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油实验论文-赵云海,王健,吕柏林,杨志冬,胡占群

驱油实验论文-赵云海,王健,吕柏林,杨志冬,胡占群

导读:本文包含了驱油实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温高压油藏,CO2泡沫,纳米颗粒,泡沫体系性能评价

驱油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赵云海,王健,吕柏林,杨志冬,胡占群[1](2019)在《高温高压油藏纳米颗粒提高CO_2泡沫驱油效果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吉林油田黑79区块小井距CO_2驱试验区,储集层非均质性强,驱替平面不均衡,吸气剖面和吸水剖面变差,形成气窜通道,影响混相驱采收率。试验区油藏温度高达96.7℃,平均油层压力高达23.9 MPa,常规CO_2泡沫体系的稳定性较差。提出了在高温高压油藏条件下的纳米颗粒/CO_2泡沫体系,并在模拟油藏条件下对其进行应用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油藏条件下,纳米颗粒/CO_2泡沫体系具有很好的耐温耐盐性;随着压力的升高,当CO_2泡沫达到临界状态时,更容易与起泡剂溶液混合,形成更致密的网状结构,比在常压下形成的CO_2泡沫性能更优。注入纳米颗粒/CO_2泡沫体系,高渗层和低渗层的分流率都在50%左右,在驱油过程中,泡沫对高渗层能进行有效封堵,调整吸气剖面,从而提高低渗层的采收率。(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19年06期)

李雪娇,付美龙,鲜若琨,徐传奇[2](2019)在《砂岩油藏智能水配方的确定及其驱油效率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水驱是一项低成本、环保、潜力巨大的油田开发新技术。以大量物模实验为基础,针对江苏油田A区块,首次确定了智能水配方,并深入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智能水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江苏油田A区块的油藏适应性评价及原油极性组分测试实验可知,该区块适合开展智能水驱技术。(2)根据智能水驱最优矿化度筛选实验和4类无机盐驱油实验结果,智能水配方为将产出液和注入水按体积比1∶13混合,再另加500 mg/L的NaCl,其具体离子组成为Na~+1 795 mg/L、Ca~(2+)80 mg/L、Mg~(2+)22 mg/L、Cl~-1 720 mg/L、SO_4~(2-)287 mg/L、HCO_3~- 477 mg/L,总矿化度4 381 mg/L。(3)相较于产出水和注入水,智能水驱油效率最高,最大累积采收率为56.48%,说明智能水驱具有低矿化度效应及适宜的离子组成。(4)智能水驱更适用于中、低渗油藏;高温条件比低温条件的智能水驱效率更高;转注时机越早,智能水驱油效率越高;用智能水配制的活性水比用高矿化度水配制的活性水驱油效率更高。(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商琳琳,许建红[3](2019)在《致密油层空气泡沫驱油提高驱油效率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致密油层物性差,孔喉半径小,油藏非均质性严重,水驱驱油效率低,注水开发效果差。针对这些问题,为提高大庆外围龙虎泡油田高台子致密油层的驱油效率,模拟油层条件开展了空气-泡沫液体系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高台子致密油层水驱驱油效率平均值为48.95%,水驱后继续空气-泡沫液交替驱替的驱油效率为79.63%,驱油效率提高26.92%;小段塞交替驱替的效果好于大段塞驱;气液比过高,突破时间变短,驱油效率较低;用空气-泡沫液段塞驱代替水驱也能达到较好的驱油效果。致密油层水驱后转空气泡沫驱可大幅提高驱油效率,通过空气-泡沫液段塞、周期、气液比等注入参数的优化进一步改善致密油层驱油效果。图6表4参10(本文来源于《油田化学》期刊2019年03期)

