铈硅复合材料论文-王广周,侯东,王广克,聂京凯,王磊磊

铈硅复合材料论文-王广周,侯东,王广克,聂京凯,王磊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铈硅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隔声材料,聚碳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隔声性能,平均隔声量

铈硅复合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王广周,侯东,王广克,聂京凯,王磊磊[1](2019)在《聚碳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隔声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隔声材料是治理噪声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采用双螺杆挤出法制备聚碳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损耗因子和隔声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纳米填料二氧化硅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提高,损耗因子峰值逐渐降低,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阻尼温域均向高温方向移动,阻尼温域变宽;5 mm聚碳酸酯基体材料的计权隔声量为24.4 dB,加入纳米二氧化硅填料后复合材料隔声性能有明显改善,在纳米二氧化硅添加量为3 phr时,复合材料隔声性能达到最大,计权隔声量达到为27.5 dB;填料粒径对于复合材料隔声性能影响不大,随着纳米填料粒径增加,复合材料隔声性能有轻微降低。(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9年11期)

徐永建,刘燕,雷凤,段叶荣,李伟[2](2019)在《竹浆黑液碳化法制备木质素-二氧化硅复合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分离黑液木质素并同步除硅是黑液除硅、消除碱回收系统硅干扰,以及木质素高值化利用的途径.本文研究了竹材制浆黑液碳化法制备木质素-二氧化硅(SiO_2)复合材料.考察pH值、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木质素-二氧化硅复合材料产率的影响,并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H值为7,反应温度为60℃,保温时间为0.5 h的条件下,木质素-SiO_2复合材料的产率最大,达19.07%.(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余响林,刘佳俊,王哲,雍定利,黎俊波[3](2019)在《洋葱状介孔碳/硅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123作为模板剂,低相对分子质量酚醛树脂为碳源,正硅酸四乙酯为硅源,绿色无毒的表面活性剂Span80为扩孔剂,通过调整酚醛树脂及扩孔剂的用量,利用水热法制备出一系列功能性洋葱状介孔碳/硅复合材料。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氮气吸附-脱附等分析方法对洋葱状介孔碳/硅复合材料的颗粒形貌、粒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扩孔剂Span80用量为0.4g,低相对分子质量酚醛树脂用量为1g、2g、3g时,合成的复合材料呈球形颗粒状,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洋葱状形貌最佳,孔径在3~5nm之间,分布均一。洋葱状介孔碳/硅复合材料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属于Ⅳ型等温线,滞后环为H2型滞后环,孔结构呈墨水瓶状。在最佳吸附条件下,洋葱状介孔碳/硅复合材料对罗丹明B和甲基橙染料的去除率均高达99%以上。(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10期)

翟红艳,刘璐璐,郝健[4](2019)在《新型氟硅复合材料及其在电子防水领域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进行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乙烯基叁乙氧基硅烷等单体的自由基共聚,制备出性能优良的新型氟硅聚合物,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研制了专门用于PCBA板及电子产品整体防水专用的MPTP-01型镀膜剂。依照电子产品防水涂层相应检测指标,检测结果表明,MPTP-01型镀膜剂用作电子防水镀膜具有透明超薄、操作简单且快速固化、镀膜可被快速洗脱、不影响电子元器件散热等特点;同时,镀膜具有优异的憎水、疏水、耐候、耐恶劣环境等性能特点,解决了现有电子防水材料防水、防潮及耐候效果不理想等行业难题。(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9年08期)

