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建设规划与研究

校园网建设规划与研究

一、校园网建设的规划与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昌剩[1](2021)在《高中校园网建设与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显着的提高,并在各个行业中得到普遍的应用。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校园建设中,全面推动校园网的建设和应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等有显着的优势。文章立足高中校园网,对其建设和应用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的对策。

武雨晴[2](2020)在《新世纪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结构分析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与共词分析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变革、实现教育现代化,并最终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21世纪各国重点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之一。为保证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的顺利开展而制定的教育信息化政策,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发展教育信息化已上升成为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我国教育变革的内生变量。教育信息化政策作为国家调控、规范教育信息化活动的政府行为,系统的探究其政策结构体系,切实的保障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政策更好的实施、预测将来发展形势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为教育信息化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及未来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基于此,本文以新世纪我国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为背景,以2000-2019年之间我国国家层面的教育信息化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以梳理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结构体系为切入点,以质的研究与中文文本挖掘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质的研究中扎根理论与共词分析法等量化与质性研究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的结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提供政策建议。首先确定问题,并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对从相关官方网站上搜集到的73份政策文本进行整理,做好数据的处理工作。其次,使用Nvivo11质性资料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采用质性研究中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提取政策文本的类属与关键词,分析不同概念类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提出政策结构。接下来,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与多维尺度分析,再次分析政策文本的结构体系模型,并与前文扎根理论政策结构进行比较选取最优,最终提取出的政策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信息化人才、信息化资金支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信息化教师教育、信息化行政法规与信息化资源。最后,对政策结构模型进行深入探索,探索结构模型中主要聚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围绕教育信息化政策结构体系提出了政策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包括重视政策的区域倾斜、加强经费投入与重视信息化人才培养等,希望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和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未来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所裨益。

颜光[3](2018)在《某高职院校校园网改造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二十年,社会持续不断的发展,伴随着计算机也快速的发展,许多新技术不断的浮现,同时支持新技术的硬件设备也渐渐的普及。国内各大高校的校园网络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随着高校学生的不断增加,校园网络的用户数量快速增长,大量新的应用不断呈现,早期建设的校园网络已无法满足现在师生对网络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推动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给在校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更好的网络应用环境,本课题拟为某高职院校打造一个高速、安全、便捷、绿色的校园无线网络以及对有线网络进行千兆接入更新。无线校园网络与学校有线网络相融合,在网络管理、校园网认证上均实现了统一,校园网络结构进一步简化,网络的性能得到了很大提升,包括访问速度以及效率等。根据对该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络进行调查分析,我们着重对该高职院校的整体网络架构进行了新的设计和规划。主要选择了更加合适的三层网络结构,对核心网络也进行了设计和规划,同时对核心设备进行了升级,如交换机,防火墙等。通过改造促进了校园网络中新设备与老设备的兼容性更加合理。随着学校新的应用系统出现,各服务器的运维变的很困难。随着云计算、虚拟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本课题研究了服务器进行虚拟化改造的方案,充分提升设备管理水平,且使数据得到了更可靠的保障。为解决光纤管网覆盖范围小的问题,设计了满足网络、视频监控等系统建设要求的骨干光纤管网方案。随着设备越来越多,原有机房已经无法满足使用的需要,本文论述了校园网的现状、分析了校园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升级改造方案,详细阐述了相关主要设备的选型标准。为了满足全校师生对无线网络的需求,本次校园网的升级改造方案新增了无线网络的规划设计。经过高校网络的升级换代,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虚拟化使服务器管理更加科学方便,提高了服务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双活存储系统使数据安全更加安全;新骨干光纤管网已基本覆盖了校区的重要场所。新的中央机房也为整个校园网的运行提供了安全保障,质量上乘,环境稳定。高清晰度网络监控系统的建设有利于高校的安全与发展。总体而言,本次校园网升级方案的实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马骏[4](2019)在《基于层次化模型的敏捷校园优化方法》文中认为伴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与因特网间的联系更为紧密。现阶段,因特网已经充分渗入到了生活、学习中的各个领域。自上世纪70年代起,各国政府加强了对校园网建设的重视与投资力度,目前各高校基本都有较为完整的校园网络结构。在校园网的建设过程中,除建设各类应用外,应该选择网络结构清晰、运维高效、配置精简、可拓展性强的组网方案。论文首先介绍了因特网的发展史以及校园网建设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所承担的重要角色。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校园网存在的不足,例如:网络地址转换(Net Address Translation,NAT)多层嵌套所带来的安全问题;网络环路带来的广播风暴问题,校园网网络框架复杂增加了运维难度以及校园网主干链路利用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层次化的敏捷校园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采用堆叠技术以及关键节点部署包守恒算法(Packet conservation algorithm for Internet,IPCA)以达到简化校园网网络框架结构,精简相关网络配置,提高网络稳定性以及提高故障定位准确率的效果。同时,从网络结构,资源利用率以及管理效率相关维度与传统校园网框架进行对比,体现该方法的优势。校园网建设等同于一个中、大等规模的园区网,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园区网更加复杂与多元。敏捷校园优化方法是否能满足当前人们对校园网的需求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去发现,论文对相关思路进行了应用实践,并描述了其具体应用效果。

