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张瑞[1](2021)在《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研究》文中指出
赵金凤[2](2021)在《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加快了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在激烈的竞争中,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并成为国际一流承包企业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竞争力测算、评价分析和企业自身能力因素与竞争力的相关关系两个角度来展开研究,以期能够为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提升竞争力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对国际工程项目和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梳理了相关基本理论,总结了企业竞争力和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的国外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并根据其竞争力形成机理建立了相应的影响因素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的动态评价模型对我国典型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竞争力进行测算和评价分析,并运用面板模型对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能力因素与竞争力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提出了提升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主要内容如下:(1)建立了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体系,具体包括国际化程度、国际市场占有、市场可持续能力、盈利能力四个基于经营结果层面的因素,技术因素、创新因素、运营因素、规模因素、融资因素和人力因素六个基于企业能力层面的因素。(2)根据基于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的动态评价模型测算并评价分析了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结果表明: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差距明显;从整体角度来看,2018年整体竞争力明显低于2017年,和2016年相近,甚至有的企业低于2016年,从发展趋势来看,今后的整体竞争力可能依然会低于2017年,也就是说短时间内竞争力有下降的趋势。(3)对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能力因素与竞争力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能力、创新能力、融资能力和人力能力是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技术能力、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融资能力与竞争力呈倒U型关系;人力能力与竞争力呈正U型关系。(4)根据研究结果,从优化海外业务体系、提升技术能力、强化创新能力、优化融资结构和提高人才质量五个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升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田欣鑫[3](2021)在《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例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日趋优化,技术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升。建筑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我国建筑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发展速度与质量不平衡、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等诸多现实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筑业仅靠扩大规模来实现快速发展的时代已过去,目前建筑业需要不断转型升级才能顺应行业发展的需求。建筑企业作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主体对象,更需要结合时代发展要求,积极探寻如何提升竞争力水平。而对建筑企业的实力进行客观且有效的评价是提升其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如何结合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构建一套相对完善的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使我国建筑企业能清晰地认识自身竞争力的优劣势,并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调整和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四个部分,首先,本文界定了有关转型升级与建筑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并基于转型升级背景对影响建筑企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其次,通过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的类比,选用BP神经网络对其建筑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估。构建了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将评价维度划分为市场与规模竞争力、经济效益竞争力、资源管理竞争力、技术创新与管理竞争力,采用专家调查法、问卷调查的信度效度检验对指标体系进行了两轮调整与完善。随后,实证研究部分中选用32家上市建筑企业作为实证样本,并通过新浪、东方财富、巨潮、万方专利数据库等多种渠道搜集了实证样本2017-2019年度的相关数据。运用Matlab软件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盒实现了评价模型的建立、训练、评价等过程,并随机挑选了4家建筑企业作为检验样本,对神经网络模型的稳定性进行检验,测试结果表明评价指标体系与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最后,根据2019年建筑企业竞争力BP神经网络模型输出的竞争力值进行横向分析,对2017-2019年建筑企业竞争力BP神经网络模型输出的评价结果竞争力趋势进行纵向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横纵向对策建议。此外,还对BP神经网络评价方法的延伸应用进行了阐述。本文研究的主要价值在于结合了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以及国家颁布的政策,严格按照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对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并将BP神经网络应用至对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建筑企业竞争力的理论研究,同时也加强了对建筑企业竞争力的客观真实性评价。促使我国建筑企业对自身竞争力水平以及其在建筑市场中的地位有更清晰的认识,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竞争力,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增强对建筑业转型升级的贡献力量。