赵利庆,杨国骏,李红波,樊春峰,耿荣燕[4](2019)在《注空气驱油工艺燃爆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注空气驱油过程中空气会与原油中的挥发气体混合,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造成关井或安全事故。针对这一问题,分析计算了常温常压下的爆炸极限及安全氧含量,用反应釜装置模拟高温高压条件下可燃气体的燃爆特性。结果表明:温度、压力的升高对可燃气体爆炸下限不敏感,但是对爆炸上限很敏感,随着温度、压力的升高,爆炸极限(体积分数)的范围变宽,由常温常压下的4.76%~14.72%增大到1.6%~36.1%。同时对安全氧含量进行了实验测定,并针对不同压力下的可燃物爆炸极限与安全氧含量数值进行了关于温度的二次线性函数拟合,可用于相近温度、压力下的燃爆特性预测。(本文来源于《油气田地面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郭彬,林日亿,王泽宇,马强,王新伟[5](2019)在《过热蒸汽改善驱油效果实验及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注过热蒸汽对驱油效果的改善情况,通过室内单管驱替实验,研究蒸汽质量、注汽速率对采收率的影响,并从黏度、渗透率、热膨胀系数和蒸馏率4个方面对驱油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注汽速率为1.8 mL/min时,最优注入蒸汽质量为注过热15℃蒸汽,最终采收率可达77.8%;按照最优注入蒸汽质量注汽,最优注汽速率为1.3 mL/min,最终采收率可达79.6%;过热蒸汽驱替后,50℃原油黏度减小40.7%;实验用油平均热膨胀系数为0.000 653℃~(-1),原油温度增加300℃,体积增加19.6%;过热蒸汽促使蒙脱石和高岭石向绿泥石或伊利石发生转化,物理冲刷会使孔隙通道增大,改善储集层渗流状况。(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19年04期)

王敬元,刘义坤,刘岩[6](2019)在《致密油藏驱油剂优化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储存在低渗透低孔隙储层中的非常觃油气资源致密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其的实验研究也在逐渐加深。我国致密油资源的潜力很大,分布范围广泛。致密油是指储存于低渗透率介质中的原油,渗透率一般小于0.1 md。致密油已经在部分国家取得了商业性的开发,而我国致密油的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们不能照搬其他国家致密油的开发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分析幵采用相关的开发方式,这对我国致密油藏合理有效开采具有重大意义。以大庆油田和新疆高盐地区致密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现场产出的原油,进行了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优选出适合工业生产的驱油剂体系。(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7期)

王春禹[7](2019)在《杏六区块特高含水后期驱油效率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庆油田经过长时间开发已处于特高含水后期阶段,综合含水率已达到95%以上,随着地下可动用储量的日益减少,有必要针对特高含水后期提高驱油效率机理及措施进行研究。本文以大庆油田杏六区块为研究对象,对特高含水后期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常规驱油实验,建立孔隙结构与驱油效率的关系,评价该储层在特高含水后期阶段的开发潜力;采用不同驱油实验方法评价在不同方式和驱替条件下驱油效率的变化,明确特高含水后期提高驱油效率的机理及措施,为油田特高含水后期阶段提高采收率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如下表明:(1)在压汞实验中,随岩心渗透率的增加,排驱压力降低,孔隙连通性变好,较大半径孔喉所占比例增加,并且孔隙半径增加;歪度趋于集中且增大,孔喉分布对称性变好并向粗歪度方向偏移;结构系数趋于集中且变小,流体在孔隙中渗流的迂回程度变弱。(2)在特高含水后期孔隙结构与驱油效率关系评价中,随着岩心平均渗透率的增大,常规储层和薄差储层的束缚水饱和度均随渗透率的升高而降低,含水率到达95%以上时驱油效率和最终驱油效率均升高,孔隙结构与驱油效率具有较强正相关性,则该储层在特高含水后期阶段仍具有较大开发潜力,为下一步研究提高驱油效率措施提供理论支持。(3)在高倍、高速水驱实验中,通过加大PV数,驱油效率变化效果不明显,但随着注入速度的提升,驱油效率升高,提高幅度在1.46%~2.45%之间;在周期注水实验中,驱油效率在各个周期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周期注水初期,驱油效率提高趋势较快,但随着周期数的增多,驱油效率的增长趋势也随之变缓,驱油效率提高幅度在1.72%~2.35%之间;在换液流方向实验中,在岩心正向驱替后,对其进行换向驱替,岩心驱油效率得以提高,变化幅度在1.17%~2.64%之间,但变化趋势较为缓慢。(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9-06-01)