杨平[5](2019)在《中学校园网建设规划与应用解析》文中提出中学校园网的建设规划和应用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当中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中学校园网建设规划和应用展开分析,提出校园网建设规划和应用对中学教育带来的影响,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全宏[6](2018)在《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校园网升级改造方案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逐年加快,校园网作为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因此,构建一个安全、稳定、高效的计算机网络是各个学校数字化校园进程中重要事件。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校园网于2003年搬迁新校园时开始规划建设,随着校园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加,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扩大,校园网络的需求体验也日益增加,为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提升校园网络用户的上网体验,历经几期建设的校园网络亟需升级改造。本文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校园网升级改造项目为依托,通过系统的分析学校原网络状况及同类高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校园网发展的具体需求及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规划,提出一种校园网总体设计改造方案:(1)建设扁平化大二层的网络架构,以三核心万兆设备为骨干网络设备,实现全网集中网关、集中认证,核心层采用热备技术和虚拟化技术实现冗余备份;(2)建设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全网实现web认证及无感知认证;(3)优化校园网无线网络,实现校园WLAN覆盖率95%以上,满足数字化智慧校园移动应用的使用需求;(4)重新规划宿舍网络,实现师生对宿舍网络运营商的灵活选择并能直接访问教学区网络;(5)完善网络安全建设,增加部署安全防护设备,建立纵深防御体系。本文提出的校园网方案有效地解决了校园网规划建设与管理中的难题,实施后校园网络运行稳定,用户使用体验良好。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校园网现状在当前同等规模高校校园网建设中具有典型性,本文基于此现状提出的校园网络解决方案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代表性和推广意义。

蒋涵毅[7](2018)在《面向移动学习中职校园网服务平台项目的需求管理》文中研究指明在“互联网+”时代,中职学校普遍面临如何改变教学教育理念,适应新时期个性化、开放性和互动性教育发展趋势的问题。具有灵活、智能等特点的移动学习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切入点,同时云平台在校园网中的应用及终端设备的发展也为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因此,研究中职学校需要什么样的移动学习及相应的校园网应该如何改造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从项目管理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需求分析的问题。本文以一所较为典型的中职学校为案例,分别从项目的业务需求与技术需求两个方面开展研究。业务方面,通过网上问卷的形式调查了师生对于校园移动学习发展现状的认识和需求,运用软系统方法(SSM),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获得中职学校开展移动学习的基本用户需求,并归纳为功能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利用云技术的面向移动学习中职学校校园网服务平台的技术需求分析。基于本文所做需求分析的校园网服务平台建成后,其在教学服务、资源服务和教育管理三个方面的使用情况验证了分析的有效性,平台达到了很好的服务效果。

潘绮华[8](2018)在《中职学校校园网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文中提出在中职学校建设中,积极推进校园网建设对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中职学校校园网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利于更清晰地认识当前校园网建设的现状,并制定后续的校园网建设发展规划,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竞争力。

李浩,磨莉[9](2018)在《校园网功能的理性思考及开发应用的对策》文中指出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类已经进入了全新的信息化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建设质量的高低不仅是会影响到高校的教学质量,还会影响到高校的未来发展。为了完善高校的校园网建设,各个高校的校园网网络建设日益成熟,应用的范围也是在不断的增大,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对于校园网的功能需要理性的思考,意识到在校园网建设的过程中潜在的危害,并及时采取措施改善这些不良因素,降低校园网建设的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进一步规范高校校园网的建设。