邱燕[4](2020)在《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工程项目投标报价决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招投标制度。随着建筑市场的良好发展,以及完全开放的建筑业市场,给建筑业总产值快速增加为建筑企业投标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随着建筑业市场的不断成熟和扩大,给建筑业市场的投标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给建筑企业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套更科学合理的投标报价决策的体系能够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能力。论文从投标方角度出发,以建筑工程项目投标报价为研究对象,研究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工程项目投标报价决策研究。本文首先通过建立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模型计算建筑工程的成本,然后采用主成份分析法(PCA),利用SPSS软件对影响投标报价决策的因素对应的数据进行处理,把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投标报价决策的主要因素提取出来,剔除了多个影响投标报价决策的冗余因素,使得与各因素相应的数据更具可视化;然后,基于PCA得出的结果,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对多种投标报价方案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应的数值进行分析和评价,最终得到多种方案的投标报价排序;最后,论文指出了在投标报价决策研究中某些不足之处,并对更深层次的研究作出了展望。本文结合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和投标报价决策等相关理论的理论以及实践,对全生命周期建筑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梳理,建立了基于全生命周期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模型。通过基于PCA-FCE模型的投标报价决策模型,为建筑企业在投标报价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
高敏[5](2020)在《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文中指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为各国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和空间,越来越多的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以依靠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获得企业的长远发展。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也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的重要组成力量,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总量的增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依赖长期“规模经济”所建立的传统竞争优势在逐步被侵蚀,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和发展挑战。因此,如何提高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以维持企业在国际市场长远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从企业价值链分析的角度入手,开展“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主要工作包括:首先,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和价值链理论,构建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内外部价值链模型,分析企业各价值活动环节的关键支撑资源和关键能力,由此识别出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其次,构建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最后,运用AHPTOPSIS的方法对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并分析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从价值创造和价值管理两个维度提出提升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价值链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包含组织管理竞争力、学习与创新竞争力、品牌竞争力、市场识拓竞争力、网络合作竞争力和人才竞争力6个维度。其中,组织管理竞争力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贡献最大,其次分别是学习与创新竞争力、市场识拓竞争力、人才竞争力、品牌竞争力和网络合作竞争力。此外,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总体核心竞争力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从价值链的各环节入手,从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各维度加强建设,以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李雅坤[6](2020)在《建筑业国有和民营企业竞争力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为解决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论文从竞争力度量和形成机制两个层面,选择2014-2018年观察期内35家建筑业上市国有企业和27家建筑业上市民营企业作为样本,研究建筑业国企和民企竞争力的强弱以及差异。期望帮助企业认清各自竞争力的优势和短板,促进建筑业国企和民企的共同健康发展。首先,应用“因果”理论模型,在将竞争因素区分为“结果”和“原因”的基础上,构建我国建筑业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专业壁垒、盈利水平两个结果因素,规模能力、融资能力、运营能力、人力能力、研发能力五个原因因素。然后,论文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从结果的静态分析发现,综合评分上,国企(0.0482分)比民企(-0.0340分)高2.42倍;资本因子上,国企(0.1659分)比民企(-0.1833分)高1.89倍;技术因子上,国企(0.1454分)比民企(-0.1251分)高2.16倍;盈利因子上,国企(-0.3037分)比民企(0.3938分)低1.77倍;规模因子上,国企(0.3154分)比民企(-0.3641分)高1.87倍;人力因子上,国企(-0.1515分)比民企(0.1852分)低1.82倍。从结果的动态分析发现,国企和民企竞争力综合评分的差距从0.0032分逐渐扩大至0.2118分。因此,建筑业企业竞争力形成了国强民弱的局面,且预计两者间的差距将继续保持扩大的趋势。另外,论文从形成机制的角度,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计量研究各竞争因素间的统计相关作用而形成企业竞争力的机制,得到如下结论:1.建筑业国企竞争结果与人力能力的关系不显着;与营运能力呈倒U型关系,影响系数为1.478;与融资能力呈倒U型关系,影响系数为1.410;与规模能力呈正U型关系,影响系数为-0.176;与研发能力呈单调正相关关系,影响系数为0.170。2.建筑业民企竞争结果与研发能力的关系不显着;与规模能力呈正U型关系,影响系数为-0.327;与人力能力呈近似正相关关系,影响系数为0.248;与营运能力呈单调正相关关系,影响系数为0.213;与融资能力呈单调负相关关系,影响系数为-0.157。基于以上结果,论文为建筑业企业竞争力发展提出建议:通过投资参建、业务多元化等新的规模发展方式规避规模不经济的损失,通过债转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推进去杠杆化融资,加强工程合同的事前事中管理降低资产营运风险,在人才引进和人才保持方面创新人才管理模式,在装配式和BIM信息化建设方面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何雪莲[7](2020)在《中小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研究 ——以A建筑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建筑业产值屡创新高,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行业。