张紫岩[5](2019)在《形状记忆聚酰亚胺/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形状记忆聚酰亚胺(SMPI)作为形状记忆材料中的一颗新星,拥有高分子聚酰亚胺(PI)独特的性能,如热稳定性强、高强度、高模量、耐辐射等性能,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具有对抗紫外线的光学性能、抗老化性、增强性、耐磨性和耐化学性等优点,可用于材料改性。本文将形状记忆聚酰亚胺与纳米二氧化硅相结合,制备出形状记忆聚酰亚胺/二氧化硅复合材料,以期结合聚酰亚胺与二氧化硅两者的优势,使复合材料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有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前沿领域。本文通过直接引入法和间接生成法制备了形状记忆聚酰亚胺/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直接引入法是通过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疏水化改性得到疏水二氧化硅(A-SiO_2),增强了无机相与有机相之间的界面作用。将A-SiO_2加入至合成的聚酰胺酸(PAA)前驱体中,高温固化交联,成功制备出SMPI/A-SiO_2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引入A-SiO_2制备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形状记忆行为的响应时间明显缩短62.6%。磨损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增强,当复合材料中A-SiO_2为10 mass%时,磨损率为1.67×10~(-9)g.N~(-1.)r~(-1),相比改性前降低了72%,粘着磨损程度明显减轻。目前,关于有色聚酰亚胺的制备多采用加入有机染料的方法。在本文中采用间接生成法对形状记忆聚酰亚胺进行颜色调节。通过有机酸与不同硅源合成着色剂,对聚酰亚胺基体进行颜色改性,制备出颜色可调形状记忆聚酰亚胺薄膜(CSMPIs)。此种方法制备的CSMPIs,颜色调节明显,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廉且具有普适性。对CSMPIs进行表征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CSMPIs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性能,形状固定率R_f和形状回复率R_r均为100%。并且着色剂的加入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SMPI的力学性能和热机械性能,并且CSMPIs的磨损率降低70.84%,均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陈广美,汪志坤,吴立霞,黄毅萍[6](2019)在《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原位聚合伴随溶胶-凝胶进行的过程,合成了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PUA)/纳米Si O2(PUAS)复合乳液。通过纳米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仪等技术手段表征了复合乳液及胶膜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纳米Si O2能够均匀地分散在复合材料中,随着原料中前驱体正硅酸乙酯(TEOS)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乳液粒径有所增大,胶膜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明显提高。当TEOS质量分数为8%,胶膜拉伸强度达到16. 8 MPa,邵氏硬度A达到94,最大分解速率温度提高到416℃,且胶膜耐水性明显改善,吸水率降低到2. 1%。(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9年05期)

蔡辉[7](2019)在《多孔硅基复合材料和石墨烯/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锂电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普及和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高能量密度和大倍率性能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硅作为典型的合金型负极材料,在已知的锂离子电池负极中具有最高的理论比容量(4200 mAh·g-1),被认为是下一代理想的负极候选材料。但是由于硅充锂时较大的体积膨胀效应和较低的导电率,导致充放电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较差,因此限制了硅基负极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应用。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硅的多孔化和石墨烯包覆是两种可行的技术途径。前者可以为硅的体积膨胀提供充足的内缓冲空间,从而显着提高循环稳定性。后者依赖于石墨烯优异的导电性,可以显着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其网状结构也可以承载硅的膨胀,抑制粉化脱落。本论文在系统调研国内外多孔硅粉制备和石墨烯包覆生长的研究进展基础上,围绕制备方法的简便易行和成本的降低,制备工艺的优化和电池电化学性能的提升,采用铜银双原子金属辅助化学腐蚀法(Metal-assisted chemical etching,MACE)、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高能球磨法、高温热氧化法等制备工艺,分别制备出碳包覆多孔硅粉(Porous Silicon/C,PSi/C)和石墨烯氧化硅双重包覆硅粉(Si/SiOx/G)两种复合材料,并考察了它们的形貌,结构,电化学等性能,制备了相关的原型器件,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如下:(1)创新性地提出将铜银双原子MACE法应用于多孔硅粉的制备。该工艺的优势在于依靠铜银双原子的协同机制,既可以减少了 Ag的使用,降低成本,又可以弥补Cu辅助腐蚀结构不均匀、孔洞不够深入的缺点。研究发现,反应温度和双氧水浓度的变化均会对多孔硅粉的形貌产生显着影响。确定恰当的腐蚀参数后,采用高能球磨法进一步缩小粒径,并采用CVD法实现无定形碳的包覆,从而制备出PSi/C复合材料。得益于硅的多孔化和硅碳包覆,该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并表现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2)创新性地提出先高温热氧化法在硅粉表面生长纳米级氧化层,然后以甲烷为碳源,采用CVD法在二氧化硅层表面生长石墨烯的方法实现硅和石墨烯的复合,制备出Si/SiOx/G复合材料。该工艺的原理为CH4在高温下将Si02还原成SiOx,为石墨烯生长提供催化点位,同时OH-作为一种温和氧化剂促进石墨类碳形成石墨烯,并抑制SiC的形成。该复合材料中间层的SiOx可以有效抑制Si的体积变化,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外层的石墨烯可以有效提升复合材料的导电性,提升倍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300次后,比容量仍维持在1380 mAh·g-1以上,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5-10)