祖宝明[10](2017)在《校园网建设与管理的理解和思考》文中指出校园网是学校重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其地位和作用对学校事业和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渐显现。文中以工程背景为依据,阐述了校园网的特性,明确了校园网建设的需求和建网原则,并对校园网建设和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二、校园网建设的规划与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校园网建设的规划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校园网建设与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校园网内涵分析
二、校园网建设和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三、高中校园网建设与应用现状分析
    (一)校园网建设观念陈旧,应用意识比较淡薄
    (二)建设目的不清晰
    (三)应用率极低
    (四)校园网安装硬件设施比较差,缺乏相关的管理人才
三、高中校园网建设与应用对策分析
    (一)转变校园网建设观念,对其进行充分利用
    (二)加强投资完善硬件设施,培养相关建设和管理人才
    (三)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
        1. 系统性。
        2. 先进性。
        3. 开放性。
        4. 灵活性。
        5. 可靠性。
    (四)完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发挥其教学功能

(2)新世纪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结构分析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与共词分析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政策研究趋势综述
        1.3.2 政策研究方法综述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教育信息化政策
        2.1.2 政策体系结构
        2.1.3 共词分析
    2.2 理论基础
        2.2.1 质的研究
        2.2.2 中文文本挖掘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3 技术路线
    3.4 数据获取
    3.5 数据处理
        3.5.1 人工编码
        3.5.2 聚类分析
        3.5.3 多维尺度分析
第四章 教育信息化政策结构构建
    4.1 关键词提取
        4.1.1 开放性编码
        4.1.2 轴心编码
    4.2 数据分析
        4.2.1 聚类分析
        4.2.2 多维尺度分析
    4.3 政策结构构建
        4.3.1 信息化人才
        4.3.2 信息化资金支持
        4.3.3 信息化基础设施及应用
        4.3.4 信息化教师教育
        4.3.5 信息化行政法规
        4.3.6 信息化资源
    4.4 政策结构关系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1.1 研究结果
        5.1.2 政策建议
    5.2 研究不足
    5.3 创新点
    5.4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某高职院校校园网改造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高职院校校园网研究现状
    1.3 某高职院校校园网的概况
    1.4 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1.5 本章总结
第二章 某高职院校校园网的现状研究
    2.1 某高职院校校园网的现状
    2.2 某高职院校校园网面临的主要问题
        2.2.1 网络结构问题、主干核心问题、网络安全问题
        2.2.2 服务器管理以及数据的安全
        2.2.3 光纤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2.2.4 中央机房较陈旧
    2.3 某高职院校校园网升级改造总体需求
    2.4 本章总结
第三章 网络升级改造的相关理论与技术
    3.1 多核心结构
    3.2 VLAN技术
    3.3 防火墙
    3.4 三层交换技术
    3.5 服务器的虚拟化技术
    3.6 双活存储技术
    3.7 VPN技术
    3.8 本章总结
第四章 某高职院校校园网建设需求分析
    4.1 校园网建设需求
    4.2 网络改造实施的基本原则
    4.3 校园网改造的总思路
    4.4 本章总结
第五章 某高职院校校园网改造升级方案的设计
    5.1 校园网建设的组网技术规范
    5.2 无线场景建设
    5.3 网络分层设计思想
    5.4 校园网骨干网络的总体设计
        5.4.1 核心层的设计
        5.4.2 汇聚层的设计
        5.4.3 接入层设计
        5.4.4 校园网无线覆盖的总体设计
        5.4.5 综合布线
    5.5 校园网络IP地址以及VLAN的规划
        5.5.1 Vlan简介和功能
        5.5.2 Vlan的规划
        5.5.3 IP地址规划
    5.6 校园网安全系统设计
        5.6.1 校园网安全建设依据
        5.6.2 安全体系架构的设计
        5.6.3 校园网主要安全设备的指标
    5.7 数据中心设计
        5.7.1 建设原则
        5.7.2 项目规划设计
        5.7.3 设备采购数量
    5.8 校园网主要设备的选型及清单
    5.9 本章总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4)基于层次化模型的敏捷校园优化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课题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与应用
        1.2.1 国内外技术现状
        1.2.2 国内外应用现状
        1.2.3 未来发展趋势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2.1 敏捷校园方案概述
    2.2 IPCA技术
    2.3 SVF超级虚拟化
    2.4 交换机的堆叠
    2.5 CSS集群交换机系统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层次化的敏捷校园优化思路
    3.1 校园网设计目标
    3.2 常规性原则
    3.3 敏捷校园与传统校园网比较
    3.4 敏捷校园设计框架与思路
        3.4.1 校园网设计框架
        3.4.2 核心层改造思路
        3.4.3 汇聚层改造思路
        3.4.4 接入层规划思路
        3.4.5 VLAN规划
        3.4.6 IP地址规划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敏捷校园网结构设计
    4.1 敏捷校园框架设计
        4.1.1 逻辑框架设计
        4.1.2 网络实体架构设计
    4.2 IPV6 业务兼容性承载方案
        4.2.1 IPV6 兼容概述
        4.2.2 接入层IPV6 兼容设计
        4.2.3 汇聚层IPV6 兼容设计
        4.2.4 核心层IPV6 兼容设计
        4.2.5 园区出口IPV6 兼容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敏捷校园关键应用实现
    5.1 交换机的堆叠
        5.1.1 堆叠卡组建堆叠
        5.1.2 业务卡组建堆叠
        5.1.3 堆叠故障处理方法
        5.1.4 效果分析
    5.2 交换机的集群的安装与组建
        5.2.1 集群交换机的安装
        5.2.2 通过业务口组建集群
        5.2.3 集群卡故障处理
        5.2.4 业务卡故障处理
        5.2.5 效果分析
    5.3 IPCA原理与实现
        5.3.1 IPCA应用场景
        5.3.2 网络级丢包统计模型
        5.3.3 设备级丢包统计
        5.3.4 效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学校园网建设规划与应用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学校园网的基本概念
二、中学校园网的规划策略和基本框架
    (一) 校园网的规划策略
        1. 校园网设计的主要原则。
        2. 校园主干网的主要造型。
    (二) 校园网的基本框架
        1. 校园网的功能目标。
        2. 校园网的解决方法。
三、中学校园网建设规划和应用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 硬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 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 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 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问题
    (五) 中学专业教师队伍的问题

