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道德需要是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对道德需要进行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谓道德需要,是指作为道德主体的人在维持其积极平衡或内稳状态过程中所产生的对道德的依赖性和倾向性,具有超功利性、交往性、自律性和历时性等特点。道德需要的功能主要表现在:(1)它是人的需要系统的调控阀;(2)它是人的道德活动发生的主体动力;(3)它是人的道德积极性的内在源泉。 道德需要的根据问题,即指“人为什么要有道德”的问题。这个问题只有从人存在的二重性出发才能得到科学的阐述。人既是个体存在物,又是社会存在物,这是由个人和社会的必然关系所决定的。人存在的这种二重性决定了人的需要或利益具有个体性和整体性的双重特点。这种双重特点在现实生活中集中表现为个人利益和社会共同利益的对立与统一。个人利益和社会共同利益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决定了道德于人类生活是绝对必要的。道德就是适应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共同利益的关系这一人类社会生活的必然要求而产生的。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道德需要也是如此。对道德需要的发生可以从属系和个体两个视角进行考察。 从属系的视角来看,人类祖先的“社会性”本能是道德需要发生的生理前提;原始初民在与自然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对自然界的恐惧感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对社会共同体的归属感和敬畏感是道德需要发生的心理动因;生产劳动是道德需要发生的社会基础和决定因素。 从个体视角来看,道德需要的发生既是必然的,也是可能的,这不仅是由道德必然性及其表现形式——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性质所决定的,而且也是由个体作为社会存在物的规定性所决定的。道德需要个体发生的心理机制是道德主体的自我意识,它一般由“我是什么”、“我应当成为什么"和“我必须成为什么”三个逻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多元文化对个体道德能力的消解与反消解[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7(09)
- [2].本然·实然·应然:个体道德实践的多维考察[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3].试论我国现当代社会中个体道德实践的选择性行善[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4].习惯的类型及其对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J]. 教学与管理 2016(02)
- [5].个体道德治理动力形成机制探析[J]. 理论导刊 2015(06)
-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体道德目标的人文内涵[J]. 江苏商论 2015(08)
- [7].试论“母育”与个体道德教育的关系[J]. 基础教育研究 2011(24)
- [8].直面内心的冲突——个体道德决策浅论[J]. 教书育人 2010(24)
- [9].论个体道德需要的层次[J]. 唯实 2009(Z1)
- [10].个体道德成长的教育启示[J]. 中国德育 2008(03)
- [11].社会道德转向个体道德的主体性张扬[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9(06)
- [12].叙事伦理与个体道德能力提升论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4(11)
- [13].从个体道德示范到群体道德践行——“最美精神”传承与弘扬的探索[J].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6)
- [14].个体道德发展的外化机制分析[J]. 河北学刊 2012(01)
- [15].城市文明与市民个体道德能力的提升[J]. 学术论坛 2011(11)
- [16].论个体道德选择的教育[J]. 教育评论 2010(01)
- [17].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体道德目标的文化理据[J]. 成人教育 2015(06)
- [18].中国金融市场个体道德状况的经验分析[J]. 伦理学与公共事务 2010(00)
- [19].论个体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02)
- [20].博弈论视角下的个体道德行为形成过程及其对德育的启示[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8(05)
- [21].《隐秘的生活》:乱世下的个体道德坚守[J]. 电影文学 2020(19)
- [22].人际参考:个体道德态度转变的重要因素[J]. 中州学刊 2014(07)
- [23].个体道德认知问题新视角探析[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03)
- [24].道德外化论的发展及其研究意义[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 [25].立足大学生的个体道德需要,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9(04)
- [26].论新时代道德建设中的个体道德偏好[J]. 社会科学 2018(06)
- [27].浅析个体道德对企业道德的影响[J]. 当代经济 2008(11)
- [28].略论明代士绅的个体道德培育——以袁黄为例[J]. 长沙大学学报 2017(03)
- [29].用尊重开启学生的心扉[J]. 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0(09)
- [30].社会价值整合与个体道德建设的有机统一——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哲学思考[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