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利
黑龙江省龙江县鲁河乡卫生院1611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偏头痛患者,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行中医内科疗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3%vs65.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头痛症状,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偏头痛;中医;内科;临床效果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临床表现以发作性中重度头痛为主,发病时多为偏侧头痛,头痛时间可持续4-72h,常伴随恶心、呕吐等,外界声光刺激可加重头痛。现代医学认为偏头痛是一种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可伴随遗传背景[1]。目前临床治疗偏头痛以终止头痛发作,缓解伴发症状,预防复发为目的,一般是采用药物疗法和磁疗、氧疗等非药物疗法,但是尚没有一种可以彻底治愈偏头痛的有效疗法,而且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多,应用范围有限[2]。为提出一种更加有效安全的中医内科治疗方法,本文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病例均符合IHS(2004年)偏头痛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瘀阻脑络型17例,肝郁气滞型15例,风阳上扰型8例,肝肾阳虚型6例。将46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奇数归为观察组,偶数归为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17-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63±4.91)岁,病程在1-19年之间,平均病程为(8.93±2.41)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18-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02±5.27)岁,病程在1-20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0.08±3.4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中医辨证分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厂商:山西亚宝药业集团生产,国药准字:国药准字H14021057,规格:5mg×30片)进行治疗,5-10mg/次,1次/d,于睡前服用,5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3个疗程。观察组行中医内科疗法,针对不同辨证分型采用不同中药组方,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2.1瘀阻脑络型血府逐瘀汤组方:生牡蛎30g、葛根30g、生龙骨30g、川牛膝10g、赤芍10g、桃仁10g、佛手10g、川穹10g、红花5g。本方具有益气活血、疏通脉络之功效。
1.2.2肝郁气滞型柴胡疏肝散组方:珍珠母30g、丹参15g、川穹15g、牛白芍12g、醋元胡10g、柴胡10g、白蒺藜10g、蝎末5g。本方具有疏肝解郁、止痛之功效。
1.2.3风阳上扰型天麻钩藤汤组方:石决明30g、麦芽30g、珍珠母30g、生牡蛎30g、佛手片10g、天麻10g、僵蚕10g、川牛膝10g、钩藤10g、炒栀子8g、生白芍5g、蝎末5g。本方具有通络潜阳、通络平肝之功效。
1.2.4肝肾阳虚型滋补肝肾汤组方:茯苓25g、山药15g、熟地15g、枸杞子15g、天麻10g、菊花10g、白蒺藜10g、丹皮10g、山茱萸10g。
1.3疗效判定标准控制:患者偏头痛相关症状全部消除,未有复发迹象;显效:偏头痛程度评分下降>50%;有效:偏头痛程度评分下降在20%-50%之间;无效:偏头痛程度评分下降<20%[3]。
1.4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偏头痛治疗效果:治疗总有效率=(控制+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相关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偏头痛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统计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偏头痛治疗效果对比(n,%)
3讨论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神经血管障碍疾病,多起病于青春期以前,在中青年时期达到发病高峰,近年来的发病率已高达10%-15%,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一般以西药为主,但是药物治疗会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对于呕吐严重者需给予小剂量氯丙嗪、奋乃静,因此药物治疗需结合患者病情谨慎选择剂量[4-5]。近年来,中医治疗因治疗效果显著、毒副作用小、费用低等优点逐渐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偏头痛的临床治疗中也逐渐应用中医内科疗法。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经中医内科治疗,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明显高于经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医内科疗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中医内科疗法主张将偏头痛分为四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疾病特点采用不同的中药组方,从而达到辨证施治的目的。川穹具有镇痛、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天麻、丹参、地龙等具有调节血管运动中枢的作用,诸药合用可帮助缓解偏头痛症状,起到镇痛作用。综上,在偏头痛的临床治疗中,中医内科疗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正君.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方案选择及效果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9):86-87.
[2]张雄文.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0):15-16.
[3]袁蕾.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5,28(6):32-33.
[4]李长安.浅议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30例疗效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4):2516-2518.
[5]刘文西.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4,22(5):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