(6)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校园网升级改造方案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校园网发展的情况
    1.3 校园网升级改造的实际意义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校园网升级改造的总体需求
    2.1 校园网现状
    2.2 校园网存在的问题
    2.3 校园网升级改造的需求分析
        2.3.1 校园网建设的设计原则
        2.3.2 校园网升级改造的思路
        2.3.3 校园网升级改造的内容及目标
第三章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校园网升级改造方案的设计实现
    3.1 校园网总体结构设计
        3.1.1 网络结构设计原则
        3.1.2 网络架构设计
        3.1.3 骨干网稳定性设计
    3.2 校园网基础区域规划
        3.2.1 校园基础网络整体规划
        3.2.2 核心层设计规划
        3.2.3 汇聚层设计规划
        3.2.4 接入层设计规划
    3.3 校园网命名规则
        3.3.1 设备命名规则
        3.3.2 接口描述规则
    3.4 VLAN规划
        3.4.1 设备VLAN规划
        3.4.2 用户VLAN规划
    3.5 IP地址规划
        3.5.1 设备IP地址规划
        3.5.2 用户IP地址规划
    3.6 统一认证平台设计
        3.6.1 统一上网账号
        3.6.2 统一的监管与服务
        3.6.3 统一认证平台的意义
        3.6.4 统一认证平台整体部署
    3.7 统一出口改造设计
        3.7.1 多运营商对接要求
        3.7.2 多运营商对接方案
        3.7.3 出口日志安全审计
    3.8 校园网WLAN覆盖方案
        3.8.1 射频规划
        3.8.2 SSID和漫游设计
        3.8.3 访客类认证设计
        3.8.4 无感知认证设计
        3.8.5 WLAN覆盖
    3.9 监控专网设计
    3.10 方案实现的主要效果
第四章 校园网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4.1 安全方案建设意义
    4.2 安全方案架构
    4.3 体化流程
    4.4 校园接入区域安全策略实现
        4.4.1 防止环路
        4.4.2 DHCP安全及防ARP欺骗
        4.4.3 端口保护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面向移动学习中职校园网服务平台项目的需求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信息化项目需求管理
        1.2.2 移动学习
        1.2.3 校园网建设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1.3.2 章节安排
第二章 移动学习和需求分析概述
    2.1 项目需求
        2.1.1 需求收集
        2.1.2 需求分析
    2.2 软系统方法(SSM)
    2.3 移动学习
        2.3.1 移动学习的基本概念
        2.3.2 移动学习的特点和优势
        2.3.3 中职移动学习的常见形式
        2.3.4 基于云技术的移动学习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职移动学习与校园网服务平台用户需求分析
    3.1 校园网服务平台改造项目
        3.1.1 校园网服务平台简介
        3.1.2 校园网服务平台改造的基本原则
        3.1.3 校园网服务平台改造的经济因素
    3.2 校园网服务平台的业务需求调查设计
        3.2.1 基于SSM方法的平台需求分析流程
        3.2.2 校园网服务平台的业务需求分析准备
    3.3 中职移动学习需求调查
        3.3.1 中职师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
        3.3.2 基于SSM方法的中职师生移动学习需求分析
    3.4 中职移动学习服务平台业务需求分析
        3.4.1 基于SSM法的平台需求检验鉴别
        3.4.2 中职移动学习服务平台功能需求转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校园云的中职移动学习服务平台技术需求
    4.1 基于云技术的校园网
    4.2 校园网移动学习服务平台架构选择
        4.2.1 服务平台的体系架构
        4.2.2 服务平台的基础架构
        4.2.3 服务平台架构选择的技术效益
    4.3 访问容量需求
    4.4 服务器配置需求
    4.5 存储容量及数据库需求
        4.5.1 存储容量需求
        4.5.2 数据库需求
    4.6 软件需求
    4.7 技术需求成本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校园网移动学习服务平台应用案例
    5.1 校园网改造基本情况
    5.2 教学应用服务功能
        5.2.1 无边界智能课堂
        5.2.2 专业拓展学习
    5.3 课外资源服务功能
    5.4 学校教学管理职能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中职学校校园网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校园网的特点与结构
    1. 校园网的特点
    2. 校园网拓扑结构
二、中职学校校园网建设存在的问题
    1. 校园网建设目标存在偏差
    2. 重硬件投入, 轻软件开发
    3. 忽视校园网信息安全管理
    4. 校园网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三、解决中职学校校园网建设问题的对策
    1. 结合中职学校发展趋势, 整体规划校园建设
    2. 引入信息安全平台, 提升校园网络安全水平
    3. 加大网络培训力度, 提高网络管理质量
四、小结