倪然[8](2019)在《基于棒状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多模光学探针的制备及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疾病诊断、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然而,传统的单模纳米生物检测技术面临准确性不足、检测范围窄等瓶颈问题,多模纳米生物联检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合理设计多模纳米生物探针,避免信号间的串扰并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实现高效多模生物联检的关键。本文以棒状纳米二氧化硅的形状编码和红外特征吸收为基础,与荧光、磁性等功能材料复合,构建多模纳米光学探针并将其用于多模生物联检。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了类皮克林乳液合成体系,利用上转换纳米粒子作为固体表面活性剂,制备了不同长径比的上转换纳米粒子@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棒并分析了其生长机理。开发了基于上转换纳米粒子@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棒的多模式免疫检测策略:利用其各向异性形状编码,在光学显微镜下实现了对待测物的快速筛查及半定量检测;利用二氧化硅的红外光谱指纹信号与上转换纳米粒子的荧光信号,提高了检测结果输出的信息通量和检测灵敏度,拓宽了检测范围。检测下限可达到400 fM,线性检测区间为500 fM-500 nM。同时,利用信号之间的相互验证,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信度,避免了假阳性结果的出现。(2)改进了类皮克林乳液体系,合成了四氧化叁铁纳米粒子@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棒。以其特征红外吸收和形状编码为基础构建了多模纳米光学探针。通过探针独特的形状编码,在光学显微镜下对待测物进行快速筛查。利用磁性材料在外磁场下快速富集的特性,消除造成检测结果误差的“咖啡环”现象,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克服检测过程中固-液界面间的扩散势垒和界面效应,提升检测灵敏度,缩短检测时间。在磁场的辅助下,检测下限降低到920 fM,线性区间扩大为1 pM-50 nM,检测时间从2小时缩短到3分钟。(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毛金翔[9](2019)在《氮掺杂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制备及储锂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多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是石墨材料,但是其理论比容量只有372 m Ah/g,不再满足人类社会对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的要求。二氧化硅的理论比容量为1965 m Ah/g,并且天然二氧化硅在地壳中储量丰富,因此二氧化硅有望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二氧化硅材料本身导电性较差,并且在循环充放电过程中二氧化硅极易发生体积膨胀,导致其电池容量快速衰减,因此碳包覆被认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本文中,首先采用改进的St?ber法,以正硅酸四乙酯为硅源,氨水为催化剂,通过控制反应体系规模、正硅酸四乙酯加入方式、氨水用量以及反应时间等实验因素,成功制备出高产的、粒径可控的、单分散性的球形二氧化硅纳米粒子。通过XRD、FTIR以及FESEM等方法对样品分别进行了微观结构与形貌分析,其结果表明:在改进的St?ber法中硅源采用逐滴滴加方式与增大反应体系规模均能够显着高样品产率,并且样品的微观形貌良好;随着逐渐增大浓氨水用量,所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逐渐增大;随着反应时间不断延长,所获得的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更光滑、粒径分布更窄,并且当反应时间增加至6 hour时其样品产率基本达到最大值。然后采用氮源的模板限域法,选择不同氮源、不同碳源与所制备纳米二氧化硅混合,通过高温热处理合成不同氮掺杂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通过微观形貌、成分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等表征方法证明:采用二氰二胺、无水葡萄糖分别作为氮源、碳源所合成氮掺杂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2A/g电流密度下循环500圈后,其可逆比容量仍保持在254 m Ah/g左右。最后,通过改变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添加量以及粒径大小,进一步探究其复合物的储锂机制。结果证明:当选取适量纳米二氧化硅进行碳包覆时,碳层不仅可以高材料导电性还可以对二氧化硅的体积膨胀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此外,随着所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不断减小,在大电流冲击后其复合材料的可逆比容量能够迅速恢复甚至高于初始比容量,具备优异的倍率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李常青[10](2019)在《木质素多孔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孔碳材料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高比表面积、高导电性、结构稳定等特性,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储能领域。木质素是一种富含芳香环的可再生天然高分子,碳含量高达50~60%,是制备多孔碳材料的理想前驱体,然而,对木质素直接碳化会导致其结构发生严重的塌陷和团聚。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纳米二氧化硅(SiO_2)具有高比容量、高倍率、结构稳定和储量丰富等优点,但是其充放电过程中严重的体积膨胀和聚集效应造成容量大幅衰减。将纳米SiO_2与木质素碳复合,能够抑制SiO_2的体积膨胀和聚集效应,同时以纳米SiO_2为模板使木质素碳形成多孔结构,可制备出一种高容量、高倍率、循环稳定的负极材料,有望满足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需求。因此,木质素多孔碳(LPC)与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储锂性能及相关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以粒径为30 nm的SiO_2颗粒为活性物质和模板,以来源于制浆造纸黑液的工业碱木质素为原料,采用混合溶剂热反应,结合碳化和碱洗去模板工艺,制备了系列LPC、木质素多孔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LPC/SiO_2)。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组成和结构特性,所制备的LPC和LPC/SiO_2均表现出了优异的储锂性能。主要结论如下:(1)在LPC/SiO_2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纳米SiO_2的分散是影响其性能的关键。为此,本文将碱木质素进行改性形成带正电的季铵化碱木质素(QAL),通过静电作用与负电性的纳米SiO_2进行乙醇-水混合溶剂热反应,制备了一系列结构稳定、均一的季铵化碱木质素/二氧化硅复合物(QAL/SiO_2),粒径约为30 nm的SiO_2颗粒均匀分布在木质素叁维网状结构中,其与QAL分子之间存在静电作用、氢键作用、Si与π电子云的相互作用力以及形成少量的Si-O-C键。(2)以具有不同SiO_2含量(10~60 wt%)的QAL/SiO_2作前驱体,经过碳化并碱洗除尽SiO_2模板后,制得具有不同孔道形貌的系列LPC,其比表面积及孔容积分布范围为292~1107 m~2·g~(-1)和0.25~2.53 cm~3·g~(-1),随着SiO_2用量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孔径集中在20~30 nm。当前驱体中SiO_2含量为50 wt%时,LPC-50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1107 m~2·g~(-1))和最发达的介孔结构(2.53 cm~3·g~(-1)),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表现出最优的循环性能,在200 mA·g~(-1)下,经100次循环后达521 mAh·g~(-1),为商用石墨负极材料的1.4倍,在1 A·g~(-1)大电流密度下,嵌锂容量达289 mAh·g~(-1)。EIS结果表明,SiO_2模板的添加增大了LPC的电荷转移阻抗(R_(ct)),减小了锂离子扩散系数(D~+_(Li))。(3)利用SiO_2作活性物质兼具模板剂,以SiO_2含量为50 wt%的QAL/SiO_2为前驱体进行碳化并碱洗除去部分纳米SiO_2,通过控制碱洗时间,制备了具有不同SiO_2含量(39.5 wt%、20.9 wt%、9.9 wt%)的系列LPC/SiO_2复合材料(LPC/SiO_2-39.5、LPC/SiO_2-20.9、LPC/SiO_2-9.9)。经TEM及SEM表明,LPC/SiO_2具有均一、丰富的介孔结构,其内部均匀分散着粒径约30 nm的SiO_2颗粒。随着SiO_2含量减少,LPC/SiO_2的比表面积由559 m~2·g~(-1)增至887 m~2·g~(-1),孔容积由0.82 cm~3·g~(-1)增至1.75 cm~3·g~(-1)。其中,LPC/SiO_2-9.9在100 mA·g~(-1)电流密度下具有最优的循环性能,经100次循环后嵌锂容量为731 mAh·g~(-1),在5 A·g~(-1)超大电流密度下经1000次循环后嵌锂容量仍有233 mAh·g~(-1)。EIS结果表明,SiO_2与木质素碳复合后R_(ct)大幅减小,为90.4~317.5Ω,D~+_(Li)大幅增加,为2.53×10~(-16)~5.02×10~-1515 cm~2·s~(-1)。通过XPS分析,复合材料中SiO_2的主要储锂机理为先与Li~+发生转化反应生成不可逆产物Li_2O、Li_4SiO_4及Si后再通过Si与Li~+进行可逆的合金化反应。该成果为制备一种高比容量、高倍率、循环稳定、成本低廉、绿色环保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25)