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小建筑企业也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的阶段,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都有中小建筑企业的身影,其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贡献了相当重要的力量。但是,中小建筑企业在其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企业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创新能力不足、技术装备落后等。所以,要想改变中小建筑企业面临的这种局面,首先就要解决其核心竞争力不足的现状,因为只有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实力,才能逐步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理论进行梳理和介绍,为论文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其次对我国中小建筑企业发展情况、竞争环境、竞争结构等方面进行核心竞争力分析,指出中小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并需要提升的现状。但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有针对性,只有运用可量化的评价方法对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提升策略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通过对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最终确定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并构建评价模型。最后,实证分析,即对A建筑公司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发现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了提高建造能力、完善资金控制、注重人才培养、提升管理能力、建设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具体措施。通过对A建筑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实证研究,证明研究方法和模型的可行性,本文的研究内容对A建筑公司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具体的指导作用,另外希望对其他同类型中小型建筑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通过构建企业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崔雁[8](2020)在《基于价值创造角度的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提出中国的建筑行业市场进入壁垒低,业内企业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且同质化竞争严重。现阶段大部分中国建筑企业技术领先地位较弱、效益较低、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能力较差,导致利润较低,竞争力较弱。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创造价值,换言之,为了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就要从其生存需求上去分析,价值创造较低则建筑企业不能在竞争中胜出。这就是本文为什么要基于价值创造的角度去研究中国建筑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原因。首先,界定建筑企业价值创造与建筑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其次,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通过人力资本、结构资本、财务资本、关系资本和创新资本五个维度构建了建筑企业竞争力指标,通过专家调查、信度与效度检验保障了指标的全面性和代表性。其次,以建筑企业竞争力和价值创造相关理论为基础,定性分析价值创造与建筑企业竞争力的相关性;通过46家上市建筑企业的数据,采用建筑企业价值与竞争力要素回归分析得出建筑企业价值与竞争力正相关,验证前文构建的指标体系是可行的。再次,借助BP神经网络评价建筑企业竞争力,训练与修正网络,达到精度误差要求后检验网络,得出建筑企业竞争力值。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将20162018年的上海某建筑集团的指标数据输入到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中,分别得到三年的竞争力值,分析其变化趋势,对比上海某建筑集团的实际运行情况,两者竞争力变化趋势一致。验证了BP神经网络的竞争力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本文的创新点是站在“价值创造”这一角度构建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竞争力的评价是基于建筑企业最根本的生存前提,符合建筑企业提升竞争力最实际的需求。同时,运用BP神经网络评价建筑企业竞争力是客观的、有效的且运算简便。本文对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起着积极作用,丰富了对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的研究理论,对该理论的发展起着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
曹大发[9](2019)在《Z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建筑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21世纪,建筑公司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增强自身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地位,不同类型的建筑企业已开始有效地整合和利用资源,从而扩大经营规模并增加市场份额。如何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巩固其在国内外的市场地位,已成为建筑行业关注的热点。因此,研究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Z建筑公司的分析,从宏观环境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建筑业的竞争环境,并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中国建筑业的目前面临的五大竞争力。进一步运用SWOT的分析方法对Z建筑公司的外部机遇和挑战及内部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介绍与总结,通过对Z建筑公司竞争力评价,提出了Z建筑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并针对如何提升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Z建筑公司应以内生式发展、外向型发展、创新型发展、工业化与产业化发展、信息化发展为支撑和定位,提高Z企业竞争力,提升竞争力策略主要为加强品质提升:优化管理体制、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人才管理等。研究结论得出目前建筑企业存在很多的机会,比如我国参与“一带一路”的倡议,城市化发展迅速,市场经济呈现稳定状态,从而能够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比如绿色发展要求越来越高,“新常态”经济的提出,企业转型面临着挑战。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Z建筑公司要逐步的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内部品质提升,在成本方面要加强其控制管理的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和革新,努力挖掘企业潜力,从而较大幅度的增加企业的利润水平,加强对Z建筑公司资源整合能力,将企业的管理能力、技术能力与外部环境有效的结合,不断促进Z建筑公司核心竞争能力的稳定发展地位。