(9)校园网功能的理性思考及开发应用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校园网应用现状概述
    1、高校校园网的功能
    2、高校校园网建设的现状
二、提高高校校园网开发应用的建议
    1、转变观念, 做好校园网建设的全面规划
    2、整合现有资源, 积极探索网络教育资源开发模式
    3、营造氛围, 为师生应用校园网创造条件
三、结论

(10)校园网建设与管理的理解和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校园网的特性
2 校园网的需求分析
3 校园网的建设原则
4 校园网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4.1 校园网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对策与思路
5 结束语

四、校园网建设的规划与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校园网建设与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李昌剩. 学周刊, 2021(09)
  • [2]新世纪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结构分析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与共词分析的视角[D]. 武雨晴. 河北大学, 2020(08)
  • [3]某高职院校校园网改造方案的设计与实施[D]. 颜光.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4]基于层次化模型的敏捷校园优化方法[D]. 马骏.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5]中学校园网建设规划与应用解析[J]. 杨平.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9(05)
  • [6]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校园网升级改造方案的设计与实现[D]. 全宏.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8(01)
  • [7]面向移动学习中职校园网服务平台项目的需求管理[D]. 蒋涵毅.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2)
  • [8]中职学校校园网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J]. 潘绮华. 职业, 2018(19)
  • [9]校园网功能的理性思考及开发应用的对策[J]. 李浩,磨莉. 明日风尚, 2018(06)
  • [10]校园网建设与管理的理解和思考[J]. 祖宝明.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7(12)

标签:;  ;  ;  ;  

校园网建设规划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