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德宝(山东省莱州市中医医院CT室261400)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9-0177-02【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2例胸部病变患者行低剂量(30或50mAs)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穿刺成功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穿刺活检112例,放射剂量降低85%或75%分别为77例、35例,取材全部成功,确定病理诊断109例,总确诊率为97.3%。结论低剂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是一种放射剂量低、定位准确、安全可靠、阳性诊断率高的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肺穿刺活检放射剂量
肺及纵膈病变一直是临床定性诊断的难点,低剂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是诊断肺及纵隔病变的一项微创检查方法,此技术具有放射剂量低,定位准确,检出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其临床价值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12例患者,其中男67例,女45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8.2岁,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胸痛,咯血等,其中22例为查体发现。病灶为孤立性结节或肿块55例,纵膈肺门肿物29例,胸膜下肿物23例,弥漫性病变5例。
1.2设备及方法采用GE8排螺旋CT、TSK18G活检穿刺针。扫描参数:120kV,30或50mA(据病人体格情况),螺距1.375:1,层厚及间距5毫米。根据扫描情况确定病灶体表穿刺点、穿刺深度及角度。选择好穿刺点后依次对穿刺点及周围区域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局部麻醉后行穿刺活检。将活检所取病变组织放入10%甲醛溶液固定送病理检查,再次CT扫描观察有无气胸及出血发生,根据相应情况处置后安返病房。
2结果
112例患者,以30mAs扫描77例,以50mAs扫描35例,降低辐射剂量分别为85%、75%。取材成功率100%,109例获得病理结果,确诊率97.3%,其余3例因不明原因未能作出病理诊断。
3讨论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具有良好空间分辩率和密度分辩率,可清楚地显示肺及纵膈病变大小、形态、位置及与周围结构的空间关系,亦可精确确定进针部位、距离角度、避免损伤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从而提高介入技术的精确度和安全系数,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但穿刺活检要在肿瘤靶区多次重复CT扫描,患者要接受一定的X线辐射剂量,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认为,接受X线照射剂量每增加1mSvj将增加5/10万的恶性肿瘤发生率,在发达国家CT被认为是造成医源性辐射最主要的原因限制了CT的广泛应用[1]。因此降低病人放射剂量势在必行,CT的扫描参数主要有管电压(Kv)、管电流(mA)、扫描时间(s)、层厚、螺距(Pitch)[2]及扫描容积等。放射剂量随管电压、管电流、扫描时间和扫描容积增加而增大,随螺距增大而减少。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患者放射剂量直接与mA或mAs成正比。若以30mAs或50mAs扫描,在管电压、螺距、层厚和扫描容积一定的情况下比用常规剂量200mAs降低了85%或75%的放射剂量,虽然CT图像噪音略有增加,但可较好的显示病灶,对穿刺针显示不受影响,对于针道出血及气胸显示清楚。Naidich等于1990年首次提出了低剂量CT扫描的概念,即在其他扫描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管电流成像也能达到诊断要求,因为放射剂量与管电流呈线性关系,因此放射剂量也相应下降;当时这一技术并未引起临床医师及患者的注意,随着公共放射卫生防护意识的提高,低剂量CT的研究和应用才逐渐受到关注。降低管电流是目前降低放射剂量的主要方式,也是低剂量CT检查的主要方法,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该方法是降低病人放射剂量的主要途径。
总之,低剂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具有放射剂量低,诊断阳性率高,易操作,成功率高的优点,尤其符合辐射防护的正当化和最优化原则,可降低病人不必要的放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胡荣慧,闻颂苏,王桂美,等.肺部低剂量螺旋CT放射剂量的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4(12):1029-1032.
[2]NickoloffEL,AldersonPO.RdiationexposurestopatientsformvCT:reality,publicperceptionandpolicy[J].AJR,2001,177:285-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