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人类的情感与情绪

浅论人类的情感与情绪

鲁阳

(武汉理工大学在读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0;郑州市中原区区委办公室,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情绪与情感是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的二种心理形式: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只有人才会有情感;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而音乐是用旋律书写的艺术作品,表达的正是欢乐、喜悦、彷徨、忧愁、愤怒、激情、沧桑、坚强、希望等各种情绪和情感。因此要解读人的心理必须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将情绪与情感紧密联系。

关键词:情感;情绪;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B84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162-01

与一切其他的心里过程一样,情感与情绪是脑的反射活动即反映活动。根据巴甫洛夫所确立的原理,在情绪里面,大脑皮层下的作用比在情感里面要大得多,而情感则在颇大程度上是大脑皮层的活动。根据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情绪是与复杂的无条件反射密切联系的。一定刺激或情境的重复作用会导致整个暂时联系系统或动力定型的形成,这便是人对于周围生活各方面的稳定态度,也是情感的生理基础。这种稳定关系的维持或破坏会引起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当皮层正常关系发生扰乱时会产生消极情感;当转向新的活动不发生困难时会产生积极情感。皮层不近获得情绪反应中的信号,并且会借助于语言来调节和抑制情绪反应。艺术型具有对现实现象的知觉的直接性与情绪性,而思维型则没有这些性质。植物性神经系统及内分泌腺,特别是肾上腺在情绪中起到一定作用,但片面强调它是错误的,应该明确大脑皮层是人用以有意识地调节自我情感、情绪及其表现的器官。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把心理现象划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品质和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的反映过程;意志过程是认识活动的能动方面和自觉的调节方面;而情绪和情感,是伴随着认识活动和意志行动而出现的。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的形式和外部表现的形式,具有极为复杂的神经生理、生化的机制,包括着有机体在心理的和生理的许多水平上的整合。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与周围世界交互作用,与现实事物发生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现实事物对人总是具有一定的,这样或那样的意义,人对这些事物就抱有一定的,这样或那样的态度。情绪和情感在人的心理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并在人的生活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情绪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情绪一般是作为情感的同义词来使用的。狭义的情绪乃是与生物性需要等满足或不满足相联系的简单的情绪体验,如对饥饿与口渴,在动物中亦有之。但情感只是为人所固有,是随着人的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们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需要是有机体对延续和发展它的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需求的反映。对于人来说,它在主观上通常以愿望、意向的形式而被人所体验。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按照需要的起源,可以分为天然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在天然需要中,为了维持有机体的生存,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如空气、食物、水、运动或休息等等,天然需要的满足是通过利用一定的对像或获致一定的生活状态而达到的。天然需要为人和动物所共有,它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性需要则仅仅为人所独有。人的天然需要和动物的需要也不相同,人的天然需要的对像和满足方式,主要的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动物只能依*自然环境中现成的天然物质来满足需要,而人是在社会生产劳动中,自己生产满足需要的对像。因此,人的天然需要不仅受生物需求的制约,而且也受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需要按其对像,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物质需要中,既反映着人们对自然界产物的需求,也反映着对社会文化物品的需求。因此在物质需要中,既包括天然需要,也包括社会性需要。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日益广泛地扩展着对物质文化用品的需要。

精神需要是人对他的智力、道德、审美等方面发展条件的需求的反映。这是属于对观念对像的需要。人类最早形成的精神需要是对于劳动和交际的需要。学习的需要和参加社会活动的需要,在精神需要中占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精神需要也不断产生。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我国人民,形成了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烈愿望和迫切需要。

科瓦列夫指出:“应当把具有一定具体的指向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个人态度归入情感里面,例如爱和恨、尊敬和轻视。”亚科布松写道:“我们所理解的情感乃是一个人个性上稳定的情绪方面,即稳定的情绪状态,是对于现实一定现象的牢固的倾向。”

二、情绪、情感的联系和区别

情绪和情感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它既是在有机体的种族发生的基础上产生的,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西方心理学著作常常把无限纷繁的情绪和情感概称为感情。这样,感情的概念就包括了心理学中使用的情感和情绪两个方面。

情绪和情感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标示感情这种复杂的心理现象的。要想把它们作严格的区分是困难的,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对二者加以说明。情绪通常是在有机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例如,由于饮食的需求而引起满意或不满意的情绪,由于危险情景引起的恐惧,和搏斗相联系的忿怒等。因此,情绪为人和动物所共有。但是,人的情绪在本质上与动物的情绪有所不同。即使人类最简单的情绪,在它产生和起作用的时候,都受人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习俗和文化教养的影响和制约。由于这个原因,人在满足基本需要的生活活动中,那些直接或间接地与人的这些需要相联系的事物,在人的反映中都带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色彩。例如难闻的气味能引起厌恶的情调,素雅整洁的房间使人产生恬静舒适的心情。

由于情感大都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情感的性质常常与稳定的社会事件的内容方面密切相关。因此,情感这一概念较多地用于表达情感的内容,它一般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深刻性。而情绪,则常用于感情的表现形式方面,它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短暂性。因此,当谈到狂热的欣喜、强烈的愤怒或持续的忧郁等的时候,常常用情绪这一术语来表示;而对诸如高尚的道德情操,精湛的艺术感受之类的体验,则用情感这一术语来表达。

三、总结:

人的情感与情绪是和个人的需要及社会要求的满足与不满足密切联系的,情感是个体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感的内容、特点、品质与培养,以及在个性发展中的地位和关系,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实践意义,都需要心理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体验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和情感同认识活动一样,仍然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不过反映的内容和方式上有所不同。认识活动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本身,包括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它们的外部特征和内在联系。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一种主客体的关系,是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情感的心理实质及其培养与转变过程,是当前心理学中所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进.试论情绪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音乐探索;2001.4

[2]修海林.音乐审美中情感情绪问题的研究[J];中国音乐学;1987.2

[3]李长河.论心理活动的二分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1

作者简介:鲁阳,男,(1982.7—),河南省南阳市人,武汉理工大学在读研究生;工作单位:郑州市中原区区委办公室。

标签:;  ;  ;  

浅论人类的情感与情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