重要地位;曹植的四言诗水平虽不及曹操,但也有可称道之处;曹植是六言诗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六言诗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平;曹植的七言诗很有可读性,但艺术水平明显不及曹丕;曹植的杂言诗中也不乏佳作,历来受到较高评价。曹氏父子自觉地对多种诗体进行了探索,并取得显著成绩,为我国古代诗体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体现了可贵的创新精神。第三部分:分析三曹能够自觉进行诗体探索和诗体恰好在三曹手中得到如此大的发展之原因。除了第一章中提到的诗体自身发展之需要这一原因外,此处主要从一下几方面来论述:一是三曹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坛状况。三曹身处朝代的更换期,人们思想得到解放,文学的自觉意识觉醒,创新意识增强。在三曹的引领下,建安诗坛人才济济,佳作连篇,反过来也促进了三曹诗歌创作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三曹诗歌创作水平的提高。二是三曹有着特殊的政治身份和厚重的文学素养,从而可以自信地为天下先;三曹个性气质不同,但都热爱文学、重视文学,所以能积极地从事诗歌创作,充分发挥着主观能动性。三是民间文学的影响。民间文学总能给文人诗歌提供鲜活的营养,民歌中的五言诗和七言歌谣等,深深影响着三曹诗的歌创作。三曹诗歌创作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对民间文学的重视和学习。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魏前诗体之发展及三曹诗歌之创作概况
  • 1.1 诗体分类及魏前诗体发展概况
  • 1.2 三曹生平及诗歌创作概况
  • 第二章 三曹对中国诗体发展的贡献
  • 2.1 曹操对诗体发展的贡献
  • 2.2 曹丕对诗体发展的贡献
  • 2.3 曹植对诗体发展的贡献
  • 第三章 三曹自觉进行诗体创新的原因分析
  • 3.1 三曹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坛状况
  • 3.2 三曹的政治身份、个性气质及文学观
  • 3.2.1 曹操的政治身份、个性气质和文学观
  • 3.2.2 曹丕的政治身份、个性气质和文学观
  • 3.2.3 曹植的政治身份、个性气质和文学观
  • 3.3 民间文学的影响
  • 3.3.1 民间文学对曹操诗歌的影响
  • 3.3.2 民间文学对曹丕诗歌的影响
  • 3.3.3 民间文学对曹植诗歌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曹植集研究三题[J]. 许昌学院学报 2017(04)
    • [2].曹植词赋中的人物形象及文化内涵[J]. 语文建设 2016(14)
    • [3].曹植及其友情诗探论[J]. 成才之路 2009(14)
    • [4].略论曹植赋之“悲情”特质[J]. 文教资料 2011(12)
    • [5].从曹植诗文看其忧生心态[J]. 山花 2014(14)
    • [6].《曹植集》版本研究及编纂状况考[J]. 青春岁月 2012(13)
    • [7].论曹植诗歌的乱世情结[J]. 芒种 2013(16)
    • [8].曹植辨鹿死谁手(下)[J]. 小雪花(小学生成长指南) 2009(04)
    • [9].曹植辨鹿死谁手(上)[J]. 小雪花(小学生成长指南) 2009(03)
    • [10].闲居非吾志 甘心赴国忧——试论曹植建功立业思想的形成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J]. 飞天 2010(12)
    • [11].曹植作品生命意识初探[J]. 华中人文论丛 2010(02)
    • [12].文学友于·政治阋墻:论萧绎的“曹植情结”[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4)
    • [13].论曹植诗文对风的抒写[J]. 文学教育(上) 2019(01)
    • [14].《曹植年谱考证》[J]. 文艺研究 2019(10)
    • [15].曹植之贬的文学史典范意义[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16].用“需求层次理论”解读曹植悲情人生[J].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5(06)
    • [17].曹植悲剧人生的解析与启示[J]. 文史知识 2020(05)
    • [18].曹植与鱼山[J]. 集邮博览 2020(06)
    • [19].曹植 文艺青年的多舛人生[J].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19(06)
    • [20].曹植:生命的书写者[J]. 散文百家 2019(05)
    • [21].曹植咏侠诗中的游侠形象[J]. 牡丹 2016(08)
    • [22].曹植诗歌“以悲为美”之情感意向分析[J]. 芒种 2014(02)
    • [23].曹植[J]. 学苑教育 2013(03)
    • [24].曹植并非“操次子”[J]. 半月选读 2009(12)
    • [25].曹植遗骨不明鉴定曹操已不可能[J]. 科学大观园 2010(04)
    • [26].才思敏捷的曹植[J]. 小学生作文辅导(作文与阅读版) 2008(10)
    • [27].论曹植文学作品与其政治地位变化之关系[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1)
    • [28].曹植集流传整理说略[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3(03)
    • [29].试析曹植后期诗歌中的孤独感[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5)
    • [30].浅谈曹植对生命价值的追求[J]. 文学教育(上) 2008(09)

    标签:;  ;  ;  ;  

    三曹对中国诗体的贡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