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菌RNA聚合酶组装及启动子元件分析

古菌RNA聚合酶组装及启动子元件分析

论文摘要

本研究利用嗜热表达载体pSeSD在冰岛硫化叶菌(Sulfolobus islandicus)中同源表达了RNA聚合酶亚基RpoL,采用Ni柱共纯化和凝胶过滤层析纯化到了多个蛋白质组分,通过质谱验证为RNA聚合酶复合体。同时本研究通过利用2M/4M/6MUrea和1M/2M/3MNaCl处理纯化到的RNAP复合体,初步研究了RNA聚合酶亚基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RpoL与RpoB", RpoA’和RpoA"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其它亚基更强。根据该结果可推测在硫化叶菌中RNA聚合酶亚基的组装过程可能有别于真核生物,首先形成L-B"-A’-A"平台,其他亚基再结合该平台形成完整的RNA聚合酶复合体。另外,我们还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硫化叶菌通用转录因子TBP和TFB1。本文在EMSA试验中利用上述纯化的RNA聚合酶和TBP、TFB1研究了硫化叶菌转录机器与araS基本启动子和杂合启动子(T6BRE)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转录机器与杂合启动子(T6BRE)结合较强,与araS启动子有微弱结合。该结果在体外实验中证实了araS基本启动子不能启动转录的原因是由弱BRE造成的。本研究还在硫化叶菌表达载体pSeSD的基础上,构建了串联纯化标签表达载体pSeSH以及双宿主表达载体pT7SH。串联纯化标签表达载体pSeSH能够有助于提高共纯化蛋白的特异性,双宿主表达载体pT7SH能在大肠杆菌和硫化叶菌中分别利用T7启动子和araS启动子控制目的蛋白表达。本研究还利用报告基因系统分析了单链结合蛋白基因(ssb)的启动子,研究结果表明,尽管BRE位点存在缺陷,ssb基本启动子仍然具有很高活性。因此我们推测可能存在一个下游激活元件增强ssb启动子活性。最后,本研究利用微生物蛋白跨细胞膜转运的原理,在极端嗜热硫化叶菌中构建蛋白跨膜转运体系。我们将硫化叶菌胞外蛋白a-Amylase作为运载蛋白,将其基因克隆到硫化叶菌表达载体pSeSD上,构建成跨膜转运载体,并以lacS为报告基因,验证了该蛋白跨膜转运体系的可行性。综上所述,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硫化叶菌RNA聚合酶亚基组装模式、ssb启动子下游激活元件以及共纯化法鉴定硫化叶菌蛋白质相互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前言
  • 1.1 古菌
  • 1.2 硫化叶菌
  • 1.3 古菌启动子的主要元件
  • 1.4 古菌RNA聚合酶
  • 1.5 古菌通用转录因子
  • 1.6 古菌遗传操作体系
  • 1.7 蛋白跨膜转运与蛋白质耐热性改造
  • 1.8 研究目的及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菌株和质粒
  • 2.1.2 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
  • 2.1.3 主要分子生物学试剂和由公司完成的实验
  • 2.1.4 主要仪器
  • 2.2 实验方法及原理
  • 2.2.1 大肠杆菌DH5a感受态制备和热激转化法
  • 2.2.2 硫化叶菌感受态的制备和电击转化法
  • 2.2.3 提取硫化叶菌总DNA
  • 2.2.4 硫化叶菌RNAP和GTFs表达载体的构建
  • 2.2.5 RNAP和GTFs的表达与纯化
  • 2.2.6 包涵体蛋白的复性纯化
  • 2.2.7 SDS-PAGE和Western Blot
  • 2.2.8 电泳迁移率变动实验(EMSAs)
  • 2.2.9 双宿主表达载体pT7SH的构建
  • 2.2.10 硫化叶菌ssb基因启动子缺失突变报告质粒的构建
  • 2.2.11 β-Galactosidase(LacS)酶活分析
  • 2.2.12 MALDI-TOF鉴定
  • 2.2.13 跨膜转运表达载体和报告质粒的构建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古菌RNA聚合酶组装及T6BRE/araS启动子元件分析
  • 3.1.1 基本转录因子(GTFs)的表达纯化
  • 3.1.1.1 TBP的表达纯化
  • 3.1.1.2 TFB1的表达纯化
  • 3.1.2 RNA聚合酶亚基同源表达及互作分析
  • 3.1.2.1 RNAP复合体纯化
  • 3.1.2.2 RNA聚合酶亚基间相互作用的分析
  • 3.1.3 GTFs和RNAP与硫化叶菌启动子序列互作分析
  • 3.2 嗜热古菌表达载体的改进及ssb基因启动子的分析
  • 3.2.1 串联纯化标签表达载体的改进及应用
  • 3.2.2 双宿主表达载体的构建
  • 3.2.3 ssb启动子突变株的电转化及菌株酶活测定
  • 3.3 利用嗜热古菌表达系统改造酶的耐热特性
  • 3.3.1 跨膜转运表达载体的构建
  • 3.3.2 lacS基因为报告基因验证该系统的可行性
  • 4 讨论
  • 4.1 古菌RNA聚合酶组装及T6BRE/araS启动子元件分析
  • 4.2 嗜热古菌表达载体的改进及ssb基因启动子的分析
  • 4.3 利用嗜热古菌表达系统改造酶的耐热特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鼠疫菌聚合酶螺旋反应等温扩增方法的建立[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20(02)
