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下的江河源区水文和能量过程成为维系江河源区作为“中华水塔”的控制要素,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江河源区高寒生态系统的水文和水热过程平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论文探讨了江河源区气候变化,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利用SWAT模型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对黄河生态源区径流过程的影响。在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分别选择典型的小流域,进行水文、能量和生态过程各环节不同时期的实验和观测,开发了一个耦合水热过程的分布式冻土水文过程模型,基于定点和模型观测数据探讨大气、土壤与植被水热传输与交换(SVAT)及流域水文过程。1.江河源区的降水整体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降水增加量4.3mm/10年;黄河源区南区的8个站点存在降水量下降的趋势,而其他站点的降水量增加;降水变化跟海拔的关系不明显。江河源区及周边气温存在着明显增高的趋势,平均气温增幅为0.318℃/10yr,高于整个青藏高原整体的增幅水平,气温变化与海拔之间的关系不明显。作为江河源区最重要的生态系统草地,20世纪中期特别是1986年以来高覆盖草地的面积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减弱;而低覆盖草地的面积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水域系统退化中,湖泊的萎缩主要发生在长江源区,而河流的萎缩主要发生在黄河源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黄河生态源区流量减少的速度越来越快,以玛多站最为明显;同时汛期的洪峰减少速率小于基流。研究表明,LUCC对流量变化的影响平均为19%,对枯水期的影响较大,为28%左右。2.在多年冻土区,径流过程存在春汛和夏汛两个明显的汛期,春汛由降水、积雪融化和冻土活动层融化水组成,而夏汛主要由降雨组成,春末夏初(5-6月)和秋季(9-10月)的径流系数远高于年均值,有些甚至超过了1,夏季径流系数较小。通过在风火山流域的实验研究表明,SRM融雪径流模型可以成功地应用于该地区。模拟结果表明:在气温升高2℃情况下,流域积雪消融期明显提前,改变了径流在时间分布上的原有形式,整个水文过程线在时间上明显前移。在降水增加和减少10%的情况下,流域融雪径流量也随之不同程度的增加和减少,则当降水增加或者减少10%时,其峰值有较明显的变化。冻土水文模型对土壤温度的模拟的整体模型效率系数达到了0.85以上,模拟的径流的模型效率系数达到了0.731。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模拟表明未来气候在温度增加1℃和降水增加10%的情境下,蒸散发增幅最大,比现在提高8.1%;温度不变,降水量减少10%,蒸散发减幅最大,比现在减少3.1%。不同植被盖度下的模拟表明,植被盖度的退化,使得蒸发量减少,径流增加,同时径流组成发生了变化,地表径流的比例增大,壤中流的比率减少。3.随着植被盖度的降低,冻结过程和融化过程变得迅速,季节冻土冻结开始时间和多年冻土活动层的融化开始时间显著提前,从而形成了季节冻土冻结深度积分增加而多年冻土活动层冻结深度积分减少两种相反的趋势。冻结期负等温线和未冻结期正等温线的最大侵入深度和持续时间随着盖度的降低而增加;但季节冻土融化期温度≥10℃等温线却随植被盖度的降低而减小,季节冻土冻结期温度≤5℃等温线对植被盖度的响应不明显。多年冻土活动层土壤剖面在40cm和120cm左右都存在着高含水层,70cm左右为低含水层;季节冻土在10cm和80cm左右为高含水层,30cm左右为低含水层。植被盖度的降低,导致多年冻土活动层土壤剖面20~60cm土壤水分减少,60~120cm土壤水分含量在除了冻结期外的三个阶段而增加;而季节冻土整个土壤剖面的水分含量随植被盖度的降低而减小。基于冻土水文模型的模拟表明,植被盖度的退化,吸收的能量减少,净辐射减少。潜热减少,地热的绝对值增加,从而促使了深层冻土的融化和活动层厚度的增加。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江河源区的湿地退化现状与驱动力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9(04)
- [2].江河源区沙漠化研究进展与展望[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07)
- [3].三江源记之四 高原之上[J]. 森林与人类 2020(04)
- [4].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序列土壤粒径分布及其分形维数[J].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3)
- [5].近50年江河源区云量特征分析[J]. 青海科技 2011(06)
- [6].长江黄河源区牧民收入与交通发展水平的关联性研究[J]. 干旱区地理 2014(06)
- [7].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序列上“秃斑”连通效应的元胞自动机模拟[J]. 生态学报 2012(09)
- [8].江河源区休牧育草与生态畜牧业系统偶合初探[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0(03)
- [9].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序列秃斑热岛效应研究[J]. 中国草地学报 2015(01)
- [10].江河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受损原因、特征及机理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9(18)
- [11].川西北江河源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动态演变[J]. 地理空间信息 2017(05)
- [12].荒门(节选)[J]. 绿叶 2014(10)
- [13].江河源区人工草地植物群落和土壤酶活性变化[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0(05)
- [14].川西北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J]. 湖北农业科学 2018(09)
- [15].青藏高原江河源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环境的影响[J]. 山地学报 2012(04)
- [16].江河源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征研究[J]. 土壤通报 2010(02)
- [17].江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秃斑与鼠洞的分形特征[J]. 草地学报 2010(04)
- [18].长江黄河源区气候变化及植被生产力特征[J]. 山地学报 2008(06)
- [19].川西北江河源区草地退化遥感监测研究[J]. 测绘科学 2015(07)
- [20].基于环境变化的江河源区人口重心转移研究——以果洛州为例[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21].基于MODIS的川西北江河源区草地退化状况时空分析[J].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18(02)
- [22].气候变化对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水文效应[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9(04)
- [23].江河源区高寒草地畜牧业生态效率及影响因素[J]. 中国环境科学 2017(01)
- [24].基于云模型的江河源区降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4(08)
- [25].青藏高原江河源区干湿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水电能源科学 2017(02)
- [26].源远流长(上)[J]. 绿叶 2018(06)
- [27].刈割对江河源区混播草地牧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10(01)
- [28].基于RUE与NDVI的人类活动对牧区植被变化干扰强度的研究——以川西北江河源区为例[J]. 湖北农业科学 2018(23)
- [29].长江黄河源区湿地分布的时空变化及成因[J]. 生态学报 2015(18)
- [30].生态学[J]. 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