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光学纯邻氯苯甘氨酸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药物中间体,其中(S)-邻氯苯甘氨酸在全球热销的“重磅炸弹”药物氯吡格雷合成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性中间体角色。青霉素G酰化酶(PGA)对含苯环的酰基侧链有高度立体选择性,能够选择性的将苯乙酰化的外消旋邻氯苯甘氨酸水解,生成(S)-邻氯苯甘氨酸,而R-型的酰化衍生物保持构型不变,未水解的R-型底物进行消旋化反应继续循环拆分,以此来建立立体选择性青霉素G酰化酶催化生产(S)-邻氯苯甘氨酸的生产工艺。本论文首先构建了青霉素G酰化酶基因工程菌,研究了青霉素G酰化酶在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情况。以大肠杆菌为宿主菌时,选择pCDFDute-1作为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pCDFDute-PGA,通过菌落 PCR 和 SDS-PAGE 分析,证明重组菌已构建成功,但酶活较低。以枯草芽孢杆菌为宿主时,选择pPZW103作为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菌Bacillus subtilis WB800/pPZW103-PGA,SDS-PAGE分析证明重组菌构建成功,重组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 WB800/pPZW103-PGA可以胞外表达青霉素G酰化酶。以重组菌B.subtilis WB800/pPZW103-PGA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法得出了菌株最佳的青霉素G酰化酶产酶条件:可溶性淀粉10 g/L、蛋白胨 12g/L、酵母粉 3g/L、NaCl10g/L;pH7.5、培养温度37℃、装液量80mL/500mL,培养28h,青霉素G酰化酶的表达水平由最初的7.34 U/mL提高至18.23 U/mL,相比于优化前酶活提高了 2.48倍。在S L发酵罐中对重组菌B.subtilis WB800/pPZW103-PGA进行了放大培养。对重组菌B.subtilis WB800/pPZW103-PGA产青霉素G酰化酶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部分酶学特性的研究。通过硫酸铵盐析、离子交换层析、疏水作用层析等蛋白质纯化技术,得到了电泳纯的青霉素G酰化酶。青霉素G酰化酶的纯化倍数为4.6倍,酶活回收率为55.5%,含有大小约为24.2 kDa和61.4 kDa的α和β两个亚基。纯化的PGA在偏碱性的条件下酶活最高,最适宜的转化pH值范围为9.0-10.0。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 ℃,在40 ℃和50 ℃半衰期分别为75.4 h和24.8h。Fe2+、Ag+、Al3+和SDS对PGA有较强的抑制作用,Co2+对酶活有促进作用,表面活性剂吐温-80和山梨醇对酶活影响不明显。对该酶的底物特异性进行研究,重组PGA对各个底物均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立体选择性,反应结束后产物e.e.值均在99.9%以上,对各底物都是S型选择性。测定了重组PGA对五种不同底物的米氏常数Km、最大反应速率Vm、催化常数kcat及表观二级速率常数kcat/Km。通过分子对接阐明了青霉素G酰化酶的催化机理同时也解释了酶对五种底物催化差异的原因。论文最后研究了重组PGA催化拆分苯乙酰化的外消旋邻氯苯甘氨酸制备(S)-邻氯苯甘氨酸的催化条件。以pH 10.0的氨水溶液作为反应体系,反应温度40 ℃,确定酶浓度0.126 mg/mL,当底物浓度为110 mM时,产物浓度达48.11mM,e.e.p>99.9%。通过分批补料,底物消耗180 mM,最终产物浓度达到79.53 mM。经产物的分离和提取,制备(S)-邻氯苯甘氨酸3.5 g,总收率达47.15%。样品经旋光仪和核磁共振、液相色谱表征,表明其化学纯度和光学纯度均达到99%以上。对未反应的R-底物进行了外消旋化研究,用于循环拆分,消旋率100%,消旋收率达94.7%,同时对副产物苯乙酸也进行了分离,收率69.7%。