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特征尺寸进入纳米量级和芯片面积的不断扩大,全局连线的延时上升以至数倍于芯片时钟,传统的总线和端对端连接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片上系统(System-on-Chip,SoC)的通信需求。片上网络(Network-on-Chip,NoC)使用基于数据包传输的方法,为模块之间的互联提供了高效、可靠、灵活的通信架构,成为解决片上系统通信问题最有潜力的方案之一。由于芯片面积、功耗和性能的限制,片上网络必须针对特定的应用专门定制;通过分析片上系统特定的通信需求,设计专用的片上网络是可行的。本文通过提取片上系统的通信特征,构造片上网络的拓扑结构,自动生成网络结构的源代码,给出了专用片上网络(application-specificNoC)设计的一般方法。本文定义了片上系统的对象消息级原型,使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系统进行建模,然后利用特定的规则把对象映射为硬件模块,把对象间的函数调用映射为网络上的消息传递,从而完成系统划分和通信特征提取。利用该原型开发的H.263系统原型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本文将拓扑构造问题转化为离散平面上的模块布局与流量布线问题,在通信能量代价、时延代价和网络面积代价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本文讨论了用于片上网络拓扑构造的离散平面必要的性质,给出四种离散平面实例,总结了它们的几何性质。逐点分裂的模块布局算法使用演化的方法学习和适应系统与网络之间的耦合关系,与随机布局结果相比可以节省30%的能量代价和20%的时延代价。并行串行混合的流量布线算法使用最短路径连接通信模块,并优化网络面积代价,可节省10%–30%的离散平面布线通道。本文定义了基于源路由算法和虫孔交换策略的通信协议,可以适应不规则的拓扑结构,适宜设计简洁的路由器。本文设计了可配置的路由器模板,提供了巨大的片上网络设计空间,完成了网络硬件描述源代码的自动化生成。本文通过对一系列的路由器的逻辑综合结果进行线性拟合,确立了路由器代价与各配置参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可用于指导路由器的配置。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引言1.1 片上网络概述1.1.1 片上系统遇到新的设计挑战1.1.1.1 来自芯片工艺的挑战1.1.1.2 来自系统设计的挑战1.1.1.3 已有的片上系统通信结构1.1.2 片上网络:一种新的片上系统通信方案1.1.2.1 片上网络的定义1.1.2.2 片上网络的优点1.1.3 片上网络的特点和设计要求1.1.4 片上网络与片上系统的关系1.2 片上网络研究进展1.2.1 片上网络的发展历史1.2.2 片上网络研究的关键问题1.2.2.1 系统建模与通信模拟1.2.2.2 片上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与综合1.2.2.3 通信协议和网络组件1.2.2.4 片上网络的设计自动化1.2.2.5 片上网络的性能验证与测试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贡献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3.2 论文结构第2章 片上系统的对象消息级建模2.1 片上系统的自顶向下的建模与设计流程2.1.1 处理核的综合2.1.2 片上网络的综合2.2 片上系统对象消息级原型2.2.1 对计算与存储的抽象:对象2.2.2 对通信的抽象:函数调用2.2.3 处理并行性:消息的发射与返回2.2.4 系统与对象的线程原型2.2.4.1 系统线程原型2.2.4.2 单线程对象与多线程对象2.2.4.3 主动对象与被动对象2.3 片上系统对象消息级原型的硬件实现2.3.1 对象的硬件实现:处理核的综合2.3.1.1 对象硬件实现的一般原型2.3.1.2 主动对象的典型原型2.3.1.3 被动对象的典型原型2.3.2 函数调用的硬件实现:片上网络综合2.3.2.1 网络接口和通信协议2.3.2.2 网络拓扑综合与生成2.4 片上系统对象消息级原型的软件实现与流量分析2.4.1 构建系统原型的一般流程2.4.2 采用System C 实现的模拟平台2.4.2.1 片上网络的抽象2.4.2.2 系统模块的抽象2.4.2.3 成员函数与消息的抽象2.4.3 片上系统通信流量的分析方法2.5 H.263 实例分析2.5.1 H.263 编解码器的对象原型2.5.2 典型的设计模式分析2.5.3 实验结果2.5.4 片内通信流量特点分析2.6 本章小结第3章 用于片上网络拓扑构造的二维离散平面3.1 使用二维离散平面的原因、定义和任务3.1.1 使用二维离散平面的原因3.1.2 二维离散平面的定义3.1.3 二维离散平面的性质3.1.3.1 表示方法3.1.3.2 节点和边的密度3.1.3.3 最短路径和拓扑距离3.2 4 邻接网格和8 邻接网格3.2.1 4 邻接网格3.2.2 8 邻接网格3.3 6 邻接网格和3 邻接网格3.3.1 6 邻接网格3.3.2 3 邻接网格3.4 本章小结3.4.1 四种离散平面的比较3.4.2 其它的离散平面结构第4章 片上网络拓扑构造的模块布局算法4.1 系统模拟和模块布局并行的网络演化框架4.1.1 片上网络的设计是一个演化过程4.1.1.1 片上网络的通信时序分析是统计的4.1.1.2 片上系统运行与片上网络通信是相互影响的4.1.1.3 片上网络的拓扑结构优化应该是一个演化过程4.1.2 网络演化的动力分析4.1.2.1 网络收缩的动力分析4.1.2.2 网络扩张的动力分析4.1.3 系统运行和模块布局的相互作用的模拟框架4.1.3.1 片上网络演化框架4.1.3.2 基于TGFF 的随机系统模拟器4.2 片上网络拓扑构造的分析4.2.1 片上网络拓扑构造的形式化定义4.2.2 对问题P1 的分析4.3 基于组迁移逐点分裂的模块布局算法4.3.1 模块布局问题的形式化定义4.3.2 逐点分裂的模块布局算法4.3.2.1 逐点分裂算法的一般形式4.3.2.2 分裂点的选择4.3.2.3 目标点的选择4.3.2.4 确定划分的比例4.3.2.5 组迁移划分算法4.3.3 逐点分裂模块布局算法的实验结果4.3.3.1 逐点分裂的典型过程4.3.3.2 