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当环境条件改变时,克隆植物能够通过克隆生长来进行调节,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或避开不利的环境,从而维持种群稳定性。植物克隆生长调节机理包括外在机制和内在机制,目前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外在机制方面,如水分、养分、光照等环境资源供应水平高低与克隆生长特征及形态特征的关系,并且这些研究几乎以草本植物为对象。而关于内在机制(主要是激素在起作用)尚无报道,对木本植物的外源激素的喷施用量和配比平衡关系的研究也尚属空白。因此本试验以木本克隆植物中国沙棘为对象,采用3×3回归设计,田间排列汲取随机区组和拉丁方排列的优点,进行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配合喷施,从而观测中国沙棘的生长量、生物量及其分配、克隆生长参数与激素水平极其比例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探讨种群特征对施激素用量及其配比的适应机理。研究结果不仅可用于植物激素生态适应对策的分析和诠释,丰富克隆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内容,还可为中国沙棘克隆生长的人工调控提供理论依据。(1)中国沙棘的生长量(树高、地径、冠幅)和生物量(种群、地上、地下生物量)对外源植物激素的响应均符合二元二次回归方程及产量反应曲面,如:树高增幅方程Y=17.179+0.26I+0.41F-0.0009I2-0.002F2+0.0003IF说明激素对中国沙棘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随着激素用量的增加,种群生长量、种群及其构件生物量的增幅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因为当激素用量超过某一范围时,其就会成为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此后激素的增加不但不能促进植物及其种群的生长,反而会对其生长有抑制作用;效应分析的结果表明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配合喷施的效果要比单施生长素或单施细胞分裂素的效果更好;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各自对生长部位的促进是不同的,生长素对树高的促进作用要比细胞分裂素的大,而细胞分裂素对地径和冠幅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2)中国沙棘的生物量分配在外源植物激素的作用下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以此更好地利用环境资源,维持生长活动。地上各构件(树干、活枝、死枝、叶片)和克隆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对外源植物激素的响应为凸形产量反应曲面(图a),而地下根系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却与之相反呈凹形产量反应曲面(图b)。这是中国沙棘种群在资源获取与储藏利用之间的精细分工,以及在生长与生存之间、繁殖与生长之间的权衡作用的表现。即在出现不利环境时(低激素量),种群加大生物量对地下部分生物量的积累,促进根系的生长以提高种群对不利生境中养分资源利用率;而环境条件处于有利状态时(激素用量较为充足),种群将较多的生物量投资于地上部分的生长,以增大种群占有面积并加大对地上资源的争夺;当激素用量超过极限范围时(即不利环境条件),资源分配倾向于向地下部分转移,以此增强自身竞争能力,最大可能的保持自身物质平衡。(3)木本克隆植物中国沙棘在受到外源植物激素的干扰下,不仅通过调整生物量分配来促进生长,还可通过克隆生长能力来进行调节,即调整它的生态适应对策和繁殖对策,以维持种群稳定性。随着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用量的增加,子株数、克隆器官生物量、克隆器官总长度、克隆器官最高级数、一级隔离者粗度、隔离者总长度、一级隔离者条数、二级隔离者条数和三级隔离者条数增幅等克隆生长参数的增幅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这表明中国沙棘正以克隆生长可塑性和克隆生长格局的变化对激素干扰进行着调节。当激素含量低时和过高时(即不利环境下),子株数量少(种群适合度小),把有限的资源投资在有限的后代上;而当激素含量在有利范围内适当增加时,种群克隆生长能力增加,子株数量增多(种群适合度高),充分利用资源。隔离者长度及其条数的变化表征了克隆生长格局由游击型到集聚型再到游击型的调节过程。试验给出的最佳配比、OP线及合理施量区便可为生产实践提供很好的依据(如图c)。生产者在合理施量区进行喷施激素,不但可以节约激素用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还可以防止因施用量过大而伤害林木,最终以经济的激素用量收获最大的效益。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干旱胁迫对青海野生中国沙棘生理特性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3(23)
- [2].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及杂交子代光合特征比较研究[J].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11(03)
- [3].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sp.sinensis Rousi)的开花特性及风媒传粉距离的检测[J]. 生态学报 2008(06)
- [4].中国沙棘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J]. 青海农林科技 2009(04)
- [5].中国沙棘籽粕中2个新的黄酮苷类化合物[J]. 中草药 2013(01)
- [6].不同品种大果沙棘栽培试验[J].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10(04)
- [7].中国沙棘雌株扦插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20)
- [8].《中国沙棘》一书已出版发行[J]. 沙棘 2008(01)
- [9].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和萘乙酸对中国沙棘雌株嫩枝扦插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11)
- [10].ABT新剂型中国沙棘扦插育苗[J]. 青海农林科技 2009(02)
- [11].核型分析技术在沙棘品种进化研究中的应用[J].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 [12].青海野生中国沙棘P5CS基因的扩增及序列分析[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4(05)
- [13].西宁地区大果沙棘不同基质苗木繁殖试验[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14].高寒干旱山区大果沙棘适应性研究[J]. 防护林科技 2008(06)
- [15].中国沙棘适生立地条件调查研究[J]. 青海农林科技 2009(03)
- [16].中国沙棘(♀)×蒙古沙棘(♂)杂种F_1重要选种性状表型多样性与选优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12(01)
- [17].中国沙棘雌株扦插育苗试验[J]. 青海农林科技 2010(03)
- [18].乌什 新疆核桃基地 杏子基地 中国沙棘之乡[J]. 新疆林业 2009(04)
- [19].西部中国沙棘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空间特征及其气候意义[J]. 中国沙漠 2009(05)
- [20].中国沙棘染色体的染色和制片技术[J]. 青海农林科技 2010(03)
- [21].沙棘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分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22].我国沙棘药用历史记载及药品开发现状[J].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12(04)
- [23].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不同栽植措施对造林成效的影响[J].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09(03)
- [24].中国沙棘扦插育苗中的几种处理方法对成活率影响的研究[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8)
- [25].灌溉对中国沙棘雌株叶、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分析[J].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09(02)
- [26].中国沙棘地膜扦插育苗研究[J]. 绿色科技 2013(09)
- [27].“印第安夏”和中国沙棘营养分析及加工评价[J].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11(01)
- [28].不同沙棘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J]. 中国沙漠 2011(05)
- [29].中国沙棘不同造林模式生态经济林营造试验[J]. 青海农林科技 2009(03)
- [30].不同温度下中国沙棘种子的萌发策略[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