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创新过程论文-沈波,吴甜

知识创新过程论文-沈波,吴甜

导读:本文包含了知识创新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知识创新,组织记忆系统,Logistic模型,演化仿真

知识创新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沈波,吴甜[1](2019)在《知识创新机制:基于组织记忆动态过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记忆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而组织记忆系统知识量的变化主要来源于组织学习与组织忘记过程,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尚未系统地探究组织记忆过程中的组织学习与组织忘记行为对知识创新机制的影响。本文从组织记忆动态视角,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知识创新的动态机制,并构建了知识创新的动态演进机理模型,最后通过演化仿真分析得出了组织记忆系统中组织学习与组织忘记行为对知识创新的内部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组织学习和组织忘记都会对知识创新产生影响。企业只有充分利用组织记忆系统的内部机制,自发地进行组织学习与组织忘记行为,才能打破知识创新的边界以更大地提升组织知识创新能力。本文从组织记忆动态过程中组织学习与组织忘记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了知识创新机制,丰富并拓展了组织记忆与知识创新研究的理论视角,给出了企业管理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管理评论》期刊2019年09期)

王晓红,徐峰[2](2019)在《知识创新团队内部创造力传导机制研究——基于创新过程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创新过程视角,从个体层面的创新过程投入以及组织层面的程序公正,自上而下地探索了知识创新团队内部创造力传导机制。通过问卷调研获得了分布在49个团队的301对上下级配对数据,并且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方法检验了所提出的假设。结果表明,领导者创造力与员工创造力显着正相关;创新过程投入在领导创造力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并且领导创造力通过创新过程投入影响员工创造力的间接效应受到程序公正的正向调节;当程序公正程度较高时,这一间接效应显着。最后讨论了理论意义与管理实践启示,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期刊2019年01期)

盛宇,李红[3](2018)在《基于微博的知识创新过程实证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博作为一种信息资源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如何利用这一资源进行知识创新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本文在SECI模型基础上,结合微博特点提出微博知识创新过程模型,并提出微博知识创新研究框架。采用问卷调查、焦点小组和观察法获取数据并分析,从实证角度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本文来源于《现代情报》期刊2018年03期)

