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青冈栎群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喀斯特森林,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重要值
青冈栎群落论文文献综述
刘济明,文爱华,池馨,颜强,闫国华[1](2014)在《茂兰青冈栎-黄樟群落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样地调查法,在代表性地带对茂兰青冈栎-黄樟群落进行了初步研究,以了解该群落的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群落内共有植物147种,分属于56科119属;乔木层有51种,分属于28科43属;灌木层有81种,分属于40科74属;草本层有42种,分属于25科37属。群落内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最多,达39.29%,其次是世界广布和北温带区域,分别达19.64%和17.86%。在群落垂直方面,乔木层高度5~10 m区间树种占50%左右,灌木层0~1 m的达62.97%,草本层15~30 cm的占47.26%,群落层次分层明显。乔木和灌木径级分布呈倒"J"形,更新良好。乔木层直径在中小径阶的植物达99.38%,灌木层和乔木层规律相似。茂兰青冈栎-黄樟群落物种丰富,结构稳定。研究可为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14期)
刘瑜,夏江林,夏淋淋,杨志龙,王桂英[2](2013)在《衡山青冈栎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样方法进行野外群落调查,共设计了15个样方,每个样方大小为20 m×5 m,对衡山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 500 m2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26科37属46种,其中优势科为壳斗科、山茶科和蔷薇科等;该群落主要是以青冈栎为主的单优种群落,生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叶级谱以中、小型叶为优势的特点,群落季相不明显;群落分层较明显,乔木层树种很少,灌木层种类较丰富,对群落物种多样性具有较大影响;物种多样性分析显示该群落多样性指数偏低,其多样性复杂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灌木层、藤本层、乔木层、草本层。(本文来源于《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期刊2013年04期)
潘复静,孙英杰,张德楠,曾丹娟,徐广平[3](2013)在《桂北岩溶区青冈栎-青檀群落植物叶片比叶面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岩溶地区植物叶片比叶面积变化规律和叶片形态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了桂北岩溶区青冈栎-青檀群落的叶片长/宽(LL/LW)、叶片厚度(LT)和比叶面积(SLA)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群落中常绿树种的LL/LW和LT显着高于落叶树种,而常绿树种的SLA显着低于落叶树种;乔木和灌木之间的LL/LW存在显着差异,但SLA和LT不存在显着差异。总体上看,SLA与LL/LW、LT之间是显着负相关关系,SLA随着LL/LW、LT的变大而逐渐减小。但LT与SLA负相关趋势比LL/LW与SLA的明显。因此,LT比LL/LW对叶片SLA的影响大,其明显影响了叶片的SLA。SLA的大小是衡量叶片获取光照能力的指标,因此岩溶区植物较厚的叶片对光照的获取能力具有较大的影响,并可导致光合作用效率的降低。(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2013年03期)
张忠华,胡刚[4](2011)在《喀斯特山地青冈栎群落优势种的种间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2×2列联表的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了喀斯特山地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群落22个优势种的种间联结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所组成的231个种对中,χ2检验中有100个种对为正联结,110个种对为负联结;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有114个种对为正相关,117个种对为负相关,正、负联结或相关的种对数相近。正联结或正相关的种对主要体现了种间对生境具有相似的生态适应性和生物学特性,而负联结或负相关关系则主要由于对生境的不同偏好或相异的生物学特性所致。喀斯特山地高度的生境异质性促使优势种间的生态位相互分化,对生境的偏好趋异,负联结或负相关的种对趋于增加,因而喀斯特山地高度的生境异质性对植物种间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指导喀斯特地区进行人工植被恢复和重建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1年Z2期)
胡刚,梁士楚,张忠华,谢强[5](2007)在《桂林岩溶石山青冈栎群落的数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方法对桂林岩溶石山青冈栎群落进行数量分类与排序。通过TWINSPAN分类,将青冈栎群落60个样方划分为8个群丛类型,探讨了各群丛类型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DCA排序与TWINSPAN分类结果较一致,DCA排序较好地体现了各群丛类型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DCA第一排序轴主要反映了坡度的变化梯度;DCA排序图的对角线基本体现了坡向的变化梯度。坡度的变化是影响岩溶石山青冈栎群落物种组成与分布的重要生态因子。(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07年08期)