张素娟[10](2019)在《深圳市某医院改扩建工程全生命周期BIM应用的效益分析研究》文中提出BIM是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创建并利用数字化模型对建设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过程和方法,并贯穿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BIM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BIM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管理人员对BIM在项目管理中产生的效益认识还不是很清楚。为了明确BIM在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产生的效益,并对效益指标进行测算,本文以深圳某医院改扩建工程为例,构建BIM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测算BIM在该项目中产生的效益,为同类型的建筑工程项目提供数据参考,以促进BIM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本文从项目前期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分别比较BIM与传统模式。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提取了17项BIM效益指标,采用德尔菲法(Delphi)进行指标优化,并借助数理统计方法对效益指标的可信度进行了检验,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BIM技术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模型,计算各指标的权重。通过BIM在深圳某医院改扩建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了BIM技术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应用的效益,即投资回报率高、节省工期、提高质量、提高沟通效率、可视化、工程量统计、施工模拟、碰撞检查、人才培养等,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对项目应用BIM的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得出结论,“效益显着”,具体体现为:(1)质量方面:累计碰撞检查1152次,发现问题900处,优化了施工图纸质量和施工质量。(2)进度方面:方案优化150处,节省80%的算量时间,减少现场返工,节约工期总计100天,工期节约率为13.70%。(3)成本方面:本项目总投资527512.39万元,其中国际诊疗中心投资41619.93万元,投入BIM成本107.2万元,产生经济效益为774万元,投资回报率为622.01%。(4)安全管理方面:建设工程中安全事故率为0%。(5)生态管理方面:通过物联网管理与装配式施工,提高了材料管控效率,减少现场材料转运次数,减少了施工垃圾;项目运营期应用BIM进行动态管理,可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降低医院能耗,预计运营节能率可达8.03%,人力可节省15.20%,可延长设备寿命15.50%,减少维保费用100万/年。(6)人才培养方面:培养BIM技术人员37人,管理人员5人。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了BIM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案例分析量化了BIM带来的效益,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其他建筑工程提供较为科学的指导。
二、建筑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筑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2)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国际工程项目 |
2.1.2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 |
2.2 竞争力相关基本理论 |
2.2.1 竞争力的内涵 |
2.2.2 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模型 |
2.3 企业竞争力相关基本理论 |
2.3.1 产业结构理论 |
2.3.2 企业资源基础理论 |
2.3.3 企业能力理论 |
2.3.4 动态能力理论 |
2.4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相关基本理论 |
2.4.1 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的内涵 |
2.4.2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的内涵 |
2.5 本章小结 |
3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体系 |
3.1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
3.1.1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发展历程 |
3.1.2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发展现状 |
3.2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 |
3.3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 |
3.3.1 影响因素识别 |
3.3.2 确定竞争力影响因素体系 |
3.3.3 基于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经营结果的因素 |
3.3.4 基于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能力的因素 |
3.4 本章小结 |
4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测算及评价分析 |
4.1 评价方法的比选与确定 |
4.1.1 评价方法的比选 |
4.1.2 评价方法的确定 |
4.2 基于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的动态评价模型 |
4.2.1 模型建立 |
4.2.2 权重计算方法 |
4.3 我国典型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竞争力测算 |
4.3.1 样本选择 |
4.3.2 数据处理 |
4.3.3 测算结果 |
4.4 评价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企业能力因素与竞争力的相关关系实证分析 |
5.1 数据来源与说明 |
5.2 变量定义 |
5.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4 模型构建 |
5.4.1 拟合图形观察 |
5.4.2 面板模型建立 |
5.5 实证分析 |
5.5.1 面板类型选择 |
5.5.2 面板回归结果 |
5.5.3 稳健性检验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
6.1 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3)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企业转型升级有关研究 |
1.3.2 建筑企业竞争力有关研究 |
1.3.3 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和研究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转型升级概念 |
2.1.2 建筑企业竞争力 |
2.2 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及综述理论 |
2.2.1 评价方法选择 |
2.2.2 BP神经网络方法介绍 |
2.2.3 BP神经网络算法原理及流程 |
2.3 本章小结 |
3 转型升级战略下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3.1 我国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分析 |
3.1.1 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战略分析 |
