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当前跨国并购方式已成为银行实现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之一。作为金融服务型企业,银行跨国并购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跨国并购银行不但在全球范围内构筑起经营网络,而且还将虚拟金融资本的全球化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伴随着工业化集中而出现的金融资本集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必然会呈现出跨越国界的趋势,而并购为银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集中提供了有效途径。如今,先天发育不足,后天营养不良的中国银行业已经被卷入到了经济全球化大潮中,面对由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银行掀起的一次次银行跨国并购浪潮,中国的银行业如何把握这种发展机遇并迎接国际化竞争的挑战,是一个充满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的理论和实践命题。本文在论证过程中始终贯穿这样一种主线:在分析了银行跨国投资的历程,总结其特点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银行对外投资的方式选择。然后围绕银行跨国并购方式,选取银行跨国并购的动因、绩效与政策协调三方面内容从不同视角加以深入分析,其中还着重考察了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银行业跨国并购的新现象。银行跨国并购的动因、绩效以及由此产生的全球范围内的政策协调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本外将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入手加以分析,力求对银行跨国并购这种经济交易活动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最后,就我国银行业跨国投资的动因以及如何应对跨国并购的政策协调作一个结合现实的考察,提出我国银行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的战略安排和路径选择。银行跨国并购是多元化动机共同驱动的结果,但其核心动机不外乎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利益。近年来发展中国家银行参与跨国并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的开放,外资银行进入对发展中国家银行进行并购;另一方面表现为发展中国家银行开始积极“走出去”开展对外并购。新形势下,发展中国家积极开展跨国并购活动有其特殊的内外部驱动原因。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需要引入外资银行以丰富和完善本国金融市场,同时也要鼓励本国银行积极对外开展并购,拓展海外业务空间。在分析有哪些因素影响到一国银行进行跨国并购活动时,我们通过对影响亚洲国家银行跨国并购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传统的引力模型假设对影响银行跨国并购因素的解释力并不强,两国间距离并不是银行对外投资所主要考虑的成本因素。而一国的GDP规模、两国间贸易额、一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等因素会对一国银行是否进行跨国并购产生影响。本文对银行跨国并购绩效的分析既有理论上的拓展也有实证上的考察。理论上,本文从协同效应视角和新制度经济学层面两个角度对银行跨国并购绩效进行了分析。认为,银行跨国并购的绩效取决于并购过程中协同效应的大小,其关键在于银行并购后的整合过程。并购整合是体现银行并购动机之一——获得协同效应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决定一次并购活动绩效状况的关键环节。本文还对银行跨国并购协同效应的计算进行了探讨,从方法上进一步量化了对银行并购绩效的考察。另外,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银行跨国并购绩效的获得是银行边界变化的一种动态反映,并由此产生了银行治理结构、组织架构和银行资产专用性对银行并购绩效优劣的后天决定性。由此,我们在本文建立了一个银行跨国并购绩效和银行边界变化的综合性理论框架。本文对银行跨国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选取了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并购活动作为个案分析样本,运用“股权收益率”模型,通过分析考察期内银行相关财务指标的变化,来反映并购活动对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进而体现银行的并购绩效状况。对个案的实证分析表明,并非像众多传统的分析那样认为,银行并购可以完全提升其经营效率,一些银行通过跨国并购,在提升其盈利性的同时,是以承担更大的风险为代价的,并购活动有可能增添了银行的运营风险。鉴于银行跨国并购本身就充满着不确定性,并且在全球化时代,银行跨国并购的国际影响在日益增大,表现为在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国际金融格局的调整等方面,银行跨国并购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而,本文在考察了银行跨国并购的动因、绩效后便展开了对银行跨国并购国际政策协调的研究。本文是从国际竞争政策协调的角度来进行考察,分析了如何开展银行跨国并购的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经济学理论、法理学理论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是银行跨国并购政策协调的主要理论基础。论文中构建的国际竞争网络框架下的巴塞尔竞争协调模式,将国际金融合作与当前流行的国际竞争协调机制相联系,期望在新模式架构下,借助国际金融监管与国际投资规范,来缓解因银行跨国并购而引起的竞争争端。在基于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现实回归到对我国银行业跨国投资的讨论当中。实际上,我国银行业对外投资是外部环境压力和内在实力增强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参与国际银行业竞争过程中,我国银行业正经历着由注重“引进来”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战略转变。因此,文章对我国银行业以并购方式的对外投资进行了路径设计,包括我国银行跨国并购的时机选择、风险管控等。最后,面对中国银行业日益参与到国际银行业竞争当中的现实,本文详细分析了银行跨国并购政策协调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提出了中国银行业应对国际竞争政策协调的对策建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德国“直销银行”发展状况的分析及启示[J]. 新金融 2010(12)
- [2].国际银行业运行:2007年回顾与2008年展望[J]. 西部金融 2008(05)
- [3].后危机时代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兼评2009年1000家大银行排行榜[J]. 国际金融研究 2009(10)
- [4].论国际银行业监管对我国的借鉴作用[J]. 现代经济信息 2013(01)
- [5].国际银行业并购的主要策略分析[J]. 现代商业 2010(24)
- [6].巴塞尔协议Ⅲ及其特点探析[J].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2011(04)
- [7].国际前20家银行20年起伏原因、规律及启示[J]. 金融论坛 2008(05)
- [8].危机后国际银行业金融创新趋势与中国银行业创新方向[J]. 中国市场 2014(50)
- [9].国际银行业监管处罚:案例研究与经验借鉴[J]. 金融监管研究 2015(07)
- [10].国际银行业并购问题研究[J].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02)
- [11].全球银行业正在走出困境——2010年度“全球银行1000排行榜”述评[J]. 新金融 2010(09)
- [12].全球化趋势下美日银行业制度和产业结构比较研究[J]. 新金融 2010(02)
- [13].建立最具盈利能力、最优秀、最受尊重的银行[J]. 金融论坛 2009(08)
- [14].汇丰银行抵御经济周期变动的经营策略[J]. 新金融 2010(05)
- [15].银行业:困境中砥砺前行[J]. 新金融 2017(03)
- [16].国际银行业并购对中国银行业并购策略选择的启示——以汇丰银行为例[J]. 国际金融研究 2008(02)
- [17].从全球银行排名看银行业的发展趋势[J]. 金融论坛 2010(11)
- [18].次贷危机与国际银行业未来走向[J]. 财经科学 2008(12)
- [19].银行业不当行为风险、行为成本与金融稳定——全球金融行为监管和风险治理的焦点领域[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7(04)
- [20].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研究[J]. 中国外资 2013(15)
- [21].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研究[J]. 武汉金融 2012(03)
- [22].美欧银行业并购中的反垄断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借鉴[J]. 国际金融研究 2009(03)
- [23].国际银行业并购潮的回顾与启迪[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6)
- [24].美国次贷危机对国际银行业的影响与发展展望[J]. 国际金融研究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