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县严陵镇城北中学威远642450)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而“以生为本”阅读就是一种关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阅读,是一种建构性的学习,是主动的,个性化的,是融合作与探究于一体的阅读,是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尊重学生个性的阅读方法。
那么该怎样进行语文生本化阅读教学呢?在实践中,我试图从以下几方面去关注:
一、生本课堂开始于备课环节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中提出了“生命体”的概念,它针对的是现实教育中对“人”的忽视。在备课中,我们应当通过学情分析,去帮助教师了解班级的整体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在备课环节,我比原有的单纯备教案多了一项对学生预习单的了解。我们班有实行预习单的操作,而我在上课之前必定会去看学生的预习单,预习单包括难写的字词,读懂的地方以及不懂的问题。正如《墨子?大取》中所云:“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对学生了解得越透彻,对我们的教学就越有利。
二、生本课堂优化了教学效率
追求生本课堂,教师必须时时关注每一个学生,老师需要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以亲切的教态,巧妙的方法落实既定的目标,但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中,可能我们的预设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一定出入,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一)关注学生的兴趣特点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寻找和文本基调一致的兴趣点,营造儿童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气氛,寻找能调动学习兴趣的方式进行有趣味地教学。正如教育家布卢姆所说的——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第四册教材《三个儿子》时,在识字学习环节,我事先准备了一桶水,在体会“拎着、沉甸甸、晃荡”三个词语时,我即兴请学生上去做动作,其余学生仔细观察其动作和表情,并建议大家选用生字词语把所观察到的情景说一说。被抽到做动作的孩子兴致勃勃地上台,台下的孩子们兴奋得姿态各异。动作完毕后,我随即问上台的学生:“你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学生说:“刚才我拎着一桶水觉得沉甸甸的。”我又追问:“你走了几步后,又发现了什么?”该学生说:“我发现桶里的水在晃荡,都快流出来了。”之后,我让台下的同学也说一说刚才的所见,要求说一段话,尽量能用上表情。有位学生说:“刚才某某同学提着满满的一桶水,沉甸甸的,他觉得很吃力,脸都(憋)红了。他摇摇晃晃地走了几步,桶里的水直晃荡,他好像快要摔倒了呢!”事实告诉我们:关注儿童的兴趣点,效果很好;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确实,那争先恐后的场面既满足了学生追求新奇、好动的兴趣特点,也在玩玩说说中突破了生字词的难点教学,甚至拓宽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如教学《晓出净慈寺》,一位老师在导入环节时是这样预设的:“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晓出净慈寺》这首古诗,你们熟悉这首诗吗?有多少同学以前读过?”结合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简单了解诗人及诗歌大意。之后老师又问:“既然这首诗你们都会读、会背了,那咱们这节课还要学什么呢?”顺藤摸瓜,教师随即提醒学生关注本课学习目标,就此来开展教学。课堂上的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会了有滋有味地诵读古诗,而且感受到了诗歌内蕴深厚的“大”意境。语文教师要坚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不迷信‘本本’,因材施教,道而弗牵,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真正发挥主人翁的作用,个性和特长才能得到充分地发展。”这就是以生为本的课堂所创造的美丽。
三、生本课堂致力于学生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花有花的香,树有树的美,晴有晴的丽,雨有雨的趣。学生作为被教育的对象,更是如此。课堂上要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它当作一种资源去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既要考虑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要兼顾两头——冒尖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前者能“吃饱”,后者能“吃好”。
(一)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练习,能让后进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能让优生优生有更好发展。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预设分层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学习时都有自己的“位置”,有不同的发展,各得其所,体验成功的喜悦。如课堂中分层作业的设计,预设中根据问题的难易进行指向性的“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的个别辅导等等。记得在教学《画家与牧童》时,在布置作业这一环节我进行了星级作业分层设计:★读读背背描写戴嵩画技高超的词语或句子。★★用积累到的词语写一句或几句话。★★★搜集齐白石、徐悲鸿、李苦禅等画家的资料。如此种种关注个体,实行弹性处理的举措,正是学生差异性特点的具体表现。
(二)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是生本课堂的精神追求。
语文教学作为一种艺术的存在,有其独特的令人惊叹的神奇魔力。面对语文课堂中多面的“学生”,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以生为本”,给学生腾出时间和空间,为有效阅读教学创造条件。让课堂教学成为对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的成全;让语文真正成为师生精神享受的,跳跃着灵动旋律的和谐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