3.1.2 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战略分析 |
3.2 转型升级下建筑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3.2.1 建筑企业竞争力显性影响因素 |
3.2.2 建筑企业竞争力隐形影响因素 |
3.3 本章小结 |
4 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筛选分析 |
4.1 指标选取原则和思路 |
4.1.1 指标选取原则 |
4.1.2 指标选取思路 |
4.2 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2.1 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维度设置 |
4.2.2 建筑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初步构建 |
4.2.3 基于专家咨询法的指标体系优化 |
4.3 信度效度检验下的指标体系合理性分析 |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2 信度检验分析 |
4.3.3 效度检验分析 |
4.4 指标体系的结构解析与说明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BP神经网络建筑企业竞争力实例研究 |
5.1 建筑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数据选取与标准化 |
5.1.1 评价样本数据选取 |
5.1.2 数据样本归一化处理 |
5.2 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结构和网络训练 |
5.2.1 网络样本期望值的确定 |
5.2.2 确定各层节点数及激励函数 |
5.2.3 神经网络模型训练 |
5.2.4 神经网络仿真运算和测试 |
5.3 评价结果分析和评价方法应用延伸 |
5.3.1 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
5.3.2 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 |
5.3.3 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应用的延伸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专家调查问卷信 |
附录 B 转型升级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信度 调查问卷 |
附录 C 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评分表 |
附表 D 实例样本数据统计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4)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工程项目投标报价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全生命周期成本有关研究 |
1.2.2 与投标报价影响因素有关研究 |
1.2.3 与投标报价方案决策有关研究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1.3.3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概述 |
2.1.1 我国招投标制度 |
2.1.2 我国招投标形式 |
2.2 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相关理论 |
2.2.1 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理论 |
2.2.2 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特点 |
2.3 投标报价决策影响因素的识别方法理论 |
2.3.1 多步识别法 |
2.3.2 投入产出法 |
2.3.3 主成分分析法(PCA) |
2.4 投标报价决策相关理论基础 |
2.4.1 因素分析法 |
2.4.2 层次分析法(AHP) |
2.4.3 模糊综合评价法(FCE)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全生命周期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模型 |
3.1 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对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影响 |
3.2.1 投标决策阶段对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影响 |
3.2.2 前期准备阶段对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影响 |
3.2.3 建造阶段对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影响 |
3.2.4 保修阶段对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影响 |
3.2 全生命周期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构成 |
3.2.1 建筑工程项目前期准备成本 |
3.2.2 建筑工程项目建造成本 |
3.2.3 建筑工程项目保修成本 |
3.3 全生命周期建筑工程项目成本计算的基本模型 |
3.3.1 静态的全生命周期建筑工程项目成本 |
3.3.2 动态的建筑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建筑工程项目成本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建筑工程项目投标影响因素识别模型 |
4.1 建筑工程项目投标影响因素识别总体思路 |
4.1.1 建筑工程项目投标影响因素识别流程 |
4.1.2 建筑工程项目投标影响因素识别步骤 |
4.2 建筑工程项目投标影响因素识别分析 |
4.2.1 项目成本 |
4.2.2 市场环境 |
4.2.3 工程项目风险 |
4.2.4 施工组织方案 |
4.2.5 竞争的激烈程度 |
4.2.6 企业竞争力 |
4.3 建筑工程项目投标报价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4.3.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投标报价主要因素分析方法 |
4.3.2 投标报价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建筑工程项目投标报价方案决策模型 |
5.1 建设工程项目投标报价影响因素评价 |
5.1.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投标报价影响因素评价体系 |
5.1.2 投标报价主要影响因素评价权重 |
5.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建筑工程项目投标方案选择 |
5.2.1 建筑工程项目投标报价方案 |
5.2.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建筑工程项目投标方案评价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建筑工程项目实例研究 |
6.1 JF建筑工程项目基本情况 |
6.2 JF建筑工程项目成本计算 |
6.2.1 JF建筑工程项目成本分析 |
6.2.2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JF建筑工程项目成本计算 |
6.3 JF建筑工程项目投标报价方案选择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一 |
附录 调查问卷二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5)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
1.2.1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 |
1.2.2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 |
1.2.3 价值链理论研究现状 |
1.2.4 文献综述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2 相关理论综述 |
2.1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
2.1.1 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 |
