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合传动分析论文-张宏斌,郭建华,曹忠亮,志东

啮合传动分析论文-张宏斌,郭建华,曹忠亮,志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啮合传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同步带,传动模型,共轭,干涉

啮合传动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宏斌,郭建华,曹忠亮,志东[1](2019)在《新型HTD同步带啮合传动干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新型HTD同步带齿形特点,建立带与带轮传动模型,分析受力变化特征。建立共轭函数关系,分析同步带主要失效形式,确定集中应力的位置。借助Matlab工具,绘制完全接触间隙与干涉图像,分析同步带啮合传动干涉关系,为同步带齿形参数优化和齿廓修形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时代农机》期刊2019年06期)

徐改姣[2](2019)在《过盈配合对齿轮啮合传动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齿轮的过盈配合具有结构简单、对中性好、承载能力大、耐冲击性能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工程机械等领域。然而,齿轮过盈装配后,齿形会发生变化,会对齿轮的传动造成影响。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过盈装配后齿轮的传动及啮合特性的关注很少,因此,有必要开展过盈装配后齿轮啮合传动变化的研究。本论文以齿轮与轴的过盈配合模型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盈配合对齿轮的齿形、侧隙、重合度、传动效率和啮合线的影响。以拉美公式为基础,建立渐开线齿轮过盈装配后接触面压力和齿轮径向位移的解析模型,求解出配合面不发生塑性变形时的最大过盈量,并得到过盈配合后齿形变化量的计算公式;通过使用ANSYS对接触应力、径向位移进行仿真,验证解析式的正确性。同时,研究了摩擦系数、过盈量等过盈配合参数对径向位移和接触面应力的影响。在过盈量、齿面接触应力和齿轮径向位移理论计算的基础上,研究过盈配合对齿轮侧隙的影响,考虑热变形、润滑油、轴承和弹性变形对侧隙的影响,确定齿轮副最小侧隙计算公式。研究过盈配合后齿轮重合度和传动效率的变化,并探究过盈量和摩擦系数对重合度、啮合线长度及传动效率的影响。为了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研究成果的通用性,本文基于MATLAB GUI开发一套计算系统,该系统可完成过盈装配应力应变、齿轮副侧隙、齿轮副啮合线长度、齿轮副重合度和传动效率的计算。通过本文工作的开展,得到了过盈配合后新的齿形坐标,分析了过盈配合对齿轮的啮合传动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啮合传动特性随参数的变化趋势,为过盈配合对齿轮的啮合传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马志浩[3](2016)在《汽车螺旋齿轮误差分析与啮合传动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螺旋齿轮因其齿线是曲线而具有良好的啮合传动性能,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性能优劣和寿命长短。精度等级划分作为评定齿轮质量好坏的一种基本而又直接的手段,在实际的生产制造过程中被广泛采用。齿轮的生产制造是一个通过刀具对轮坯进行切削加工的非常复杂的过程,其中的刀具、机床和轮坯构成了一个异常复杂的结构链,无论是刀具的装夹误差、机床的几何误差还是轮坯的装夹误差都会对齿轮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加工所得齿轮的质量对其在运转过程中的啮合传动性能有着重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控制齿轮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提高其在运转过程中的啮合传动性能,本文针对螺旋齿轮误差模型的建立、螺旋齿轮误差的演变规律以及螺旋齿轮啮合传动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基于多体系统理论、滚齿加工原理和啮合原理建立了包含滚刀、机床、轮坯的工艺系统误差的圆柱螺旋齿轮误差模型。然后,根据圆柱齿轮精度制标准,建立了齿轮精度评定项目(齿距误差,齿廓误差和螺旋线误差)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各个误差参数的计算模型。最后,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揭示了滚刀的装夹误差、机床的几何误差和轮坯的装夹误差对螺旋齿轮误差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大多数误差元素来说,螺旋齿轮的误差随着误差元素值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进一步的统计结果表明:误差元素δ_y(α),δ_y(β),δ_y(z),δ_y(y)和δ_y(φ_2)对单齿距误差和齿距累积误差的影响最大,误差元素ε_z(α)和ε_z(φ_2)的影响次之。误差元素ε_z(α)和ε_z(φ_2)对齿廓总误差的影响最大,误差元素δ_x(γ)和δ_x(φ_1)的影响次之。误差元素δ_x(γ)和δ_x(φ_1)对齿廓形状误差的影响最大,误差元素δ_x(y)的影响次之。误差元素ε_z(α)和ε_z(φ_2)对齿廓倾斜误差的影响最大,误差元素δ_x(y)的影响次之。误差元素ε_y(y)和S_(xzc)对螺旋线总误差和螺旋线倾斜误差的影响最大,误差元素S_(xz)的影响次之。误差元素S_(yz)对螺旋线形状误差的影响最大,误差元素ε_x(y)和S_(yzc)的影响次之。基于标准渐开线所具有的重要性质并根据圆柱齿轮精度制标准中对齿轮齿廓误差的定义,建立了包含齿廓误差的圆柱螺旋齿轮误差数学模型。然后,根据建立的误差数学模型,分别在Pro/E和ANSYS软件中建立了圆柱螺旋齿轮叁维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并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最后,采用有限元法揭示了不同类型的齿廓误差对圆柱螺旋齿轮啮合传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恒值型误差对齿轮的啮合传动性能影响较小;直线增型误差和直线减型误差使得齿轮在啮合过程中的接触区域位置向互为相反的两端移动,从而恶化了齿轮的啮合传动性能;当抛物线凸型误差值超过一定数值时,齿轮在啮合过程中会出现动力传动中断的现象,从而极大地恶化了齿轮的啮合传动性能;抛物线凹型误差改善了齿轮在啮合过程中的刮齿现象,使得齿轮在啮合过程中的接触压力、接触应力、弯曲应力、传动误差和扭转啮合刚度变化平缓,从而提高了齿轮的啮合传动性能。本文研究对于控制、提高圆柱螺旋齿轮加工精度以及改善圆柱螺旋齿轮服役性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顾思家[4](2016)在《端曲面齿轮啮合传动接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端曲面齿轮副是在面齿轮副和非圆锥齿轮副传动形式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型齿轮副传动形式,它结合了锥齿轮、面齿轮、非圆锥齿轮以及非圆柱齿轮四类齿轮副的特点,可用于传递相交轴之间的变传动比运动或动力,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在工程机械、汽车领域等具有广阔的潜在应用前景。本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变传动比面齿轮啮合传动的设计理论与制造技术研究》(编号:51275537),探索一种端曲面齿轮啮合传动接触特性分析的通用化设计计算方法,以解决有关端曲面齿轮副的齿面接触问题。本文针对这种新型的端曲面齿轮副,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内容的研究:依据齿轮空间啮合原理,探讨了端曲面齿轮副基本传动原理。建立了该齿轮副传动坐标系,推导了其节曲线方程、齿顶曲线方程、齿根曲线方程及瞬轴面方程。通过将端曲面齿轮副传动形式转化为齿轮齿条传动形式,建立了齿轮副瞬时重合度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齿轮副基本结构参数对其重合度的影响。依据齿轮空间啮合原理,建立了点接触端曲面齿轮副的齿面接触印痕的计算方法,推导了该齿轮副的啮合方程,完成了齿轮副的齿面接触特性分析。得到了点接触端曲面齿轮副存在安装误差时的传动误差。根据点接触赫兹理论,对点接触端曲面齿轮副进行了加载接触特性分析,得到了点接触端曲面齿轮上接触椭圆长、短半径的计算方程,揭示了齿面接触椭圆中心最大接触应力的变化规律。依据齿轮空间啮合原理,提出了线接触端曲面齿轮副的齿面接触印痕的计算方法,推导了齿轮副的啮合方程,完成了线接触端曲面齿轮的齿面接触特性分析,得到了线接触端曲面齿轮副存在安装误差时的传动误差。根据线接触赫兹理论,对线接触端曲面齿轮副进行了加载接触特性分析,得到了线接触端曲面齿轮上接触矩形宽度的计算方法,揭示了最大接触应力沿接触线方向的变化规律。采用现代制造技术与方法,通过五轴数控加工中心,加工了点、线接触端曲面齿轮副。通过齿轮副对滚实验与有限元分析,得到了齿轮副的齿面接触印痕。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端曲面齿轮副齿面啮合传动接触特性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05-01)

