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小企业作为最具活力的组织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自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都出现了高速发展的势头。在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总量的六成、四成和六成左右。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最有可能按照经济的比较优势来组织生产。在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中小企业始终是推动经济市场化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融资难往往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理论上,中小企业融资主要存在“权益资本融资缺口”和“债务资本融资缺口”这两方面问题。在发达国家,非正式权益资本市场、风险投资体系和二板市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权益资本融资缺口”。而在我国,非正式权益资本市场常常作为“扰乱金融秩序”而被取缔,风险投资体系很不健全,二板市场的进入门槛较高,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讲,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就是天方夜谭。同时,中小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大多都是统一的,他们往往不愿意放弃对企业的控制权,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很多都选择间接的债务融资方式来筹集资金。探讨我国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难的问题,其原因既有一般性,又有我国的特殊性。一般性主要表现在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我国中小企业债务融资也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和规模不经济;特殊性主要是指我国仍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我国金融体系不健全、银行治理结构不完善和社会信用缺乏等。因此建设我国中小企业债务融资体系,一定要分析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外的经验,本文借用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不考虑其他因素,只考虑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贷款利率同方向变动,从而产生逆向选择问题;对银行来说,利率的变化对收益的影响是不确定的,银行宁可对中小企业实施信贷配给也不愿意随意提高利率。在简单模型的基础上首先加入贷款抵押,模型分析表明低风险的企业比高风险的企业更愿意用较多的贷款抵押换取银行的利息减让;银行通过要求企业提供贷款抵押,可以降低信贷风险,同时会在贷款利率上做一些让步。再进一步放宽假设条件,引入信息监督成本,信息监督成本可以提高企业的还款概率,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银行也会适当地降低贷款利率,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进一步的缓解。引入民间金融,模型分析发现中小企业更倾向于向民间金融融资。本文还对我国正式的融资制度——银行制度和非正式融资制度——民间金融分别进行了分析。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不在于增加中小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数量,更重要的是改革和完善我国现有中小银行的治理结构,重新确立银企关系以及推动银行的业务创新等。对于民间金融,政府应给与其合法地位,充分发挥其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还应注重信用体系的建设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从而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良好和完善的债务融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