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阶段师生心理距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学阶段师生心理距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论文摘要

师生心理距离作为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是教育教学中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关注并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但通过对以往资料的查阅、分析和整理,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关于师生心理距离的远近程度问题,学者和教师们还存在着激烈的争议,师生心理距离是远是近,还没有定论;另外,以往对师生距离的研究也存在种种不足和欠缺之处。不仅如此,在日常的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和学生双方而言,师生心理距离是一个比较复杂而且很难把握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影响着师生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鉴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师生心理距离问题进行研究和思考。本文重点采用文献资料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力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中学阶段师生心理距离给予较为系统的研究,给师生距离做一个全面、系统的阐释,希望能够弥补以往研究中的不足,加深人们对师生心理距离的理解。本文的研究重点侧重于三个方面:1.把师生心理距离提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结合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对师生心理距离的定义、类型、构成要素、特点及其必要性等问题进行阐述、归纳和整理;2.利用个案研究的方法,结合中学教学中存在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师生心理距离问题,从师生心理距离过近、师生心理距离过远、师生心理距离由近及远这三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分析其各自的利弊,从实践中寻找师生交往的最佳距离的答案;3.从美学的角度,根据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对师生心理距离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同时,借助以往对教师、学生类型的划分成果,对师生距离的把握进行探讨,指出不同类型的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和改善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以及不同类型的教师应该怎样改进与学生的关系。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不仅填补了师生心理距离在理论研究上的空白,增进人们对师生距离的认识,而且有利于教育教学中教师更加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师生距离问题,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切实存在的师生距离问题,进一步改进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1.2.1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
  • 1.2.2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师生空间距离的研究
  • 1.3.2 关于师生心理距离的研究
  • 1.3.3 关于师生距离类型的研究
  • 1.3.4 从学科角度对师生距离的研究
  • 1.3.5 关于教师与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距离研究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资料法
  • 1.4.2 案例分析法
  • 第二章 中学师生心理距离的理论研究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距离的概念
  • 2.1.2 师生心理距离的概念
  • 2.2 师生心理距离的特点
  • 2.2.1 敏感性
  • 2.2.2 隐蔽性
  • 2.2.3 可变性
  • 2.2.4 延续性
  • 2.3 师生心理距离的类型划分
  • 2.4 师生心理距离的构成要素
  • 2.4.1 教师
  • 2.4.2 学生
  • 2.4.3 情境
  • 2.5 中学阶段教师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分析
  • 2.5.1 中学阶段教师身心特点分析
  • 2.5.2 中学阶段学生身心特点分析
  • 2.6 师生心理距离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 2.6.1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差异要求师生之间存在距离
  • 2.6.2 教师的权威性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 2.6.3 师生年龄和认识水平的差距要求师生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
  • 第三章 对师生心理距离远近程度的案例分析
  • 3.1 师生心理距离过近的案例及分析
  • 3.1.1 师生心理距离过近的案例
  • 3.1.2 案例分析
  • 3.2 师生心理距离过远的案例及分析
  • 3.2.1 师生心理距离过远的案例
  • 3.2.2 案例分析
  • 3.3 师生心理距离由近及远的案例及其分析
  • 3.3.1 师生心理距离由近及远的案例
  • 3.3.2 案例分析
  • 第四章 对师生心理距离进行合理性分析
  • 4.1 从美学角度分析师生心理距离的“度”
  • 4.2 师生之间保持适度距离的含义
  • 4.3 从教师和学生类型划分的角度分析师生心理距离的合理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J]. 教育革新 2009(10)
    • [2].浅谈班主任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J].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 [3].浅谈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J].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1)
    • [4].师生关系紧张的思考与对策[J].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4)
    • [5].浅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J].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3)
    • [6].浅谈新时期师生关系[J].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3)
    • [7].倾听——架起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J]. 珠江教育论坛 2011(04)
    • [8].学业成绩与青春期因素对大专生的师生关系影响研究[J]. 教育探究 2011(03)
    • [9].如何走进学生[J]. 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 2016(03)
    • [10].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师生关系探讨[J].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2009(01)
    • [11].以“细节”治班[J].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3)
    • [12].浅谈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 教育革新 2013(05)
    • [13].高职教育和谐共进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 [14].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J]. 教育革新 2019(06)
    • [15].尊重、沟通、宽容、欣赏——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J]. 珠江教育论坛 2013(04)
    • [16].数字[J]. 青年教师 2011(11)
    • [17].关爱学生 缔结和谐师生关系[J]. 宁夏教育科研 2008(01)
    • [18].在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J].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
    • [19].试探智慧校园环境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有效策略[J]. 才智 2019(35)
    • [20].新型师生关系对高校教师的挑战与解决措施[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06)
    • [21].研究生培养中师生关系研究现状述评[J]. 高校社科动态 2020(01)
    • [22].当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路径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19)
    • [23].中国师生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社会科学战线 2020(07)
    • [24].审美型师生关系的内涵、价值追求和实践指向[J]. 汉字文化 2020(15)
    • [25].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开放的教学[J]. 中国民族教育 2020(09)
    • [26].浅谈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J]. 中国农村教育 2019(02)
    • [27].教师领导力对师生关系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智库时代 2019(12)
    • [28].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效提高课堂效率[J]. 亚太教育 2019(02)
    • [29].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11)
    • [30].基于社会学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师生关系优化策略分析[J]. 陕西教育(高教) 2019(03)

    标签:;  ;  ;  

    中学阶段师生心理距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