张红涛,周长江,孙银方[5](2015)在《直齿轮啮合传动加载接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滚齿加工原理和虚拟制造技术,在叁维建模软件中模拟圆柱直齿轮的切削过程,得到齿槽切割模型。以切割迹线为基准进行齿面重构,获得精度较高的直齿轮叁维几何模型。基于准静态荷载下有限元计算原理,创建直齿轮叁维接触模型。通过对齿轮进行齿面接触分析,计算齿轮啮合过程中的接触力与接触应力,得到齿根最大弯曲应力和齿面最大接触应力。基于Hertz面分布力接触模型,计算啮合过程中齿面接触应力变化规律。比较解析计算与数值计算结果,两者基本一致,表明了啮合接触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上述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轮齿疲劳破坏具有积极的意义,并且在齿轮优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5年07期)

黄安贻,代意想,胡绪山,田肖祝[6](2015)在《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钻机转盘锥齿轮啮合传动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钻机转盘锥齿轮是石油钻机中重要的传动装置。在Pro/E中建立了转盘锥齿轮精确参数化模型,将模型导入到ADAMS中,创建了锥齿轮啮合传动虚拟样机模型。对钻机在2种不同工况下转盘锥齿轮转速及啮合力变化规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得到了相应参数特性曲线。通过理论数据计算,验证了所建转盘锥齿轮样机模型的合理性与正确性。该方法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超深钻机转盘锥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提供了理论参考,仿真所获得的数值对于国产大功率钻机转盘系统的优化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5年04期)