2.1.2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发展 |
2.1.3 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 |
2.2 价值链理论 |
2.2.1 价值链概念 |
2.2.2 价值链理论发展 |
2.2.3 工程承包企业价值链 |
2.3 价值链理论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
2.4 本章小结 |
3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发展现状及承包模式分析 |
3.1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海外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
3.1.1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海外发展历程 |
3.1.2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海外发展现状 |
3.1.3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海外发展存在的问题 |
3.2 国际工程承包模式的变化及工程承包企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
3.2.1 国际工程承包模式的变化 |
3.2.2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基于价值链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 |
4.1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的步骤 |
4.2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价值链分析 |
4.2.1 建筑产业价值链与“微笑曲线” |
4.2.2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 |
4.2.3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外部价值系统分析 |
4.3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过程及判别标准分析 |
4.3.1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过程分析 |
4.3.2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判别标准分析 |
4.4 基于价值链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分析 |
4.4.1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关键资源与关键能力分析 |
4.4.2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价值链的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 |
5.1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5.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流程 |
5.1.2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5.2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
5.2.1 评价方法的选择 |
5.2.2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AHP-TOPSIS评价模型构建 |
5.3 基于AHP-TOPSIS模型的我国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 |
5.3.1 AHP-TOPSIS模型求解 |
5.3.2 评价结果分析 |
5.4 我国国际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 |
5.4.1 从价值创造维度提升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
5.4.2 从价值管理维度提升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重要性与易获得性调查问卷 |
附录2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各评价指标相对重要程度调查问卷 |
附录3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问卷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建筑业国有和民营企业竞争力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竞争力的研究 |
1.3.2 企业竞争力的研究 |
1.3.3 建筑业企业竞争力的研究 |
1.3.4 现有研究评述 |
1.4 研究对象界定 |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5.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建筑业企业竞争力相关理论 |
2.1 竞争力理论 |
2.1.1 竞争力的内涵 |
2.1.2 竞争力的分类 |
2.1.3 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模型 |
2.2 企业竞争力理论 |
2.2.1 企业竞争力的来源与涵义 |
2.2.2 企业竞争力的基本特征 |
2.2.3 企业竞争力的基本因素 |
2.3 建筑业企业竞争力理论 |
2.3.1 建筑业企业竞争力的内涵 |
2.3.2 建筑业企业竞争力的形成机制 |
2.3.3 建筑业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建筑业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3.1 建筑业企业发展现状 |
3.1.1 市场环境 |
3.1.2 经营效益 |
3.1.3 行业结构 |
3.2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3.2.1 全面性 |
3.2.2 可操作性 |
3.2.3 简洁性 |
3.2.4 相对性 |
3.3 建筑业企业竞争力指标来源参考 |
3.3.1 文献研究的观点 |
3.3.2 企业年报的观点 |
3.4 建筑业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
3.5 建筑业企业竞争结果因素指标解析 |
3.5.1 专业壁垒 |
3.5.2 盈利水平 |
3.6 建筑业企业竞争原因因素指标解析 |
3.6.1 规模能力 |
3.6.2 融资能力 |
3.6.3 营运能力 |
3.6.4 人力能力 |
3.6.5 研发能力 |
3.7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建筑业企业竞争力度量 |
4.1 因子分析法 |
4.1.1 基本原理 |
4.1.2 分析步骤 |
4.2 样本数据处理 |
4.3 实证计算与结果 |
4.3.1 因子分析计算 |
4.3.2 因子分析结果 |
4.4 度量结果分析 |
4.4.1 国企与民企竞争力静态比较 |
4.4.2 国企与民企竞争力动态比较 |
4.4.3 结果对比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建筑业企业竞争力形成机制 |
5.1 样本数据处理 |
5.1.1 建筑业国企样本数据 |
5.1.2 建筑业民企样本数据 |
5.2 变量定义 |
5.2.1 被解释变量 |
5.2.2 解释变量 |
5.3 研究假设 |
5.3.1 规模能力与建筑业企业竞争结果 |
5.3.2 融资能力与建筑业企业竞争结果 |
5.3.3 营运能力与建筑业企业竞争结果 |
5.3.4 人力能力与建筑业企业竞争结果 |
5.3.5 研发能力与建筑业企业竞争结果 |
5.4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4.1 建筑业国企变量 |
5.4.2 建筑业民企变量 |
5.5 相关性分析 |
5.5.1 建筑业国企变量 |
5.5.2 建筑业民企变量 |
5.6 模型构建 |
5.6.1 数据回归运算 |
5.6.2 拟合图形观察 |
5.6.3 建筑业国企形成机制模型建立 |
5.6.4 建筑业国企形成机制模型建立 |
5.7 回归分析 |
5.7.1 建筑业国企形成机制模型 |
5.7.2 建筑业民企形成机制模型 |
5.7.3 回归结果总结 |
5.7.4 回归结果对比 |
5.8 稳健性检验 |