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青霉素酰化酶1.1.1 青霉素酰化酶的分类与来源1.1.2 青霉素G酰化酶的结构和表达1.1.3 青霉素G酰化酶的催化机理1.1.4 青霉素G酰化酶的克隆研究进展1.1.4.1 Escherichia coli PGA的克隆1.1.4.2 Bacillus megaterium PGA的克隆1.1.4.3 Alcaligenes faecalis PGA的克隆1.1.4.4 Kluyvera citrophila PGA的克隆1.1.4.5 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 PGA的克隆1.1.4.6 Provdencia rettgeri PGA的克隆1.1.4.7 PGA克隆表达的宿主菌1.1.4.8 不同来源PGA生产菌的优缺点1.1.5 青霉素G酰化酶的应用1.1.5.1 PGA在半合成抗生素中间体制备中的应用1.1.5.2 在半合成β-内酰胺抗生素合成中的应用1.1.5.3 在外消旋混合物的拆分中的应用1.1.5.4 PGA在肽合成中的应用1.2 邻氯苯甘氨酸1.2.1 外消旋体拆分法1.2.1.1 外消旋体的合成1.2.1.2 外消旋体的拆分1.2.1.2.1 非对映体盐拆分法1.2.1.2.2 诱导结晶法1.2.1.2.3 不对称转化拆分法1.2.1.2.4 生物酶拆分法1.2.2 不对称合成1.2.2.1 不对称相转移催化法1.2.2.2 生物酶转化法1.3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参考文献第二章 青霉素G酰化酶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表达2.1 引言2.2 材料与方法2.2.1 菌株与质粒2.2.2 培养基2.2.3 主要工具酶和试剂2.2.4 主要实验仪器2.2.5 PGA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2.2.5.1 PGA基因组的提取及PCR扩增2.2.5.2 电泳检测PCR产物2.2.5.3 青霉素G酰化酶基因PGA的克隆2.2.5.4 双酶切体系的建立2.2.5.5 胶回收酶切片段2.2.5.6 胶回收产物与pCDFDuet-1的连接2.2.5.7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2.2.5.8 连接产物的转化2.2.5.9 菌落PCR2.2.5.10 PGA基因的诱导表达2.2.5.11 重组PGA的SDS-PAGE分析2.2.5.12 重组菌E. coli BL21(DE3) /pCDFDuet-PGA的酶活检测2.2.6 PGA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2.2.6.1 质粒pBluescript SK(+)-PGA和pPZW103的提取2.2.6.2 酶切2.2.6.3 胶回收酶切片段2.2.6.4 胶回收产物与pPZW103的连接2.2.6.5 枯草芽孢杆菌感受态的制备2.2.6.6 连接产物的电转化2.2.6.7 重组PGA的表达2.2.6.8 重组菌B.subtilis WB800/pPZW103-PGA的酶活检测2.2.7 分析方法2.3 结果与讨论2.3.1 PGA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2.3.1.1 PGA的α和β亚基克隆2.3.1.2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2.3.1.3 重组质粒的菌落PCR鉴定2.3.1.4 表达产物SDS-PAGE分析2.3.1.5 重组PGA酶活力的测定2.3.2 PGA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2.3.2.1 PGA基因序列的合成2.3.2.2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2.3.2.3 重组PGA的SDS-PAGE分析2.3.2.4 重组PGA酶活力的测定2.3.2.5 pPZW103-PGA质粒稳定性的检测2.3.3 讨论2.4 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三章 B.subtilis WB800/pPZW103-PGA培养条件的研究3.1 