李伟保[4](2015)在《基于追赶的后发企业研发合作模式及知识创新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兴产业经济国家的发展,后发企业的创新能力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后发企业以实现对发达国家领先企业的追赶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理论和实践表明,与领先企业的研发合作是后发企业实现追赶的一种重要方式,后发企业可以通过研发合作获得领先企业的先进知识,从而快速提高创新能力,加快追赶进程。虽然许多后发企业已经采取了研发合作的方式实施对领先企业的追赶,但相关的理论研究尚不成熟,尤其缺乏对后发企业研发合作的模式以及该模型下后发企业知识创新过程和创新能力提升过程研究。鉴于此,本文围绕装备制造业展开研究,聚焦后发企业如何通过研发合作实现对领先企业的追赶这一核心问题,在两家中国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探索性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基于追赶的后发企业研发合作的模式,并分析该模式的知识链接机理及知识创新过程,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后发企业通过与领先企业研发合作成功实现追赶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本文首先界定了基于追赶的后发企业研发合作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后发企业研发合作模式下的知识创新过程,并基于此构建了全文的理论分析框架。在界定基于追赶的后发企业研发合作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研发合作的流程和环节,明确了研发合作中核心知识与边缘知识的内涵,分析了基于追赶的后发企业研发合作模式的划分及特点,阐述了后发企业研发合作知识创新特点和知识创新的过程,并对研发合作中后发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与追赶的实现做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于追赶的后发企业研发合作模式及知识创新过程分析框架,为后发企业研发合作模式的提出及其知识链接机理和知识创新过程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从合作双方地位关系和合作知识领域两个维度划分了企业研发合作模式的四种类型,利用探索性案例分析得出了基于追赶的后发企业研发合作的模式。在划分企业研发合作类型的基础上指出基于追赶的后发企业的研发合作虽属于“师傅带徒弟”式的合作,但有其特殊性。为了探索后发企业研发合作模式的特殊性,利用两家中国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与国际领先企业合作的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后发企业首先与领先企业在其边缘知识领域进行合作,然后利用知识的溢出作用逐渐渗透到其核心知识领域,并通过对核心知识的吸收、整合和再创造促进后发企业内部的知识创新,进而提高创新能力。由此本文得出了基于追赶的后发企业研发合作的模式——“边缘—核心”型研发合作。为了解释“边缘—核心”型研发合作的内在机理,基于知识链接理论分析了领先企业中边缘知识与核心知识可能存在的链接关系,并从知识地图的视角、运用集合方法演绎了“边缘—核心”型研发合作模式中边缘知识与核心知识的链接机理,最后运用企业实例进行了模拟和验证。在知识链接及其实现工具(知识地图)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领先企业边缘知识与核心知识间可能存在同一性、隶属性和相关性的知识链接关系,从而推动了后发企业从领先企业边缘知识到其核心知识的渗透。运用知识地图和集合方法演绎了后发企业通过分享领先企业的边缘知识,利用边缘知识与核心知识的连接关系,最终得到领先企业核心知识的过程。引入东安与ge公司研发合作的实例,验证了研发合作中边缘知识与核心知识的链接机理。在建立“边缘—核心”型研发合作模式下知识创新过程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对领先企业边缘知识共享、领先企业核心知识溢出和后发企业内外知识整合叁个知识创新的主要阶段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后发企业如何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交流机制以及科学学习与经验学习机制分享领先企业的边缘知识,并强调了知识吸收能力的重要作用;在明确核心知识溢出的条件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边缘知识共享到核心知识溢出的过程,并对核心知识溢出的路径和动力机制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知识整合的平台,并分析了知识整合的过程和机制。通过对后发企业研发合作各个阶段的分析,发现“边缘—核心”型研发合作模式下的知识创新开始于领先企业边缘知识的共享,经过核心知识溢出这一重要阶段,进入后发企业内外知识的整合阶段,这一过程展现了“边缘—核心”企业研发合作模式下知识创新过程的独特特点。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动态角度对“边缘—核心”型研发合作模式下后发企业的追赶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系统模拟分析发现,研发合作过程中合作双方的知识共享量和溢出量经过小幅波动后上升;后发企业知识存量不断增加,创新能力持续提高,逐步缩小了与领先企业的知识势差。然而合作双方的知识势差缩小到一定程度后停止,表明研发合作不是后发企业实现追赶的最终方式,后发企业需要在在研发合作的基础上切实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最后本文基于系统动力学分析结果以及前面叁章的理论分析,提出了后发企业通过与领先企业研发合作实现追赶的策略。后发企业在与领先企业研发合作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掘知识之间的链接关系,保障和促进边缘知识到核心知识的成功渗透;要有意识地增加与领先企业的交流,促进其核心知识的溢出;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为其创新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选择具有适当知识距离的研发合作伙伴是后发企业研发合作成功的前提条件。(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5-12-01)

杜丹丽,何扬,赵洪岩[5](2015)在《供应链知识创新过程演化模型研究——基于服务型制造模式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服务型制造模式下,将供应链知识创新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进行分析,充分强调各阶段对于供应链整体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重要性。将供应链从员工个体、成员企业及供应链整体叁个层面对供应链知识创新的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知识发酵理论与叁螺旋理论创建供应链整体知识创新过程的演化模型,从而从知识的创造与提升两个层面演化知识创新的过程。(本文来源于《情报科学》期刊2015年05期)

李军,程馨梅[6](2015)在《科技型企业项目团队知识创新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型企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科技型企业自身的工作特性使得企业内部多采用项目团队为主要团队合作形式进行知识创新活动。本文对项目团队生命周期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知识创新活动过程与项目团队生命周期的对应关系,并构建了嵌入生命周期的项目团队知识创新过程模型。(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15年01期)