胡刚[6](2007)在《桂林岩溶石山青冈栎群落生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是岩溶生态系统顶级群落的建群种,在岩溶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数量生态学方法,从植物区系、种群和群落生态学的角度,对青冈栎群落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包括群落的结构、组成、分类与排序、物种多样性及种群结构、种群空间格局、种间关系、优势种生态位等。目的在于分析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生态关系,旨在为岩溶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1)桂林岩溶石山青冈栎群落,主要片断分布于保存较好的“风水山”。根据15个样地的调查统计表明:青冈栎群落高12~16m,垂直层次结构较简单,可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较发达,其中,乔木层又可分为2个亚层。青冈栎群落植物组成共有63科104属128种,其中种数最多的为大戟科(10种),次为茜草科、蔷薇科和芸香科。乔木层种类36种,其中常绿的19种,落叶的17种,体现了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性质。灌木层共有植物76种,组成种类较乔木层丰富。草本层的种类有24种,以莎草科和百合科占优势,其中又以苔草(Carex sp.)优势最明显。96个种子植物属有11个分布区类型和5个变型,其中属于热带分布的有59属,占属总数的65.56%,属于温带分布的有31属,占总属数的34.44%,热带区系成分在群落中占明显优势。群落外貌是以小型叶、单叶、革质、非全缘的高位芽植物组成为特征。(2)采用6种多样性指数以及种-多度分布模型分析了青冈栎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这些指标均能较好地反映群落结构,生境等特性,也能体现出该群落结构组成的特殊性。青冈栎木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以P3样地最大,其次为P9和P11,草本植物的多样性以P4样地最高,P9次之,P6较低。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草本层。不同样地多样性的变化与各样地的生境条件优劣等因素有关。在青冈栎群落的垂直结构上,物种多样性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或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两种。乔木层种类较为单一,优势种明显;灌木层种类与数量较多;草本层受群落郁闭度与生境严酷性的影响,往往种类稀少。从种-多度分布检验结果看,乔木层和草本层植物都符合对数级数分布,说明该层富集种少,稀疏种多,群落的均匀度相对较小。灌木层近似对数正态分布,体现了灌木层种类组成中常见种较多,而十分丰富或稀有的种类较少。(3)分析了青冈栎种群的结构特征,绘制了种群的径级结构、高度结构与存活曲线,结果表明,青冈栎种群幼苗个体比例大,但死亡率极高,因而其由存活曲线DeeveyⅢ过渡到DeeveyII型,表明其属于稳定型种群。以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运用Ripley点格局和分形维数分析了演坡山青冈栎种群不同龄级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动态。结果表明,由于小生境分布的斑块性,龄级Ⅰ个体主要呈集群分布,而龄级Ⅱ至龄级Ⅵ均以随机分布为主;就尺度而言,青冈栎种群在较小尺度上以集群分布为主,而在较大尺度上呈随机分布,这主要与青冈栎本身的繁殖特性和生境的异质性特征密切相关,体现了种群对岩溶石山严酷生境条件的适应对策。通过计盒维数分析可以看出,不同龄级(生长发育阶段)种群的计盒维数各不相同,其中龄级Ⅳ的计盒维数最大,龄级Ⅵ的计盒维数最小,各龄级计盒维数介于0.7~1.1之间。种群分布格局的计盒维数能够揭示出种群格局的空间占据程度及其尺度变化规律。(4)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青冈栎群落进行数量分类与排序。通过TWINSPAN分类,将青冈栎群落60个样方划分为8个群丛类型,并分别论述了各群丛类型的基本特征。DCA排序与TWINSPAN分类产生了较一致的结果,DCA排序较好地体现了各群丛类型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DCA第一排序轴主要反映了坡度的变化梯度;DCA排序图的对角线基本体现了坡向的变化梯度。结果表明,坡度的变化是影响岩溶石山青冈栎群落物种组成与分布的重要生态因子。(5)运用2×2列联表的χ~2检验方法对群落22个优势种进行种间的联结性检验,利用Jaccard指数、Ochiai指数和Dice指数测定种对间的关联度,并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刻画了种对间的数量变化关系。结果表明,χ~2检验中有100个种对为正联结,110个种对为负联结;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有105个种对为正相关,126个种对为负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有114个种对为正相关,117个种对为负相关,表明正、负联结(或相关)的种对数相近。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的灵敏性要高于χ~2检验和Pearson相关系数,使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得出的结果较好。