刘建峰,郑开兵[8](2019)在《驱油用化学聚合物性能评价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聚合物驱油原理是通过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增加注入水的的黏度,从而改善流度比,进而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采油速度和原油采收率。聚合物溶液的增黏性能是其驱油特性的最主要参数,影响聚合物黏度的主要因素有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分子量、浓度、地层水或注入水矿化度、温度以及地层剪切作用。通过评价聚合物的增黏性能、耐盐性、抗剪切性,评价比较聚合物的驱油能力。通过室内实验,测定了4种聚合物A、B、C、D的黏浓曲线,得到了聚合物剪切前后的黏度数据,以及聚合物在不同矿化度时的黏度。(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张泉,付美龙,孙晶,廖月敏[9](2019)在《特低渗油藏氮气泡沫驱油效率实验研究其现场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提高特低渗JD油田原油采收率,在模拟油藏条件下,开展氮气泡沫驱油效率实验,研究注入方式、注入量、注入速度以及气液比对氮气泡沫驱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驱后转气水交替驱易形成窜流,封堵效果不佳;氮气泡沫驱驱油效率比纯氮气驱驱油效率高;氮气与起泡剂溶液段塞式注入比气液混合注入更适合该区块;采出程度增幅随着注入速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气液体积比为1∶1时,整体采出程度增幅最大。最佳的注入段塞量为0. 1 PV0. 33%起泡剂溶液+0. 1 PV氮气+0. 03 PV地层水+0. 1 PV0. 33%起泡剂溶液+0. 1 PV氮气+0. 03 PV地层水,段塞的最佳注入速度为0. 03 m L/min。现场试验表明氮气泡沫驱能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钱坤,杨胜来,窦洪恩,王千,黄宇[10](2019)在《注CO_2过程中流体性质变化及驱油机理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O_2驱替原油是一个动态过程,为了描述注入过程中油气界面变化特征、界面传质过程及油气组分变化规律,开展了CO_2—原油体系的溶解膨胀实验和界面张力实验,分析高压注CO_2过程中CO_2的溶解度、原油膨胀系数以及油气两相间界面张力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岩心驱替实验进一步认识了多孔介质中CO_2与原油两相之间的动态传质作用,明确了CO_2在各个压力阶段的驱油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若CO_2的注入压力小于原油的最小抽提压力,CO_2只能抽提部分轻质组分,且少量溶解在原油中使原油膨胀,气液相界限明显,更易发生气窜和黏性指进;而CO_2混相驱会导致原油中大量中质和重质组分残留在储层中,给后续提高采收率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CO_2近混相驱的采收率与混相驱接近,并且能够驱替出原油中叁分之二以上的沥青质,不易造成沥青质的沉淀,堵塞储层孔喉。综合分析认为,CO_2近混相驱是一种可靠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石油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01期)

驱油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智能水驱是一项低成本、环保、潜力巨大的油田开发新技术。以大量物模实验为基础,针对江苏油田A区块,首次确定了智能水配方,并深入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智能水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江苏油田A区块的油藏适应性评价及原油极性组分测试实验可知,该区块适合开展智能水驱技术。(2)根据智能水驱最优矿化度筛选实验和4类无机盐驱油实验结果,智能水配方为将产出液和注入水按体积比1∶13混合,再另加500 mg/L的NaCl,其具体离子组成为Na~+1 795 mg/L、Ca~(2+)80 mg/L、Mg~(2+)22 mg/L、Cl~-1 720 mg/L、SO_4~(2-)287 mg/L、HCO_3~- 477 mg/L,总矿化度4 381 mg/L。(3)相较于产出水和注入水,智能水驱油效率最高,最大累积采收率为56.48%,说明智能水驱具有低矿化度效应及适宜的离子组成。(4)智能水驱更适用于中、低渗油藏;高温条件比低温条件的智能水驱效率更高;转注时机越早,智能水驱油效率越高;用智能水配制的活性水比用高矿化度水配制的活性水驱油效率更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驱油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1].赵云海,王健,吕柏林,杨志冬,胡占群.高温高压油藏纳米颗粒提高CO_2泡沫驱油效果实验[J].新疆石油地质.2019

[2].李雪娇,付美龙,鲜若琨,徐传奇.砂岩油藏智能水配方的确定及其驱油效率实验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商琳琳,许建红.致密油层空气泡沫驱油提高驱油效率实验研究[J].油田化学.2019

[4].赵利庆,杨国骏,李红波,樊春峰,耿荣燕.注空气驱油工艺燃爆实验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9

[5].郭彬,林日亿,王泽宇,马强,王新伟.过热蒸汽改善驱油效果实验及机理分析[J].新疆石油地质.2019

[6].王敬元,刘义坤,刘岩.致密油藏驱油剂优化实验研究[J].当代化工.2019

[7].王春禹.杏六区块特高含水后期驱油效率实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

[8].刘建峰,郑开兵.驱油用化学聚合物性能评价实验[J].当代化工.2019

[9].张泉,付美龙,孙晶,廖月敏.特低渗油藏氮气泡沫驱油效率实验研究其现场应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钱坤,杨胜来,窦洪恩,王千,黄宇.注CO_2过程中流体性质变化及驱油机理实验研究[J].石油科学通报.2019

标签:;  ;  ;  ;  

驱油实验论文-赵云海,王健,吕柏林,杨志冬,胡占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