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车镇凹陷层序地层与石油地质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地球化学
作者: 张本琪
导师: 姜在兴
关键词: 车镇凹陷,层序,沉积体系,油源对比,成藏机理
文献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车镇凹陷为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北部的一个次级凹陷。在综合分析地震、测井、岩芯、录井、古生物等资料的础上,将车镇凹陷下第三系沙三段一东营组沉积共划分出2个二级层序、6个三级层序。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控制层序发育的地质因素和沉积层序的形成机制,将研究区的层序地层模式划分为陡坡带模式、缓坡带模式和洼陷带模式三种类型。对沉积体系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车镇凹陷古近系发育8种沉积相类型,对其时空演化规律和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在对研究区烃源岩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油源对比分析,认为围绕义和庄凸起的郭局子洼陷、大王北洼陷、车西洼陷和四扣洼陷都不同程度地向义和庄凸起及其北坡提供了油气,义和庄凸起潜山带油气主要来自四扣沣陷沙三段烃源岩,郭局子地区油气来自北部的郭局子洼陷沙三段烃源岩,大王庄鼻状构造带油气来自大王北洼陷沙三、沙一段烃源岩。在分析了研究区油气藏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各时期油气藏的成藏机理,并着重研究了车镇凹陷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机理。最后,分析了层序、沉积体系与油气分布之间的关系。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区域地质特征
第一节、地层特征
第二节、构造单元划分
第三节、构造演化特征
第二章、层序地层格架
第一节、层序边界的识别
第二节、层序构成及其体系域边界的识别
第三节、测井资料在层序地层边界识别中的应用
第三章、层序地层成因与模式
第一节、控制层序发育的地质因素
第二节、沉积层序的形成机制探讨
第三节、层序地层模式
第四章、沉积体系研究
第一节、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
第二节、沉积相时空演化规律
第三节、沉积体系平面分布特征
第五章、车镇凹陷烃源岩特征及油源对比
第一节、烃源岩特征及有效烃源岩的分布
第二节、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第三节、油源对比分析
第六章、油气藏形成机理
第一节、油气藏类型
第二节、前第三系油气藏成藏机理
第三节、下第三系油气藏成藏机理
第四节、上第三系油气藏特征
第五节、车镇凹陷岩性油藏成藏研究
第六节、层序、沉积体系与油气分布
结论
参考文献
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致谢
声明
发布时间: 2005-10-11
相关论文
- [1].济阳坳陷古近系层序地层及其成因机制研究[D]. 操应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
- [2].济阳坳陷滩海地区新近系冲积-河流相层序地层研究与有利成藏区带预测[D]. 闫伟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3].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构造特征及其对层序的控制作用[D]. 马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
- [4].松辽盆地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D]. 关德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
- [5].渤南洼陷下第三系隐蔽油气藏成藏规律研究[D]. 蔡忠东.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
- [6].东营凹陷北带构造—层序—成藏动力学研究[D]. 赵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
- [7].博兴洼陷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与储层预测[D]. 宋建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
- [8].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格架及典型沉积的储层分布、隐蔽油气藏形成规律[D]. 陶宗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9].济阳坳陷古近系区域层序地层对比与岩性—地层圈闭有利区带预测[D]. 苏宗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10].埕东—飞雁滩地区层序地层与油气成藏研究[D]. 张明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