岩溶石山生境的异质性程度对青冈栎群落种间关系的波动有明显影响。(6)通过Levins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以及Pianka重迭指数分析青冈栎群落22个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迭。结果表明,各层的建群种或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如乔木层青冈栎的生态位宽度为0.886,灌木层红背山麻杆为0.476,草本层苔草为0.413。这主要由于这些物种的生态幅较宽,是主要建群种或各层优势种,对环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生态位重迭与生态位宽度有关,具较宽生态位的种群一般与其他种群具有较高的生态位重迭,另外,具有相似生境要求和相似生物学特征的种群间也具有较大的生态位重迭。例如紫凌木与香槐等。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越大,物种对生态因子的适应幅度就越大,在群落内的分布幅度也就越大,对各种资源的利用也越强。生态位重迭越大,种群间的生态相近性越大,利用资源的相似性程度越高。生态位宽的种群对生态位窄的种群可能有较高的重迭值,反之则较低。绝大多数种间的生态位重迭值集中在0~0.4之间,表明青冈栎群落优势种间的竞争不是很激烈,对利用资源的相似性程度并不高,其主要由于青冈栎群落为岩溶石山成熟群落类型,在长期的发育过程中,在岩溶石山严酷环境的压力下,种间关系趋向于互补,竞争减弱。(7)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定量地研究了青冈栎的种内、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青冈栎所受到的竞争强度随着林木径级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种内竞争明显较种间竞争剧烈。青冈栎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青冈栎种内>石山樟>亮叶槭>圆叶乌桕>光叶海桐>翅荚香槐>梧桐>黄连木>铁屎米>粗康柴。整个林分和青冈栎种内的竞争强度与对象木胸径的关系近似服从幂函数关系( CI = AD?B),而伴生树种的竞争强度与对象木胸径的关系近似服从对数函数关系( CI = A + B lnD)。当青冈栎的胸径达到25cm以上时,竞争强度变化不大,所得的模型较好地预测了青冈栎种内与种间的竞争强度。(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肖育檀[7](1988)在《湖南石灰岩石山青冈栎落叶阔叶树混交林的群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冈栎、落叶阔叶树混交林,是石灰岩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森林群落。通过等级聚类、区系分析、物种多样性测定和种间联结方法,对其群落类型、区系组成、群落生态组织水平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森林群落与它所处的石灰岩生境是相适应的,是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顶极群落。(本文来源于《中南林学院学报》期刊1988年02期)
邓仲吾,龙飞云[8](1988)在《桂林溪波山青冈栎林的群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论述了桂林溪波山青冈栎林的外貌、结构、植物区系成分和环境条件的基本特点,同时分析了该林的形成和演替,以及它对改变石山环境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8年01期)
青冈栎群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样方法进行野外群落调查,共设计了15个样方,每个样方大小为20 m×5 m,对衡山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 500 m2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26科37属46种,其中优势科为壳斗科、山茶科和蔷薇科等;该群落主要是以青冈栎为主的单优种群落,生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叶级谱以中、小型叶为优势的特点,群落季相不明显;群落分层较明显,乔木层树种很少,灌木层种类较丰富,对群落物种多样性具有较大影响;物种多样性分析显示该群落多样性指数偏低,其多样性复杂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灌木层、藤本层、乔木层、草本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青冈栎群落论文参考文献
[1].刘济明,文爱华,池馨,颜强,闫国华.茂兰青冈栎-黄樟群落特征[J].湖北农业科学.2014
[2].刘瑜,夏江林,夏淋淋,杨志龙,王桂英.衡山青冈栎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3
[3].潘复静,孙英杰,张德楠,曾丹娟,徐广平.桂北岩溶区青冈栎-青檀群落植物叶片比叶面积研究[J].广西植物.2013
[4].张忠华,胡刚.喀斯特山地青冈栎群落优势种的种间关系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1
[5].胡刚,梁士楚,张忠华,谢强.桂林岩溶石山青冈栎群落的数量分析[J].生态学杂志.2007
[6].胡刚.桂林岩溶石山青冈栎群落生态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7].肖育檀.湖南石灰岩石山青冈栎落叶阔叶树混交林的群落分析[J].中南林学院学报.1988
[8].邓仲吾,龙飞云.桂林溪波山青冈栎林的群落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