算法在四种离散平面的实验结果4.3.3.3 算法的性能4.4 本章小结第5章 片上网络拓扑构造的流量布线算法5.1 流量布线问题的定义与评价方法5.1.1 流量布线问题的形式化定义5.1.2 流量布线算法的评价方法5.2 串行流量布线算法5.2.1 算法描述5.2.1.1 广度优先搜索算法5.2.1.2 回溯算法5.2.1.3 串行流量布线算法5.2.2 适用条件和特殊情况的处理5.2.3 算法在4 邻接网格上的典型过程5.3 并行流量布线算法5.3.1 算法描述5.3.2 适用条件和特殊情况的处理5.3.3 算法在4 邻接网格上的典型过程5.4 先并行后串行的混合流量布线算法5.5 三种流量布线算法的优化效果5.5.1 三种流量布线算法在四种离散平面的实验结果5.5.2 混合算法与串行、并行算法之间的关系5.6 离散平面上模块布局和流量布线算法(FRoD)分析5.7 本章小结第6章 专用片上网络的通信协议6.1 任意网络拓扑结构的定义6.1.1 路由器间的网络拓扑结构6.1.2 路由器内部的拓扑结构6.2 适合专用片上网络的通信协议:源路由和虫孔交换6.2.1 基于源路由方式的路由协议设计6.2.2 虫孔交换策略6.2.3 拥塞控制6.2.4 到达保证6.2.5 源路由和虫孔交换的局限6.3 源路由和虫孔交换的通信性能分析和实验结果6.3.1 基于源路由和虫孔交换的通信协议时延分析6.3.2 示例系统的模拟结果6.4 本章小结第7章 片上网络的自动化生成方法7.1 基于源路由和虫孔交换方式的路由器模板设计7.1.1 路由器的整体结构7.1.2 输入端口的结构7.1.3 输出端口的结构7.1.4 单体路由器7.2 自动化生成程序7.2.1 网络配置空间7.2.2 验证自动生成的网络源代码7.3 路由器模板的逻辑综合分析7.3.1 路由器系列和逻辑综合约束7.3.2 面积与模板参数的关系7.3.3 延时与模板参数的关系7.3.4 功耗与模板参数的关系7.3.5 片上网络设计中的路由器选择策略7.3.6 与文献中路由器实例设计的比较7.4 本章小结第8章 结论8.1 全文总结8.2 进一步研究的考虑参考文献致谢附录A TGFF生成的用于模块布局和流量分布的测试数据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 [1].片上可调无源器件[J].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20(04)
- [2].名片上没有的[组诗][J]. 诗潮 2016(08)
- [3].补片上置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18例体会[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05)
- [4].片上网络:新一代的片上系统结构[J]. 电子与封装 2011(05)
- [5].片上时空系统及综合时空网管发展分析[J]. 全球定位系统 2020(02)
- [6].可编程片上系统教学方法的探讨[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0(01)
- [7].片上伸在中国[J]. 鲁迅研究月刊 2013(07)
- [8].可重构片上系统软硬件划分综述[J]. 新闻天地(论文版) 2009(07)
- [9].基于MSP430F677xIEPU片上系统智能电表的研究与应用[J]. 电脑开发与应用 2014(03)
- [10].以太网控制器在片上系统集成和测试[J].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17(05)
- [11].片上光传输技术的应用[J]. 现代传输 2010(01)
- [12].片上电子源的真空阳极键合[J]. 真空电子技术 2020(04)
- [13].会议征稿 第28届国际片上系统会议[J]. 中国集成电路 2015(08)
- [14].浅谈多处理器片上系统高性能总线互联关键技术探究[J]. 装备制造 2014(S1)
- [15].用SKF知识装备世界——记上海“2008 SKF中国技术日”[J]. 金属加工(冷加工) 2008(13)
- [16].低成本片上射频内建自测系统的关键参数测量[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7(04)
- [17].会议征稿 第28届国际片上系统会议[J]. 中国集成电路 2015(09)
- [18].TI面向IEEE802.15.4、Zigbee和RF4CE应用的片上系统(SoC)解决方案CC2530[J]. 世界电子元器件 2015(07)
- [19].《微光世界》[J]. 中学生 2012(04)
- [20].宇宙的本质[J]. 大科技(科学之谜) 2013(05)
- [21].伺服控制片上系统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J]. 伺服控制 2013(01)
- [22].片上可调无源器件研究进展[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2(02)
- [23].SDH片上系统设计与实现项目通过省级验收[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10(01)
- [24].片上互连网络的功耗特征分析与优化[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20(07)
- [25].多核片上系统时钟网络结构模型与仿真分析[J]. 测控技术 2017(08)
- [26].关于专用处理器及片上通信架构设计的分析[J]. 科技展望 2016(19)
- [27].3D片上光互连网络研究(本期优秀论文)[J]. 光通信技术 2014(06)
- [28].面向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可编程片上系统实践教学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 2014(23)
- [29].基于片上系统的可重构数控系统研究[J]. 机床与液压 2012(04)
- [30].片上网络互连拓扑综述[J]. 计算机科学 2011(10)
标签:片上系统论文; 片上网络论文; 专用片上网络综合论文;
专用片上网络设计方法:通信建模、拓扑构造与自动生成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