董楠,刘威,张静[7](2015)在《齿轮啮合传动接触动力学模型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多体接触动力学理论,以某减速器的一对直齿轮为对象,在ADAMS软件中直观动态描述了齿轮啮合接触过程,计算了齿轮传动在给定驱动和扭矩下的输出转速、击振频率和动态啮合力。仿真结果和理论分析吻合,对减速器的设计及校核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技术》期刊2015年02期)

陈曙光,张洪伟,刘晓,祝令闯[8](2014)在《关于风力发电机齿轮啮合传动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风力发电机齿轮传动为研究对象,借助理论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传动过程中齿轮接触应力规律及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ANSYS中的APDL语言编写了齿轮参数化建模程序,并建立了齿轮叁维实体模型;通过解决网格划分、材料属性和接触对建立等关键技术,建立了齿轮啮合力学模型;通过设置控制节点,施加转速和扭矩,实现了齿轮的非线性动态啮合过程模拟;最后,对齿轮进行模态分析,获得了其固有频率和振型,为齿轮的动态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新技术新工艺》期刊2014年10期)

陈长秀,赵亚英[9](2013)在《基于ANSYS的少齿数齿轮啮合传动整体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Pro/E软件建立了精确的少齿数齿轮传动的叁维模型并完成了装配和运动仿真。借助ANSYS软件对少齿数齿轮啮合应力进行了计算,得到了最大等效应力、最大主应力、中间主应力、最小主应力、齿面抗压接触应力和齿面抗拉强度等,研究计算结果为渐开线少齿数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提高承载能力等奠定了一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3年01期)

赵翼瀚[10](2012)在《偏置渐开线蜗杆单向点啮合传动凸齿面接触状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单向点啮合传动蜗轮凸齿面工作时分析齿面接触状况的数值计算方法,用此方法计算所得数据,可以用来评估传动参数对实际重合度、承载能力等的影响,为选择传动参数、优化传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长春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啮合传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齿轮的过盈配合具有结构简单、对中性好、承载能力大、耐冲击性能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工程机械等领域。然而,齿轮过盈装配后,齿形会发生变化,会对齿轮的传动造成影响。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过盈装配后齿轮的传动及啮合特性的关注很少,因此,有必要开展过盈装配后齿轮啮合传动变化的研究。本论文以齿轮与轴的过盈配合模型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盈配合对齿轮的齿形、侧隙、重合度、传动效率和啮合线的影响。以拉美公式为基础,建立渐开线齿轮过盈装配后接触面压力和齿轮径向位移的解析模型,求解出配合面不发生塑性变形时的最大过盈量,并得到过盈配合后齿形变化量的计算公式;通过使用ANSYS对接触应力、径向位移进行仿真,验证解析式的正确性。同时,研究了摩擦系数、过盈量等过盈配合参数对径向位移和接触面应力的影响。在过盈量、齿面接触应力和齿轮径向位移理论计算的基础上,研究过盈配合对齿轮侧隙的影响,考虑热变形、润滑油、轴承和弹性变形对侧隙的影响,确定齿轮副最小侧隙计算公式。研究过盈配合后齿轮重合度和传动效率的变化,并探究过盈量和摩擦系数对重合度、啮合线长度及传动效率的影响。为了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研究成果的通用性,本文基于MATLAB GUI开发一套计算系统,该系统可完成过盈装配应力应变、齿轮副侧隙、齿轮副啮合线长度、齿轮副重合度和传动效率的计算。通过本文工作的开展,得到了过盈配合后新的齿形坐标,分析了过盈配合对齿轮的啮合传动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啮合传动特性随参数的变化趋势,为过盈配合对齿轮的啮合传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啮合传动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张宏斌,郭建华,曹忠亮,志东.新型HTD同步带啮合传动干涉分析[J].时代农机.2019

[2].徐改姣.过盈配合对齿轮啮合传动的影响分析[D].郑州大学.2019

[3].马志浩.汽车螺旋齿轮误差分析与啮合传动规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

[4].顾思家.端曲面齿轮啮合传动接触特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6

[5].张红涛,周长江,孙银方.直齿轮啮合传动加载接触特性分析[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5

[6].黄安贻,代意想,胡绪山,田肖祝.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钻机转盘锥齿轮啮合传动特性分析[J].机械传动.2015

[7].董楠,刘威,张静.齿轮啮合传动接触动力学模型与分析[J].机电工程技术.2015

[8].陈曙光,张洪伟,刘晓,祝令闯.关于风力发电机齿轮啮合传动的有限元分析[J].新技术新工艺.2014

[9].陈长秀,赵亚英.基于ANSYS的少齿数齿轮啮合传动整体应力分析[J].轻工科技.2013

[10].赵翼瀚.偏置渐开线蜗杆单向点啮合传动凸齿面接触状况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2

标签:;  ;  ;  ;  

啮合传动分析论文-张宏斌,郭建华,曹忠亮,志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