铈硅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离黑液木质素并同步除硅是黑液除硅、消除碱回收系统硅干扰,以及木质素高值化利用的途径.本文研究了竹材制浆黑液碳化法制备木质素-二氧化硅(SiO_2)复合材料.考察pH值、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木质素-二氧化硅复合材料产率的影响,并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H值为7,反应温度为60℃,保温时间为0.5 h的条件下,木质素-SiO_2复合材料的产率最大,达19.0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铈硅复合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王广周,侯东,王广克,聂京凯,王磊磊.聚碳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隔声性能研究[J].高压电器.2019

[2].徐永建,刘燕,雷凤,段叶荣,李伟.竹浆黑液碳化法制备木质素-二氧化硅复合材料[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9

[3].余响林,刘佳俊,王哲,雍定利,黎俊波.洋葱状介孔碳/硅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9

[4].翟红艳,刘璐璐,郝健.新型氟硅复合材料及其在电子防水领域的应用研究[J].塑料工业.2019

[5].张紫岩.形状记忆聚酰亚胺/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6].陈广美,汪志坤,吴立霞,黄毅萍.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J].应用化学.2019

[7].蔡辉.多孔硅基复合材料和石墨烯/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锂电池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9

[8].倪然.基于棒状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多模光学探针的制备及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9

[9].毛金翔.氮掺杂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制备及储锂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10].李常青.木质素多孔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标签:;  ;  ;  ;  ;  

铈硅复合材料论文-王广周,侯东,王广克,聂京凯,王磊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