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人类社会诞生以来,教育这一特殊的实践活动一直承担着光荣而沉重的历史使命,它使人类文化得以延续,并使年轻一代系统地接受社会化。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到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同时在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平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义务教育普及率居于世界九个人口大国的前列;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逐年提高,教育结构调整正在有计划地进行;高等教育也逐渐步入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教育规模达到了历史上最好水平,国民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但是,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转型期的诸多不公平导致了教育领域的不公平,进而导致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由于区域、市场和政策等方面原因,造成了教育资源不合理的流动、积聚和配置,使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明显拉大,这种非均衡发展的教育现状给我国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均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基础教育的公平性问题也成为了当前教育公平领域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山西省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省份,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虽然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但教育发展规模差强人意。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日益增长,有限的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目前全社会都在关注教育部门如何处理好教育的高速发展与教育资源配置公平之间的统筹和协调。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统计法和调查法等教育研究方法,以山西省为个案,利用2005年—2007年教育资源的基础数据对山西省11个地市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状况进行了一些描述性统计分析,探讨出造成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并试图找到解决或缓解山西省这种不公状况的路径。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厘清研究目的、思路和方法并对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了简单阐述。第二部分对教育资源、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第三部分以山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为对象,运用衡量指标,分析了山西省基础教育资源分布的现状、问题及影响。第四部分从经济、社会、政策法规等方面,分析了山西省教育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机制。第五部分从政府责任、教育投资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及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探讨解决山西省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