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荣李琳张志琦(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030012)
【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与传统PICC置管术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组使用超声引导定位穿刺血管;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结果实验组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23例,均取得成功,对照组18例,成功15例。实验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较常规置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减少患者痛苦,同时能满足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治疗及抢救的需要,值得在神经外科推广使用。
【关键词】超声PICC神经外科
【中图分类号】R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0-0097-02
TheApplicationOfPICCCatheterizationUnderTheGuidanceOfUltrasoundInNeurosurgicalPatients
MARongLILinZHANGZhiqi
ShanxiProvincepeople'shospitalneurosurgery
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theeffectofundertheguidanceofultrasoundfor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venouscatheter(PICC)catheterizationandthetraditionalmethodofPICCcatheterizationinneurosurgery.Methods:Experimentalgroup’spatientswereappliedwiththeguidanceofultrasound.Besides,controlgroupusedthetraditionalmethodofPICCcatheterizationundernakedeyes.Results:Experimentalgroup,include23cases,hadallsucceeded.15casesof18casesincontrolgrouphadsucceeded.Thesuccessfulrateinexperimental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ThePICCcatheterizationundertheguidanceofultrasoundhashighersuccessfulratewithlesscomplications.Itcanrelievepatients’pain,andproviderescuemeasures.Itisworthofbeinggeneralizedinneurosurgery.
【Keywords】CatheterizationultrasoundPICCneurosurgery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1],该技术在临床上应用日趋广泛。神经外科患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需要静脉输液时间长,经外周浅静脉输液常不能满足患者抢救及治疗需要。对于肘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实施PICC时,盲穿成功率低,增加患者痛苦,延误抢救时机。为了提高肘部血管条件差患者置管成功率,使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已取得良好的穿刺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月-4月的41例患者,中、重度颅脑损伤18例,脑膜瘤8例,颅内动脉瘤15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3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其中置入贵要静脉20例,肘正中静脉3例,对照组18例为传统方法置入,其中贵要静脉15例,肘正中静脉2例,头静脉1例。
1.2设备及用品美国巴德公司site-rite5TM超声引导系统(置管专用血管超声仪);4F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塞丁格穿刺套件;超声导引系统专用导针器
1.3方法:穿刺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取得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平卧,置管侧上肢外展90度,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置管,首选肘关节下的贵要静脉,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肘下两横指处进针最佳),测量置管长度(自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的长度)及臂围(穿刺侧肘窝以上10cm)。实验组测量置管长度与臂围(方法同对照组),根据血管的深浅选择型号合适的导针器(根据显示屏的血管深度选择,0.5、1.0、1.5、2.0、2.5cm5种型号)。超声引导器放置于操作者可以直视的位置,常规皮肤消毒,臂下铺无菌巾、洞巾及无菌大单。严格行无菌操作,将无菌探头罩套在探头上,带上导针器,插入穿刺针;穿刺者右手持探头,固定好的穿刺针在导针器引导下定位穿刺血管,操作者目视显示屏,将血管影像移至显示屏中对应的血管深度的中心点上,进针时要保持探头垂直于皮肤,回血从针尾缓慢流出,即为穿刺针已进入血管[2],松止血带,分离探头,将导丝沿穿刺针进入血管,确认导丝在血管内后撤出穿刺针,局部行扩皮,沿导丝插入血管鞘,超声证实置管鞘在血管内,撤出导丝和鞘芯,将导管送入血管内,达颈静脉时让患者将头转向置管侧,使下颌贴近肩部,防止导管进入颈内静脉,导管到达上腔静脉时分离套管,用探头检查颈内静脉内有无导管情况,撤出导丝,用思乐扣和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导管;拍胸部正位片以确定导管末端置入位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连续性校正方法,P=0.05。
1.5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的适应症
使用于肥胖患者(体重指数>28)、水肿、反复外周静脉输液治疗致血管弹性差、肉眼难以辨别血管、难以触及血管的患者或需要快速或长期静脉输液抢救治疗的危重患者[3]。
2结果
实验组穿刺23例,均取得成功,置管成功率100%;对照组穿刺18例,成功15例,置管成功率83.3%,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静脉炎、未发生脱管现象。
见表1。
表1PICC置管结果
3结论
经χ2检验连续性校正,数据经SPSS11.0处理所得,两组方法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6,df=1,P=0.042)
4讨论
4.1提高穿刺成功率
近年来,使用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提高了抢救危重患者的效率及质量,也是保护患者静脉的措施之一。神经外科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多数循环差,外周静脉塌陷,遇见血管条件不好的患者,操作者自信心不足更增加了穿刺失败的几率。而SiteRite5血管超声引导系统可探到皮下0.5-2.5㎝的血管的深浅、粗细及走向,可以准确选择和定位血管,提高了穿刺成功率,降低了置管的风险,保证了抢救用药的输入。
4.2增加患者舒适度
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部位由传统的肘窝下改为肘窝上,由于避开了肘关节,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避免了由于患者屈伸手臂、肌肉牵拉特别是神经外科烦躁患者肢体乱动引起的导管摩擦而损伤血管[4],妥善的固定减少了烦躁患者将管道脱出的几率,为抢救患者赢得了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4.3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由于B超实时引导全程可见血管,缩短了穿刺时间,从而避免了反复穿刺致血管内膜损伤引起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也降低了感染的几率;由于穿刺针较细,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痛苦,还可以减少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
5总结
PICC置管术具有创伤性小、保留时间长和并发症少的特点,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肠外营养或输注刺激性、高渗性药物患者。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多,治疗时间长,需长期输注刺激性较强、浓度较高的药物,本组资料表明,PICC置管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为需长期输液的患者提供的一条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B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神经外科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将盲穿改为可视置管,具有准确的定位导针系统,易于掌握,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他应用于神经外科急危重症患者中能够很快的建立静脉通路起到了很大作用。作为神经外科专业护士,应熟练掌握PICC置管后的护理要点及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做好PICC的维护工作,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痛苦,总之,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为患者带来福音,减少痛苦和经济损失,因而我们认为该项技术很值得神经外科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汪艳萍,陈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观察及护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2):2.
[2]乔爱珍,苏讯,陈玉静,等.塞丁格技术在血管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临床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2013-2014.
[3]周维华,曹岳蓉.PICC置管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8,6(4):59-6.
[4]王东平,等.彩超引导联合改良塞丁格尔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