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坡床面论文-潘昀

斜坡床面论文-潘昀

导读:本文包含了斜坡床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波浪破碎,波浪传播,床面形态,泥沙输移

斜坡床面论文文献综述

潘昀[1](2013)在《斜坡沙质海床上波浪传播和床面形态演化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波浪冲刷沙质海床加剧泥沙输移导致海床侵蚀、海岸变形及海岸结构物破坏,形成的沙坝床面又影响波浪的传播和变形。研究波浪传播和床面形态的耦合对浅海大陆架的演化有重要意义。在波浪水槽中采用中直粒径为0.47mm的原型沙铺设1:20和1:15坡度的底床进行试验研究,测量沿程波面变化,用地形仪采集实时地形以及定义相对波高变化率K_1、沙坝高和沙坝宽的比值K_2,分析K1、K2的变化探讨波浪变形和床面形态演变之间的关系。并用浊度仪和流速仪ADV采集沙坝附近浊度变化及流速变化以探寻泥沙输移和床面形态变化的关系。通过测量和计算沙坝尺度、沙坝移动速度和破碎带输沙率,分析多种工况波浪作用下两种坡度斜坡的沙坝演变过程和破碎带床面形态变化,最后初步得出沙坝运动机理。试验结果显示,波浪爬坡受斜坡浅化的影响,波高逐渐增大,波峰变尖,波谷坦化。长时间造波使底床形成沙纹和沙坝,沙纹和沙坝床面形态阻力影响波浪的爬坡,使波浪破碎前平均波高减小,平均波高最大值所处位置向岸方向移动。相对波高变化率随着沙坝高和沙坝宽比值成正比变化。破碎带沙坝顶端的悬浮泥沙浓度与波浪水深和底床坡度密切相关,在形成沙坝和沙坝水平方向移动时,悬浮泥沙浓度较大。斜坡上沙坝前后来回运动的周期大小具有随机性,沙坝移动方向既有向岸方向又有离岸方向。沙坝尺度在多组波作用后趋于稳定,时均输沙率趋于零,破碎带底床冲淤达到平衡,破碎带底床净输沙量为零。波浪破碎形成的回落水流和上冲水流是悬浮泥沙浓度变化和沙坝离岸向岸运动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3-04-01)

潘昀,程永舟,汪文诚,李青峰[2](2011)在《破碎波作用下斜坡海床床面变化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破碎波浪冲击沙质海床产生的波动水压力可加剧泥沙输移,导致海床侵蚀、海岸变形及海岸结构物破坏。在波浪水槽中采用具有代表性的原型沙铺设1:30坡度的底床进行试验研究,测量波高和床面形态,并用摄像机记录波浪在破碎带影像资料。破碎点位置观测值与以Miche公式的计算值符合情况较好,实验结果显示,波浪在斜坡上破碎点位置随着周期增大向岸移动,随着波高和水深增加离岸移动,其中波高和水深对破碎点位置影响更显着。对比分析不同波况作用下沙床床面形态可知破碎点位置位于沙坝的峰顶附近,随着波高的增大对沙床影响更加剧烈,使沙床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平衡状态以及破碎带对沙床床面的影响明显比非破碎带剧烈,并分析了泥沙扩散输移过程,得出了底床泥沙平均推移量。(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期刊2011-08-03)

程永舟,蒋昌波,陈纯[3](2009)在《浅水非线性波作用下沙质斜坡床面形态演化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波浪水槽实验,利用CCD图像技术观测分析了浅水非线性波作用下1:20沙质斜坡床面形态演化。在椭圆余弦波的作用下,破波点下方离岸方向处最先生成沙纹,随着造波的持续,沙纹顺着斜坡沿离岸方向发展,最终在从坡脚到波浪破碎点间的床面上呈现尺度由小到大的沙纹型床面;在更长时间的波浪作用下,床而将形成沙坝地形。实验中观测了波浪破碎点的位置、利用定点拍摄技术,分析沙纹和沙坝地形的演化过程及其泥沙运移规律。(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09-08-05)

蒋昌波,陈杰,肖政,郭杰[4](2008)在《斜坡床面潜堤作用下的波浪传播变形》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斜坡上梯形潜堤为研究对象,在波浪水槽实验的基础上,分析斜坡上潜堤对规则波和椭圆余弦波传播变形的影响.通过分析潜堤前后波面的变化情况来研究波浪外观形态的改变,利用谱分析来研究波浪内部能量的改变.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斜坡床面潜堤的浅化作用,波浪不对称性加剧,波能在潜堤处急剧衰减.(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斜坡床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破碎波浪冲击沙质海床产生的波动水压力可加剧泥沙输移,导致海床侵蚀、海岸变形及海岸结构物破坏。在波浪水槽中采用具有代表性的原型沙铺设1:30坡度的底床进行试验研究,测量波高和床面形态,并用摄像机记录波浪在破碎带影像资料。破碎点位置观测值与以Miche公式的计算值符合情况较好,实验结果显示,波浪在斜坡上破碎点位置随着周期增大向岸移动,随着波高和水深增加离岸移动,其中波高和水深对破碎点位置影响更显着。对比分析不同波况作用下沙床床面形态可知破碎点位置位于沙坝的峰顶附近,随着波高的增大对沙床影响更加剧烈,使沙床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平衡状态以及破碎带对沙床床面的影响明显比非破碎带剧烈,并分析了泥沙扩散输移过程,得出了底床泥沙平均推移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斜坡床面论文参考文献

[1].潘昀.斜坡沙质海床上波浪传播和床面形态演化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

[2].潘昀,程永舟,汪文诚,李青峰.破碎波作用下斜坡海床床面变化实验研究[C].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2011

[3].程永舟,蒋昌波,陈纯.浅水非线性波作用下沙质斜坡床面形态演化试验研究[C].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2009

[4].蒋昌波,陈杰,肖政,郭杰.斜坡床面潜堤作用下的波浪传播变形[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标签:;  ;  ;  ;  

斜坡床面论文-潘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