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论文摘要

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的一个严重问题。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农业用水的第一大户。水稻结实期是粒重和稻米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研究水稻结实期高产优质节水灌溉技术,对发展节水农业,夺取粮食丰产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代表性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结实期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以超级稻品种两优培九为材料,种植于土培池,自抽穗至成熟设置两种灌溉方式处理:常规水层灌溉(CI)和轻干-湿交替灌溉(WMD,由浅水层自然落干至土壤水势为-25kPa时复水),测定了强、弱势粒的灌浆速率、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蔗糖合酶(SuS,EC2.4.1.13)、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EC2.7.7.27)、淀粉合酶(StS,EC2.4.1.21)、淀粉分枝酶或Q酶(SBE,EC2.4.1.18)]活性和脱落酸(ABA)含量。结果表明,与常规水层灌溉相比,结实期轻干-湿交替灌溉显著增加了弱势粒的灌浆速率,显著增强了SuS、AGP、StS和SBE活性,提高了ABA含量;结实期轻干-湿交替灌溉对强势粒灌浆速率、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SuS、AGP、StS和SBE)活性和ABA含量无显著影响。籽粒灌浆速率与SuS、AGP、StS和SBE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ABA含量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SuS、AGP、StS和SBE)活性及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灌浆初期喷施低浓度ABA,显著增加了籽粒ABA含量、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SuS、AGP、StS和SBE)活性和粒重,喷施ABA合成抑制剂氟草酮,结果则相反。说明结实期轻干-湿交替灌溉通过增强弱势粒SuS、AGP、StS和SBE活性,促进籽粒灌浆,ABA起重要调控作用。2、以籼稻扬稻6号和粳稻扬粳4038为材料,分别种植于土培池和盆钵。在结实期设置3种灌溉方式:保持水层(对照)、轻干-湿交替灌溉(由浅水层自然落干至土壤水势为-25kPa时复水)和重干-湿交替灌溉(由浅水层自然落干至土壤水势为—50kPa时复水)。观察了干-湿交替灌溉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原因。与对照相比,轻干-湿交替灌溉增加了结实率和粒重;提高了稻米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了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提高了米粉的胶稠度,最高粘度和崩解值,减小了热浆粘度、最终粘度和消减值。重干-湿交替灌溉的结果则相反。轻干-湿交替灌溉增加了精米中清蛋白和谷蛋白含量,降低了醇溶蛋白含量;重干-湿交替灌溉增加了清蛋白含量,降低了球蛋白含量。轻-干湿交替灌溉提高了籽粒游离多胺(腐胺、亚精胺、精胺)的含量,降低了籽粒乙烯释放速率。重干-湿交替灌溉则减小了灌浆速率、降低了游离多按含量、增加了乙烯释放速率。轻-干湿交替灌溉提高了地上和地下部干物质重、叶绿素含量(SPAD值)、光合速率、粒叶比和根系氧化力。重干—湿交替灌溉则对水稻生长有不利影响。以上结果说明,结实期轻干-湿交替灌溉可以增加水稻产量并改善稻米品质;在轻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籽粒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的增强、ABA和多胺含量增加、乙烯浓度降低以及根-冠生长协调是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的重要生理基础。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0 引言
  • 1 水稻灌溉研究的背景、现状与存在问题
  • 1.1 水稻灌溉研究的背景
  • 1.2 水稻灌溉技术的研究进展
  • 1.2.1 水稻灌溉技术中干-湿交替灌溉的研究进展
  • 1.2.2 农艺与生理效应
  • 1.2.3 田间生态效应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一 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籽粒灌浆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 2.1.1 材料与栽培概况
  • 2.1.2 处理设置
  •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1.4 化学调控处理
  • 2.2 试验二 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原因
  • 2.2.1 材料与栽培概况
  • 2.2.2 处理设置
  • 2.2.3 取样与测定
  • 2.3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籽粒灌浆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 3.1.1 土壤和叶片水势
  • 3.1.2 籽粒灌浆速率和产量
  • 3.1.3 籽粒中酶活性变化
  • 3.1.4 籽粒ABA含量变化
  • 3.1.5 化学调控的影响
  • 3.2 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原因
  • 3.2.1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 3.2.2 稻米品质
  • 3.2.3 籽粒中多胺含量和乙烯释放速率
  • 3.2.4 根-冠特征
  • 4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关于干-湿交替灌溉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4.1.2 关于轻干-湿交替灌溉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生理机制
  • 4.2 结论
  • 4.2.1 本研究主要结论
  • 4.2.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4.2.3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覆膜灌溉提高梨产量[J]. 中国果业信息 2017(06)
    • [2].多水源交替灌溉模式对玉米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01)
    • [3].夏玉米控制性交替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动态模拟[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0(08)
    • [4].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对苹果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09(03)
    • [5].水肥异区交替灌溉对夏玉米生理指标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10(02)
    • [6].咸淡水交替灌溉对滨海盐碱土水盐运移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5)
    • [7].覆膜隔沟交替灌溉对梨树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 中国果树 2017(03)
    • [8].交替灌溉对西北绿洲区小麦间作玉米水分利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1(09)
    • [9].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对富士苹果光合作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0(06)
    • [10].根系分区交替灌溉下水氮调控对番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 南方农业 2018(30)
    • [11].夏玉米水肥异区交替灌溉施肥的产量与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6)
    • [12].根区交替灌溉下减施氮肥对葡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0(02)
    • [13].不同水量交替灌溉对小桐子生长调控与水分利用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18)
    • [14].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对苹果根系活力、树干液流和果实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8)
    • [15].交替灌溉施肥对夏玉米土壤氨挥发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04)
    • [16].交替灌溉和氮素对草莓生长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17(22)
    • [17].控制性隔沟交替灌溉玉米根系吸水模型的试验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 2012(05)
    • [18].分根区交替灌溉对荔枝幼苗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J]. 中国南方果树 2011(03)
    • [19].果园地面节水灌溉新技术——分区交替灌溉[J].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1(05)
    • [20].根系分区交替灌溉不同交替周期对苹果树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0(18)
    • [21].控制性交替灌溉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J]. 灌溉排水学报 2008(04)
    • [22].分根区交替灌溉和氮形态影响土壤硝态氮的迁移利用[J]. 农业工程学报 2014(11)
    • [23].不同灌水方式对辣椒生长、生理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3)
    • [24].秸秆与地膜覆盖方式对咸淡交替灌溉模式下水盐调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02)
    • [25].分根交替灌溉对桃树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07)
    • [26].分根区交替灌溉对玉米水分利用和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08)
    • [27].滴灌下根区交替灌溉在葡萄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 2020(20)
    • [28].隔沟交替灌溉在高原夏菜莴笋上的应用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1(08)
    • [29].交替灌溉的节水调质机理及同位素技术在作物水分利用研究中的应用[J]. 植物生理学报 2011(09)
    • [30].西北荒漠绿洲区隔沟交替灌溉对棉花生长及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05)

    标签:;  ;  ;  ;  ;  ;  ;  ;  ;  ;  ;  ;  ;  

    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