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30年来城乡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实证研究

江苏30年来城乡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中国已迈入快速城市化进程,城乡社会关系处于关键转型期。我国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城乡二元结构弊端日益显现,严重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城乡如何协调发展已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广泛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城乡协调发展是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温家宝在2008—2009年视察江苏时,肯定江苏经济社会总体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呈现出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较好、民生改善的局面,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指出江苏要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切实搞好城乡统筹。江苏为我国发达沿海省区,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提高、国际经济形势多变的格局下,城乡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未能步入城乡社会经济协调、一体、均衡的发展道路,城乡发展依然带有种种分割特征。因此,正确认识江苏城乡发展现状,客观分析城乡发展问题,积极寻求城乡协调发展的途径,对于促进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借鉴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江苏城乡发展的实际,本文对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评价方法的选取等问题进行一些探讨,是对城乡协调发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有益尝试。通过构建和设置科学可靠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该体系对江苏城乡协调发展做出测评,为城乡协调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相对于现有许多评价体系侧重于不同区域间城乡协调程度的横向对比,本文侧重于同一区域在纵向发展过程中城乡协调程度的比较和评价,便于研究某一区域长期的发展对策,因此本文是以城乡关系协调发展的终极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反映城乡关系发展程度和水平的指标集合。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采用主客观综合法,运用频度分析、理论分析、聚类分析这三种方法相结合设计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法对城乡协调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采取Wilcoxon秩和检验,将综合两种方法的结果作为城乡协调性的评价价值,即城乡协调度。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法确定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结合以上分析,从而探讨实现江苏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城乡经济发展的主要进展
  • 1.2.2 城乡经济发展的研究述评
  • 1.3 研究的假设与假说
  • 1.4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有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2 范畴与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城市与农村
  • 2.1.2 城乡经济
  • 2.1.3 城乡协调
  • 2.2 城乡协调发展理论基础
  • 2.2.1 城乡非均衡发展
  • 2.2.2 城乡均衡发展
  • 2.3 指标体系理论基础
  • 2.4 国内外城乡发展经验
  • 3 江苏城乡经济发展概述
  • 3.1 城乡经济发展进程
  • 3.2 城乡经济发展阶段
  • 3.3 城乡经济发展基本特征
  • 3.3.1 经济发展
  • 3.3.2 社会发展
  • 3.3.3 生态发展
  • 3.3.4 空间发展
  • 4 江苏城乡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实证研究
  • 4.1 城乡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 城乡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
  • 4.2.1 江苏整体城乡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
  • 4.2.2 江苏区域城乡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
  • 5 江苏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化分析
  • 5.1 城乡协调发展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 5.1.1 灰色关联理论
  • 5.1.2 灰色关联实证
  • 5.2 江苏城乡经济发展差异性的纵向分析
  • 5.2.1 经济发展
  • 5.2.2 社会发展
  • 5.2.3 生态发展
  • 5.2.4 空间发展
  • 5.3 江苏城乡经济发展差异性的横向分析
  • 5.3.1 苏南地区
  • 5.3.2 苏中地区
  • 5.3.3 苏北地区
  • 6 江苏城乡协调发展机制设计
  • 6.1 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
  • 6.1.1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 6.1.2 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 6.1.3 树立农民主体意识,提高农民素质
  • 6.1.4 加强农村组织的引导作用
  • 6.2 推动城乡经济联动发展
  • 6.2.1 城市对农村的扶持
  • 6.2.2 城乡一体化发展
  • 6.3 政府对城乡的协调
  • 6.3.1 协调经济发展
  • 6.3.2 加强制度保障
  • 6.3.3 优化空间布局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吉林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 农业经济 2015(03)
    • [2].确保城乡老人都能过上体面生活[J]. 老年人 2014(02)
    • [3].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推进城镇一体化建设[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06)
    • [4].论城乡经济发展机会的一体化[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6(01)
    • [5].贵州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分析——基于第三产业的角度[J]. 商 2013(14)
    • [6].试论城乡经济发展的协调与互动[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12)
    • [7].试论城乡经济发展的协调与互动[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10)
    • [8].创建和谐文明大道 推进城乡经济发展[J]. 经济问题 2009(02)
    • [9].毛泽东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思想及现实意义[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03)
    • [10].城乡经济发展中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09)
    • [11].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4(11)
    • [12].鄂州市“一带一轴”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式探讨[J]. 鄂州大学学报 2013(06)
    • [13].坚持统筹兼顾 城乡统筹发展[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1(09)
    • [14].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 社会科学战线 2010(09)
    • [15].农村公共服务与城乡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8(06)
    • [16].关于实现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对策探究[J]. 现代企业教育 2013(08)
    • [17].淄博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 经济师 2014(10)
    • [18].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龙岩学院学报 2011(06)
    • [19].财政支出与贵州省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实证分析[J]. 商 2013(12)
    • [20].影响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农村人力资本因素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2(13)
    • [21].当前统筹城乡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神州 2012(08)
    • [22].贵州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 2010(00)
    • [23].武汉市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与统筹发展对策分析[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0(03)
    • [24].城乡经济发展中的断层分析[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06)
    • [25].河北省城乡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05)
    • [26].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机制研究[J]. 经济与管理 2009(10)
    • [27].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财政措施[J]. 中国集体经济 2013(12)
    • [28].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机制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2)
    • [29].湖北省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 2010(06)
    • [30].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思考——以滁州市为例[J]. 滁州学院学报 2010(04)

    标签:;  ;  ;  ;  ;  

    江苏30年来城乡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