5.8.1 建筑业国企稳健性检验 |
5.8.2 建筑业民企稳健性检验 |
5.9 建议 |
5.9.1 规避规模不经济损失 |
5.9.2 推进去杠杆化融资 |
5.9.3 减少资产营运风险 |
5.9.4 创新人才管理模式 |
5.9.5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
5.9.6 竞争力提升建议流程 |
5.10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中小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研究 ——以A建筑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图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竞争力理论 |
2.1.1 核心竞争力概念 |
2.1.2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
2.1.3 核心竞争力来源 |
2.1.4 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 |
2.2 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 |
2.2.1 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定义 |
2.2.2 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要素 |
2.3 中小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 |
2.3.1 中小建筑企业界定 |
2.3.2 中小建筑企业特征 |
2.3.3 中小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
2.4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中小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
3.1 中小建筑企业发展现状 |
3.1.1 中小建筑企业市场规模 |
3.1.2 中小建筑企业市场需求 |
3.2 中小建筑企业竞争环境分析 |
3.2.1 宏观环境分析 |
3.2.2 微观环境分析 |
3.3 中小建筑企业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
3.3.1 供应商议价能力 |
3.3.2 购买者议价能力 |
3.3.3 潜在进入者威胁 |
3.3.4 替代品威胁 |
3.3.5 同行业间现有竞争 |
3.4 中小建筑企业存在的问题 |
3.4.1 生命周期短 |
3.4.2 组织结构落后 |
3.4.3 创新能力不足 |
3.4.4 缺乏高级人才 |
3.5 中小建筑企业面临的挑战 |
3.5.1 融资环境不理想 |
3.5.2 税收负担过重 |
3.5.3 经营成本高 |
3.6 中小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总结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及评价模型分析 |
4.1 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4.1.1 全面性原则 |
4.1.2 科学性原则 |
4.1.3 可行性原则 |
4.1.4 可比性原则 |
4.2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方法 |
4.2.1 因素分析法 |
4.2.2 对比差距法 |
4.2.3 层次分析法 |
4.2.4 模糊综合评价法 |
4.2.5 评价方法综述 |
4.3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
4.3.1 确定评价指标 |
4.3.2 确定指标权重 |
4.3.3 模糊综合评价 |
4.3.4 评价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证分析─以A建筑公司为例 |
5.1 A建筑公司核心业务简介 |
5.1.1 A公司简介 |
5.1.2 主要经营业绩分析 |
5.1.3 经营效益分析 |
5.2 A建筑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 |
5.2.1 确定评价指标 |
5.2.2 评价指标说明 |
5.2.3 建立评价模型 |
5.3 A建筑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
5.3.1 单因素评价 |
5.3.2 综合评价 |
5.4 A建筑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 |
5.4.1 提高建造能力 |
5.4.2 完善资金控制 |
5.4.3 注重人才管理 |
5.4.4 提升管理能力 |
5.4.5 建设企业文化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基于价值创造角度的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国建筑企业竞争力情况 |
1.1.2 建筑企业价值创造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建筑企业竞争力有关研究 |
1.3.2 企业价值创造有关研究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2 论文研究相关概念界定与分析 |
2.1 企业价值创造 |
2.1.1 企业价值的类型 |
2.1.2 企业价值创造理论 |
2.1.3 建筑企业价值创造 |
2.2 建筑企业的特点及其对建筑企业价值来源的作用 |
2.3 建筑企业竞争力 |
2.4 本章小结 |
3 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筛选分析 |
3.1 指标选取原则和思路 |
3.1.1 指标选取原则 |
3.1.2 指标选取思路 |
3.2 建筑企业竞争力指标选择 |
3.2.1 建筑企业竞争力驱动因素 |
3.2.2 根据驱动因素进行指标的初步选择 |
3.2.3 指标体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3.2.4 指标体系的信度分析 |
3.2.5 效度检验——验证性因子分析 |
3.3 建筑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结构解析与说明 |
3.4 本章小结 |
4 建筑企业竞争力与价值创造的相关性分析 |
4.1 建筑企业竞争力与价值创造相关性定性分析 |
4.1.1 价值创造对建筑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
4.1.2 建筑企业竞争力对价值创造的作用 |
4.2 建筑企业竞争力与价值创造相关性定量分析 |
4.2.1 样本选择原则和数据来源 |
4.2.2 变量定义 |
4.2.3 描述性统计 |
4.2.4 相关性分析 |
4.2.5 回归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建筑企业竞争力 BP 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
5.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 |
5.1.1 BP神经网络原理及算法 |
5.1.2 BP神经网络算法流程 |
5.2 基于熵值法的指标期望值计算 |
5.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建筑企业竞争力模型验证 |
5.3.1 确定网络样本期望值 |
5.3.2 确定网络层数、各层节点数 |
5.3.3 BP神经网络训练 |
5.3.4 仿真计算 |
5.3.5 模型的意义 |
5.4 本章小结 |
6 案例分析 |
6.1 上海某建筑集团经营情况 |
6.2 上海某建筑集团竞争力评价过程及结果 |
6.3 上海某建筑集团提高竞争力的建议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致谢 |
(9)Z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
1.3.1 关于企业竞争战略的研究现状 |
1.3.2 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现状 |
1.3.3 企业竞争力相关评价方法 |
1.3.4 企业竞争力的属性与特征 |
1.3.5 建筑企业竞争力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企业竞争战略相关理论方法 |
2.1 竞争力相关理论 |
2.1.1 资源基础理论 |
2.1.2 企业能力理论 |
2.1.3 资源控制理论 |
2.2 核心竞争力概述 |
2.2.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内涵 |
