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中问题学生的社会建构探析

师生互动中问题学生的社会建构探析

论文摘要

目前,问题学生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新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问题学生呈不断增多的趋势,这不仅给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而且对于每一个家庭和学生自身来说,将产生不可弥补的损失。纵观已有对问题学生的研究,仅从家庭、学校或社会等孤立的方面进行探讨,虽然指出了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但是,这仅仅看到了问题学生产生的表面现象。同时,相关研究由于长期以来受本质主义思维范式的影响,因而缺乏对问题学生生成的复杂性、社会性、动态性的认识,从而使得这一研究仍未获得突破性的进展。本研究试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出发,以师生互动作为研究的基点,将社会、家庭、学校等共同交织于问题学生身上的因素,通过师生显性互动和隐性互动的过程展示出其建构的过程。因而本研究采用了社会科学研究中日见凸现其独特魅力的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微观的案例分析与解读,深入剖析了问题学生建构的内部动态过程。把视角由社会、家庭、学校等中观层面转入了师生间面对面的互动,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索引”出那些使师生互动差异性的因素——教育资本。因而认为问题学生的建构生成是多种力量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教育资本分割不均造成的,而惯习又使得问题学生处于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之中。这样一种事实的揭示,目的在于促进教师实践性的反思及对问题学生的人本关怀,在于提醒教育研究者由“宏大话语”的理论推演走向关注“细枝末节”的生活世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一反本质主义的思维范式,它所蕴涵的是这样一种理念,即任何现存的“事实”、“真实”、“事物”……都是通过与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得以成为其自身的,不存在任何“先在”的、永恒不变的本质。“问题学生”、“同性恋”等同样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研究者进入了真实的研究现场,亲历了研究对象的现实生活;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时刻处于“局内人”与“局外人”两种角色的转换过程中,在“共情”研究对象的同时,对研究对象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做出“解释性”理解。本研究共分为五部分,引论部分指明研究的缘起、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从师生显性互动和师生隐性互动来阐释“问题学生”的建构过程,第三部分从理论上进行反思,指出“问题学生”的建构生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语部分作为本研究后续研究的引子,提出人本关怀的理念。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论
  • (一) 研究的缘起及价值、意义
  • 1. 研究的缘起:对问题学生的关注
  • 2. 研究的价值、意义
  • (二) 相关概念解析
  • 1. 互动与师生互动
  • 2. 问题学生
  • (三) 研究视角
  • 1. 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渊源
  • 2. 社会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其对本研究的启示
  • (四) 研究方法及过程
  • 1. 质性研究方法
  • 2. 研究过程
  • 二、师生显性互动中问题学生的建构
  • (一) 师生言语符号互动中的问题学生
  • 1. 教学与经营的融合——班主任与问题学生的互动
  • 2. 规限与张力的交融——课堂师生互动
  • (二) 师生非言语符号互动中的问题学生
  • 1. 目光交流中的问题学生
  • 2. 空间距离差异中的问题学生
  • 三、师生隐性互动中问题学生的建构
  • (一) 解读问题学生的隐性位置
  • 1. 社会位置的隐性影响
  • 2. 学业成就的隐性主宰
  • 3. 座位排列的隐性宰制
  • (二) 师生互动的延续——时空转换中问题学生之生存境遇
  • 1. 教室情境的意义解读
  • 2. 教师办公室的意义解读
  • 四、问题学生建构之反思
  • (一) 问题学生建构谁之“过”
  • 1. 已有研究对问题学生的归因
  • 2. 已有研究对问题学生归因存在的问题
  • 3. 问题学生建构谁之“过”
  • (二) 问题学生建构与教育资本的分割
  • 1. 教育资本——问题学生建构的集结点
  • 2. 教育资本的分割
  • (三) 惯习与问题学生建构及其发展
  • 1. 惯习——问题学生建构结果之表现
  • 2. 惯习——问题学生进一步发展的起点
  • 五、结语:问题的绵延
  • (一) 对问题学生的人本关怀
  • (二) 教师对问题学生的人本关怀
  • (三) 研究者的实践性反思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诗化德育: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新视角[J]. 青年教师 2012(04)
    • [2].“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J]. 宁夏教育科研 2011(04)
    • [3].以“孝宽诚责毅”教育引导“问题学生”自我转化[J]. 正德学院学报 2011(02)
    • [4].“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及对策[J]. 教育革新 2008(08)
    • [5].转化“问题学生”的几种法则[J]. 教育革新 2012(01)
    • [6].心理型高职“问题学生”的分类、成因及其疏导方法[J].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 [7].初中问题学生的引导与转化[J]. 珠江教育论坛 2016(04)
    • [8].当前高职院校“问题学生”的类型与预防矫治的一般性对策[J].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
    • [9].小小萤火虫追逐梦想路——“问题学生”教育个案研究[J]. 亚太教育 2019(11)
    • [10].做好“问题学生”教育转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 新西部 2020(06)
    • [11].问题学生的因材施教策略[J]. 文学教育(下) 2020(05)
    • [12].对问题学生,特别是要处分的学生,我们该怎么做[J].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0(05)
    • [13].高危疫情下高校心理问题学生帮扶策略探究[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2)
    • [14].思想道德教育与问题学生的转化[J]. 文学教育(下) 2020(07)
    • [15].高职院校“问题学生”成因分析及对策[J].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03)
    • [16].高校辅导员对“问题学生”管理的有效策略探讨[J]. 产业科技创新 2020(11)
    • [17].浅谈高校“问题学生”成因与转化管理策略[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16)
    • [18].高职“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8(05)
    • [19].现象学视野下“问题学生”的行为表征及转化之策[J]. 浙江教育科学 2018(03)
    • [20].探究小学中段“问题学生”的转化方法[J]. 华夏教师 2018(24)
    • [21].原来,爱才是真正的“武器”[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7(01)
    • [22].用“爱”使职校的“问题学生”不再问题丛生——基于职校班主任践行“爱满天下”的体会[J]. 林区教学 2017(03)
    • [23].爱,铺就育人之路——巧用“望闻问切”把脉“问题学生”[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2(19)
    • [24].问题学生成因的新思考——《教养的迷思》的忠告[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26)
    • [25].浅议初中“问题学生”的成因与教育引导策略[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6(12)
    • [26].初中“问题学生”的教育途径[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27].少标签“问题学生”,多解决学生问题[J].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17(04)
    • [28].高职“心理问题学生”成因及改善策略[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3)
    • [29].浅析问题学生的六大心理和八大对策[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5(12)
    • [30].高职院校“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01)

    标签:;  ;  ;  ;  ;  ;  

    师生互动中问题学生的社会建构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