    • [2].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的辨析[J]. 生物学教学 2009(09)
    • [3].流感病毒聚合酶结构功能及其作为抗病毒靶点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 2014(12)
    • [4].甲型流感病毒聚合酶作为蝙蝠细胞适应突变位点的研究[J]. 中国畜牧兽医 2014(09)
    • [5].口蹄疫病毒3D聚合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特性分析[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0(01)
    • [6].重组Tth DNA聚合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活性鉴定[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7].优化反应体系提升Phanta DNA聚合酶对非处理标本的检测性能[J]. 生物加工过程 2018(02)
    • [8].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技术在动物源性成分鉴定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30)
    • [9].食品中空肠弯曲菌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J]. 现代食品科技 2020(05)
    • [10].尿液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测定人巨细胞病毒的临床价值[J]. 中国当代医药 2014(34)
    • [11].诺如病毒聚合酶基因的扩增及其遗传变异研究[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1(10)
    • [12].HBV聚合酶研究进展[J]. 肝脏 2008(03)
    • [13].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研究进展[J]. 病毒学报 2020(03)
    • [14].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检测霍乱弧菌[J].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0(05)
    • [15].跨损伤合成途径中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δ转换机制的研究进展[J]. 生物学杂志 2018(03)
    • [16].实时定量聚合酶螺旋反应定量检测变形链球菌方法的建立[J]. 生物技术通讯 2017(04)
    • [17].人源DNA聚合酶δ研究进展[J]. 生物学杂志 2013(04)
    • [18].乙型肝炎病毒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闭管可视化检测方法及装置[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20(05)
    • [19].塞内加尔病毒特异性重组分析揭示了塞尼卡病毒聚合酶保真性与病毒重组发生的相关性[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9(05)
    • [20].EV713D聚合酶基因体外重组质粒的构建、表达及活性检测[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9(09)
    • [21].DNA聚合酶ε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9(22)
    • [22].华中科技大学:首个不需引物的DNA聚合酶[J]. 化工新型材料 2017(07)
    • [23].DNA聚合酶含量对目的基因扩增的影响[J]. 陕西医学杂志 2013(02)
    • [24].DNA聚合酶γ基因突变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2(03)
    • [25].北京市健康人群DNA聚合酶δ1的增龄性变化[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03)
    • [26].抗KOD聚合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英文)[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0(03)
    • [27].细菌RNA聚合酶抑制剂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1)
    • [28].DNA聚合酶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中的多重功能及其相关疾病[J]. 生命科学 2014(11)
    • [29].Taq DNA聚合酶的制备和纯化[J]. 湖南农业科学 2013(13)
    • [30].RNA聚合酶——抗流感病毒的新靶点[J]. 生命的化学 2012(01)

    标签:;  ;  ;  ;  ;  

    古菌RNA聚合酶组装及启动子元件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