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310012
摘要:装饰木构件作为中国建筑的象征,是中国的代名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以美妙而具有艺术价值的建筑构造闻名于世,并广泛的影响着临近国家的建筑风格。空间中不同位置的结构构件通过榫卯的搭接,造就了木结构建筑,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且经久不衰。本文就装饰木构件在室内设计中的流变与创新做以探讨研究,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装饰木构件;室内设计;流变;创新
1装饰木构件的概述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装饰的含义是起修饰美化作用的物品,比如装修效果图造型的轮廓和雕刻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之更美观。《辞源》中的解释为“装者,藏也,饰者,物既成加以文采也”。指的就是在其物体表面进行纹样的刻画、色彩的涂饰,从而进行装饰,达到美化物体的效果。本文所研究的木构件是指以梁、柱构件为主的室内构件,作为木结构建筑中一个独立的受力单位体,在建筑物中起到承重、支撑的功能,可以是原生态的存在,也可对其表面进行装饰,来表达人们的意向以及审美观念。
建筑在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之后,随着人们思想境界的提升,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建筑表达的精神世界也有了一定的期望。从原始时代时期开始,人们对建筑精神表达的渴望便随之产生,例如宏伟宫殿的红墙黄瓦,来表现其庄重、肃穆,寄托天子的皇权和国家昌盛的愿望;而文人墨客的府邸则是要曲径通幽、流水潺潺,表达内心的一种平静、淡然,与世无争的隐士情怀;佛庙道观等好似寄托精神与灵魂的合二为一。
2装饰木构件在室内设计中的功能流变
2.1空间功能流变
空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三维的概念。这里我们所要说的空间是由界面围合所形成的室内空间,是为人所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功能和需求,是一个活动的、可分割的空间。
2.2结构功能流变
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体系是木构架结构体系,其骨架的形式主要包括梁、柱、檩、枋、椽以及其他附属构件。其结构方式主要是在柱顶架梁,在梁上重叠数层童(瓜)柱和梁,然后在梁上立主脊童(瓜)柱,最后在梁头架檩,檩上布椽,进深方向由枋相连(图1)。
图1木构结构体系详图
2.3装饰功能流变
建筑在功能上具有双重性,即物质与精神。中国传统建筑在不同建筑类型的构造布局和表现形式上都是大同小异的,若想凸显建筑的精神和思想,只能依靠依附于建筑构件上的装饰,如在构件上进行雕刻、彩绘等。装饰是建筑艺术表现手段之一,并且随着一个时代艺术文化的不同而演变。建筑本身就是一种具有物质功能的造型实体,又是物质文化的一个载体,具有多重的状态,而非单一的、一成不变的。从早期的在木构件上以丝麻织品进行包裹的装饰手法,到木构上涂饰颜色及花纹。进而提出了美观的要求,刷饰各种颜色的图案。单独拥有颜色,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在木构上雕刻,也成了一种习惯。
3装饰木构件在室内设计中的形式流变
3.1尺度的流变
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各个部位及构件之间的比例关系,构成了传统古建筑设计和施工的固定法则。千百年来,古代的建筑师严格遵循着这些法则进行建筑实践,建造了无数形态各异、风格统一的建筑。建筑上的模数制和定型化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建造标准。模数是既定的测量尺寸的单位,在尺度的变化中起到增值单位的作用,现代建筑设计中常采用三种模数,即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和分模数。古建筑中的长度度量采用“里、丈、尺、寸、分”。
3.2造型的流变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构造与构件,造型与装饰是缺一不可的。建筑的落成是集多种智慧和巧妙的组合而成的,其造型与结构的关系更类似于衣服和骨骼,木构件造型的形态源自于结构的构成,而装饰又如衣服的图案,既寄托了人类的精神思想,又丰富了建筑的空间层次感。
3.3纹样的流变
纹样是中国各个时期的劳动人民为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崇拜而产生的,顺应着历史朝代、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发展而变更。其内容丰富多样,形态各异,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性,是人们对于美的欣赏的提升。中国传统构建中的雕梁画栋就是在梁柱构件上所雕刻、绘制的纹样,在突出装饰的前提下,也是人们的寄托和愿望,其意义非同寻常。
4装饰木构件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
事物本身具有一些特定的性质,创新则需要结合这种特质来创造和发展。创新离不开对传统的遵循,但又有其自身需要遵守的原则,它需要有特定的创新点和创新成果,并对其精确的体现,而创新过程和创新点提出的是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辩论的审查及未来的检视。
4.1装饰木构件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原则
《创新学引论》中对原则的定义为:“原则指人们言行的准绳,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基本要求。是客观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内在联系,是人们进一步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28]。创新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准则为创新原则,是对其规律的总结。装饰木构件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原则必须遵循其基本的准则和要求。
4.2装饰木构件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方法
4.2.1装饰木构件在室内设计中组合法创新
大多数创新的成果都是运用组合创新法来获得的,即以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方法,遵循着创新思维方式的逻辑,运用组合或叠加的方式创造出另一种新的形式。这在创新思维中很广泛且常被使用,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组合,只要这种组合或叠加的方式合乎常理并有效果,无论它们是否相关,就会产生一种特别的,出乎意料的结果,而这往往就是创新的成功。
4.2.2装饰木构件在室内设计中移植法创新
在室内设计中,创造学中创新移植法的概念同样适用,即把需要设计的内容通过概念、原理、方法、内容或部件移植到另外一种需要创新的事物之上,从而让其产生不同以往的新形式,同样,装饰木构件在是室内设计中的一直也是如此,把其原理、结构、方法、材料及相关元素运用到新事物、新思维、新方法、新材料、新技术等方面,以此来完成设计的创新。
4.2.3装饰木构件在室内设计中联想法创新
联想法是人们思维活动的一种方式,是将一件事物或者物品联想到另一件事或者物品,受主观意识的控制。通俗点来说,借助想象把事物之间所形似、相连、相对、相关或相通的地方,择其共同之处加以结合,创新设计的基础就是联想,借助联想思维方式,进行发散性思考,得到更多的想法,使设计更加的完善、完美又富有创新。对于装饰木构件这种既具结构性又具装饰性的构件,联想法的使用,可以进行多方面的诠释和展示。
4.2.4装饰木构件在室内设计中反向法创新
反向法就是反向思维方法,是激发思维创造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一种发散性思维方法,其特点是富于变通性和灵活性,但也要求设计师的思维能够灵活地转动,可以延伸到各种不同的方向,设计出来的才是一个好的作品。简单的说,反向法就是先想到事物的结果,索要面对的问题,从而在设计之初就将不足之初进行修改,以达到设计的完善化,且能很好的为人们使用,发挥出设计之初所要达到的目的。
结束语
本篇论文主要论述了装饰木构件从古至今的发展史以及创新的应用,通过剖析装饰木构件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作用和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以朝代的流变为时间轴,从功能、形式、材料与技术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进行归纳总结,最终得出创新的原则和方法,将其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得出装饰木构件在室内设计中的合理性运用及创新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陈祥鹏.中西传统室内装饰构件设计比较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