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药用辅料对于改良药物制剂的释药性能,提高生物利用度及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等都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因此近年来新型药用辅料的开发受到药剂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含药原位凝胶传递系统可以起到缓释、控释药物的作用,并具有定位给药的优点,逐渐成为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剂型。本课题即着眼于新型三嵌段共聚物聚氧乙烯.聚乳酸.聚氧乙烯(PEO-PLA-PEO)的合成及温敏型原位注射凝胶含药体系的开发与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以乳酸单体和单甲氧基聚氧乙烯为原料,采用直接聚合法合成了二嵌段共聚物PEO-PLA。以红外光谱(IR)、氢谱(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了产物的分子结构,并测定分子量。研究发现,反应预处理、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种类与用量等因素都会影响产物的分子量。如:产物分子量随反应压力减小而增大,分别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结果表明,合成分子量在26000-30000左右的二嵌段共聚物的最优合成工艺为:反应时间7小时,反应温度160℃,催化剂用量0.8%。2.以二异氰酸酯(HMDI)链接PEO-PLA分子中端羟基,合成PEO-PLA-PEO;并制备了PEO-PLA-PEO水溶液,研究溶液浓度和温度对PEO-PLA-PEO水溶液相变特性的影响。以氢谱(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了产物的分子结构,并测定分子量;以DPH染料溶解法、动态光散射法(DLS)、胶束粒径测定和差热扫描(DCS)等方法对PEO-PLA-PEO三嵌段共聚物水溶液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三嵌段聚合物水溶液可以在35℃-50℃之间实现溶胶一凝胶的可逆转化;其中,在48℃发生了相变,38℃再次出现相变。而且,胶束问相互作用力是水溶液发生相变的重要原因之一。3.以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 CMCTS)为原料,氯化钙和香草醛为双重交联剂制备载药CMCTS微囊。以扫描电镜(SEM)观察微囊的外部与内部形貌特征,并按照药典的规定研究了微囊的药物释放特性。钙离子与羧甲基产生静电力,螯合交联;香草醛中醛基与羧甲基壳聚糖分子中氨基生成-C=N-(希弗碱),且其酚羟基与羧甲基壳聚糖分子中羧基、羟基和氨基形成氢键。以Ca(Ⅱ)-香草醛复合交联羧甲基壳聚糖制备的微囊,对人体无毒,使用安全,而且制备工艺简便,因此该微囊可能是一类很有前途的新型药物载体。4.将羧甲基壳聚糖微囊加入到聚氧乙烯-聚乳酸-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的温敏凝胶体系中,考察该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和药物释放特性。随着温度的变化,复合凝胶体系的力学性能不断发生变化。在溶胶态,体系无力学强度,体系转变为“软凝胶”态后(45℃左右),体系开始具有很小的力学强度,而在38℃-39℃左右,体系转化为凝胶态,力学强度到达最大。相比于单纯的羧甲基微囊和凝胶基质,复合凝胶体系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药物释放时间延长到30h-40h。结果表明,该体系可以有效实现“原位注射”和“缓慢释药”的目的,有望开发应用于治疗关节腔与软组织等特定部位疾病的药物载体。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聚氧乙烯聚乳酸聚氧乙烯论文; 温敏型药物传递体系论文; 药用辅料论文; 原位注射凝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