引言3.2 材料与方法3.2.1 菌种3.2.2 培养基3.2.3 培养方法3.2.4 胞外酶液催化水解N-苯乙酰-邻氯苯甘氨酸3.2.5 生物量测定3.2.6 分析方法3.2.7 发酵优化3.3 结果与讨论3.3.1 产物底物的分析3.3.2 重组菌B.subtilis WB800/pPZW103-PGA发酵条件的优化3.3.2.1 碳源的种类及浓度对菌体生长及产酶的影响3.3.2.2 氮源对菌体生长和产酶的影响3.3.2.3 磷酸盐对菌体生长和产酶的影响3.3.2.4 金属离子对菌体生长和产酶的影响3.3.2.5 初始pH对菌体生长和产酶的影响3.3.2.6 培养温度对菌体生长和产酶的影响3.3.2.7 摇瓶装液量对重组菌生长和PGA表达的影响3.3.2.8 接种量对菌体生长和酶活力的影响3.3.2.9 间歇培养过程中菌体生长及产酶曲线3.3.3 5L发酵罐中菌体的生长以及产酶曲线3.4 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四章 重组青霉素G酰化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特性研究4.1 引言4.2 材料与方法4.2.1 菌株4.2.2 培养基4.2.3 实验试剂4.2.4 主要仪器4.2.5 主要溶液4.2.6 蛋白质浓度测定4.2.7 重组PGA活力的测定4.2.8 重组PGA的分离纯化4.2.8.1 硫酸铵初级盐析4.2.8.2 硫酸铵次级盐析4.2.8.3 弱碱性离子交换层析4.2.8.4 疏水相互作用层析4.2.8.5 SDS-PAGE电泳4.2.8.6 蛋白质分子量的确定4.2.9 重组PGA的酶学性质研究4.2.9.1 重组PGA的最适pH及pH稳定性4.2.9.2 重组PGA的最适温度及温度稳定性4.2.9.3 金属离子和表面活性剂对重组PGA酶活的影响4.2.9.4 重组PGA底物特异性的研究4.2.9.4.1 底物的合成4.2.9.4.2 手性色谱柱上不同底物产物的分离4.2.9.4.3 重组PGA催化水解不同底物能力的比较4.2.9.4.4 重组PGA催化各底物动力学常数的比较4.2.9.4.5 同源建模及五种底物的分子对接4.3 结果与讨论4.3.1 重组PGA的分离纯化4.3.1.1 蛋白质标准曲线4.3.1.2 硫酸铵分级盐析4.3.1.2.1 硫酸铵初级盐析4.3.1.2.2 硫酸铵次级盐析4.3.1.3 DEAE弱碱性离子交换层析4.3.1.4 t-Butyl疏水相互作用层析4.3.1.5 各步PGA的比活力、回收率和纯化倍数4.3.1.6 酶纯度的鉴定和分子量测定4.3.2 重组PGA的酶学特性4.3.2.1 重组PGA最适pH的测定4.3.2.2 重组PGA的pH稳定性4.3.2.3 重组PGA最适温度的测定4.3.2.4 重组PGA的热稳定性4.3.2.5 金属离子和表面活性剂对重组PGA酶活的影响4.3.2.6 重组PGA的底物特异性4.3.2.6.1 底物的合成4.3.2.6.2 色谱柱上不同底物产物的分离4.3.2.6.3 重组PGA催化水解不同底物能力的比较4.3.2.6.4 重组PGA催化各底物动力学参数的比较4.3.2.6.5 同源建模及五种底物的分子对接4.4 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五章 重组青霉素G酰化酶催化拆分制备(S)-邻氯苯甘氨的研究5.1 引言5.2 材料与方法5.2.1 菌株5.2.2 化学试剂及树脂5.2.3 主要仪器5.2.4 酶液的制备5.2.5 酶法拆分N-苯乙酰-(R,S)-邻氯苯甘氨酸5.2.6 底物分批补料5.2.7 产物的制备及表征5.2.8 (R)-底物的外消旋化5.2.9 分析方法5.3 结果与讨论5.3.1 反应体系pH对PGA催化拆分的影响5.3.2 不同酶量对PGA催化拆分的影响5.3.3 底物浓度对PGA催化拆分的影响5.3.4 产物浓度对PGA催化拆分的影响5.3.5 分批补料5.3.6 (S)-邻氯苯甘氨酸的制备及表征5.3.7 (R)-2的消旋5.4 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1 结论6.2 展望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邻氯苯甘氨酸论文; 青霉素酰化酶论文; 克隆表达论文; 酶学性质论文; 动力学拆分论文;
青霉素G酰化酶的克隆表达及在手性邻氯苯甘氨酸合成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