2.2.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方法 |
第三章 Z建筑公司竞争战略环境分析 |
3.1 Z建筑公司概况 |
3.2 企业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
3.2.1 政治环境分析 |
3.2.2 经济环境分析 |
3.2.3 社会环境分析 |
3.2.4 技术环境分析 |
3.2.5 法律环境分析 |
3.3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
3.3.1 内部资源分析 |
3.3.2 公司能力分析 |
3.4 建筑行业环境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
3.4.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4.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3.4.3 替代品的威胁与竞争力量 |
3.4.4 新进入者的威胁 |
3.4.5 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
第四章 Z建筑公司竞争力评价 |
4.1 Z建筑公司优势 |
4.2 Z建筑公司劣势 |
4.3 Z建筑公司面临的机遇 |
4.4 Z建筑公司面临的挑战 |
4.5 SWOT综合分析 |
第五章 Z建筑公司竞争力提升策略 |
5.1 Z建筑公司竞争力支撑 |
5.1.1 内生式发展 |
5.1.2 外向型发展 |
5.1.3 创新型发展 |
5.1.4 建筑工业化、产业化发展 |
5.1.5 信息化发展 |
5.2 Z建筑公司竞争力提升 |
5.2.1 优化管理体制 |
5.2.2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 |
5.2.3 强化人才管理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深圳市某医院改扩建工程全生命周期BIM应用的效益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BIM应用的背景环境 |
1.1.2 BIM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简介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与调查分析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研究小结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BIM技术概念理论研究 |
2.1 BIM的定义及特点 |
2.1.1 BIM的定义 |
2.1.2 BIM的特点 |
2.2 BIM技术全生命周期应用的理论研究 |
2.2.1 BIM技术全生命周期应用的理论概述 |
2.2.2 BIM技术全生命周期应用的方式 |
2.3 BIM技术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应用的价值 |
2.3.1 BIM在前期规划阶段应用的价值 |
2.3.2 BIM技术在设计阶段应用的价值 |
2.3.3 BIM技术在施工阶段应用的价值 |
2.3.4 BIM技术在运维阶段应用的价值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BIM技术效益评价体系 |
3.1 效益评价理论分析 |
3.1.1 效益的概念 |
3.1.2 基于BIM技术应用的效益评价概述 |
3.1.3 效益评价方法 |
3.1.4 BIM技术效益评价方法的简述 |
3.1.5 本文选用的BIM技术效益评价方法 |
3.2 构建BIM效益评价体系的原则及思路 |
3.2.1 构建BIM效益评价体系的原则 |
3.2.2 构建BIM效益评价体系的思路 |
3.3 BIM效益评价指标的选取和分析 |
3.4 BIM效益评价体系确定 |
3.4.1 BIM技术应用效益评价指标频数统计 |
3.4.2 BIM技术应用效益评价指标分类 |
3.4.3 BIM技术应用效益评价指标优化 |
3.4.4 应用德尔菲法进行指标筛选 |
3.4.5 构建BIM技术应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
3.4.6 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效益指标权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深圳市某医院改扩建工程项目概况及特点 |
4.1 深圳市某医院改扩建工程项目概况 |
4.2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
4.2.1 项目建设背景 |
4.2.2 医院原有建筑存在的问题 |
4.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4.3 医院改扩建方案调整历程 |
4.4 工程项目管理情况 |
4.5 工程项目特点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深圳市某医院改扩建工程全生命周期BIM应用简介 |
5.1 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BIM应用实施导则 |
5.2 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及工作流程 |
5.3 各参与方的职责 |
5.4 BIM技术综合应用及创新应用 |
5.4.1 BIM在方案阶段的应用 |
5.4.2 BIM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
5.4.3 BIM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
5.4.4 BIM在运维阶段的应用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深圳市某医院改扩建工程全生命周期BIM应用效益评价 |
6.1 BIM应用效益分析 |
6.1.1 效益指标测算流程 |
6.1.2 项目BIM应用效益概述 |
6.2 BIM应用效益指标测算 |
6.3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本工程BIM应用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
6.4 项目质量目标、成本目标、进度目标实现情况 |
6.5 本工程与一般民用新建项目BIM应用对比分析 |
6.6 增量投入产生增量收益 |
6.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德尔菲法专家调查问卷及结果 |
附录2 效益评价指标重要性程度对比分析调查问卷 |
附录3 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情况表 |
附录4 深圳市某医院全生命周期BIM应用效益综合评价调查问卷 |
附录5 深圳市某医院全生命周期BIM应用效益综合评价调查结果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四、建筑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研究[D]. 张瑞. 新疆大学, 2021
- [2]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研究[D]. 赵金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 田欣鑫. 西华大学, 2021(02)
- [4]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工程项目投标报价决策研究[D]. 邱燕.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5]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 高敏.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建筑业国有和民营企业竞争力比较研究[D]. 李雅坤.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中小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研究 ——以A建筑公司为例[D]. 何雪莲. 长安大学, 2020(06)
- [8]基于价值创造角度的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 崔雁. 西华大学, 2020(01)
- [9]Z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研究[D]. 曹大发. 东南大学, 2019(01)
- [10]深圳市某医院改扩建工程全生命周期BIM应用的效益分析研究[D]. 张素娟.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