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姑开苗族彝族乡安坪小学,553311)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关注。而幼儿园并不属于义务教育所涵盖的范围,其与正常的学习历程的差别较大。因此,幼升小无疑是每个小学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了。数学学科又是一个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并且开发学生思维的学科,由此可见,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作用十分特殊。基于此,本文将对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进行介绍。
关键词:幼升小;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能力的不断提升,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因此,无论是幼儿教学还是小学教学都应当加大重视程度。尤其在幼小衔接下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学作为一个重要的锻炼逻辑性的科目,更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
一、幼升小衔接的内涵
从促进幼小衔接的主体这一角度来看,推进的过程是一个双向的历程。也就是说,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过程中,幼儿园以及小学学校都具有相应的责任与义务。从教育任务这一角度来看,幼儿教育应当注重对儿童学习能力以及与其他儿童相处能力的提升,为儿童在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从学生入学后所面临的问题来看,在学生入学后所产生的过渡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生活问题,学校都应当提出相关的策略对其进行解决[1]。使小学生能够摆脱社会问题、学习方式差异化、学习环境差等问题,从而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环境的一致性与和谐性。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的差别
(一)课程内容设置的差别化
通常来说,在幼儿园的数学学习中,多注重对儿童计算能力、识别数字能力以及数数能力的提升。而在小学的数学教育中,除了会让小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以外,还会对数学科目中的平面几何、空间几何、概率统计以及实际应用等模块进行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方式不同
在幼儿园的数学教学当中,教师通常会带领儿童举行相关的活动或者是以游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而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当中,课程内容相对于幼儿园的内容来说更多,学习任务也要比幼儿园时的任务重[2]。因此,小学时期的教师的教育方式会更加的正式,同时对学生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小学生也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的学习当中,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的不同
在幼儿园的教学当中,由于幼儿具有着活泼、好奇以及好玩的性格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为主。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的通常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现学生对数学的灵活运用。
三、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低、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
目前来看,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这一阶段,多数学校以及教师对其重视度不高。其只是对自己所应完成的工作进行了了解,却忽略了对幼升小学生的性格与兴趣的了解,这便导致教学方式无法寻找到一个均衡点,无法为教师与幼升小学生提供双向服务[3]。同时,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小学教师与小学生也缺乏最基本的沟通。这都使得教学方法不够有效、不够全面。
(二)教学方式较为传统,缺乏创新。在小学教学中,教学模式多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在其中融入创新因素。只是老师一味的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但在这个年龄的学生往往存在着心智不成熟、好奇心强以及活泼好动等性格特点。因此,多数的学生都无法专心的听讲,对知识的学习十分困难。由此可见,该种学习方法并不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
四、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加强交流沟通,提高重视程度
为了改变教学体系中所存在的忽略学生感受,盲目进行教学的现象。幼儿园与小学的教师应当增加交流,至少应当做到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进而还应当对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兴趣等进行了解。同时,教师还需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以便于对学生性格的掌握,从而为开展更加良好的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悉心指导学生学习
对于幼儿园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智并不是十分成熟,对知识的认知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在这一阶段的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讲课的过程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4]。例如,在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的第六课认识图形这一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不同形状的彩色模型,对学生进行讲解。也可将橡皮泥带到课堂,进行手工捏造不同的图形。如此一来,便能激发学生对于认识图形的兴趣,增强其对不同图形的记忆。
结语
幼小衔接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应当引起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的重视。而数学作为一门必修的课程,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道路进行引领。
参考文献
[1]黄露.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7.
[2]彭英加.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12:147-148.
[3]徐丽丽.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4]王梓杨.“双向衔接”视角下儿童入学准备现状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