陈伟,周文,郎益夫[7](2014)在《基于集群创新合作网络的知识创新与扩散过程建模及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集群创新合作网络的知识创新和知识扩散过程是集群企业实现创新的关键。为了揭示集群创新合作网络中知识增长绩效的演化规律,探讨不同网络中知识增长绩效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论文构建了知识创新与扩散的过程模型,以东北叁省新能源汽车集群创新合作网络为例,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和仿真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集群创新合作网络的整体知识水平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演化规律;知识增长的演化过程存在突变点,突变时期不同网络中企业知识水平分化的情况决定不同网络知识增长绩效的差异性;知识扩散约束条件是知识创新与扩散过程的关键;实际网络并非知识创新与扩散的最优网络,无标度网络具有知识增长的绩效优势;hub结构和适度的节点度值分布差异性有利于提升知识增长绩效。(本文来源于《运筹与管理》期刊2014年06期)

杨国梁,刘文斌,徐芳,郑海军,李晓轩[8](2013)在《知识创新过程中知识转化与科技政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政策学(SoSP)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科技政策研究的科学性,为建立一个基于证据的科技决策系统提供依据。科技政策的制定依据涉及面很广,包括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现行政治运行逻辑、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等因素。从知识创新过程的角度出发,形成了知识创新过程的概念模型,并据此展开SoSP的研究内容。其中,知识转化是知识创新的重要环节之一。SoSP在知识转化阶段的研究工作可以从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的展示、态势描述、规律的探索、绩效的比较和异常的分析等方面开展,具体可从3E的角度进行考察。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知识转化阶段的SoSP研究工作进行了分析,提出若干研究方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期刊2013年12期)

王玉梅,罗公利[9](2013)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知识创新与人才成长耦合演化机理、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技术创新、知识创新、人才成长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个并行的、互嵌的过程。以技术创新为载体,分析在技术创新不同阶段上的知识创新,以及人才成长耦合演化的机理。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知识创新与人才成长耦合演化的模型,揭示出企业技术创新、知识创新、人才成长叁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规律。从投入、产出两个维度给出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知识创新与人才成长耦合演化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复合DEA方法对食品饮料企业、计算机网络及通讯企业、家电电子企业、医药生物企业等4类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创新与人才成长耦合演化情况进行了横向评价比较。(本文来源于《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13-11-08)

刘战航,王刚[10](2013)在《基于内部化视角的知识创新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并分析了Nonaka的知识创新过程(SECI)和Scharmer双重螺旋模型,从内部化这个视角为出发点对知识创新过程做了重新认识,最后得出了知识创新的内部化知识创新链,认为内部化是整个知识创新过程的启动过程和调节过程。(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3年08期)

知识创新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创新过程视角,从个体层面的创新过程投入以及组织层面的程序公正,自上而下地探索了知识创新团队内部创造力传导机制。通过问卷调研获得了分布在49个团队的301对上下级配对数据,并且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方法检验了所提出的假设。结果表明,领导者创造力与员工创造力显着正相关;创新过程投入在领导创造力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并且领导创造力通过创新过程投入影响员工创造力的间接效应受到程序公正的正向调节;当程序公正程度较高时,这一间接效应显着。最后讨论了理论意义与管理实践启示,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知识创新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沈波,吴甜.知识创新机制:基于组织记忆动态过程的分析[J].管理评论.2019

[2].王晓红,徐峰.知识创新团队内部创造力传导机制研究——基于创新过程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9

[3].盛宇,李红.基于微博的知识创新过程实证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J].现代情报.2018

[4].李伟保.基于追赶的后发企业研发合作模式及知识创新过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5].杜丹丽,何扬,赵洪岩.供应链知识创新过程演化模型研究——基于服务型制造模式下的分析[J].情报科学.2015

[6].李军,程馨梅.科技型企业项目团队知识创新过程研究[J].东岳论丛.2015

[7].陈伟,周文,郎益夫.基于集群创新合作网络的知识创新与扩散过程建模及仿真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4

[8].杨国梁,刘文斌,徐芳,郑海军,李晓轩.知识创新过程中知识转化与科技政策学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

[9].王玉梅,罗公利.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知识创新与人才成长耦合演化机理、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C].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2013

[10].刘战航,王刚.基于内部化视角的知识创新过程研究[J].商.2013

标签:;  ;  ;  ;  

知识创新过程论文-沈波,吴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