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误区;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33X(2011)11-0000-00
一、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的主要误区
笔者先通过文献资料法,亦即通过查阅相关学术文献及网络了解其他高校学生及非两课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然后再通过实地调查法,亦即通过访谈和问卷了解我院学生和非两课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最后将上述两法所获资料进行理论分析对比后发现,目前在国内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的主要误区有:1、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有可无;2、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谁都可以上;3、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过是老一套;4、认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5、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容易过。
现笔者对这些误区加以探析。
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误区的探析
(一)对“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有可无”的探析
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然而,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指引下,中小学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对智育重视有余,对德育重视不足。到了大学,德育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在部分师生中还存在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有可无的思想认识。
“学是师之骨,德是师之魂。”[1]“德者,道之合。”(管子•心术上)“君子进德修业”(易乾•文言)。季羡林先生之所以被称为国学大师,不仅因为他的学问做得好,还因为他的品格高。同样,某所高校培养的学生素质高,不仅因为这所高校培养的学生专业能力强,还在于这所高校培养的学生道德品质高。德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的关键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3]。“育德”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学生的根本目的。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4]当代大学生思想具有显著的两重性,一方面他们的思想活动有着较强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同程度的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5]。学生思想具有这两重性,更加要求对当代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也纷至沓来。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阶段的青年大学生对社会新知有一种“如饥似渴”的需求,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趁虚而入,影响和污染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6]。从2008年9月开始,9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逐渐迈进大学校园并逐渐成为校园的主力军。“90后”的大学生本身特点给高校教育,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考验和挑战,他们具有较强的个体意识、自我选择性、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接受和树立上多变性增强[7]。王海教授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同时思想上也存在种种问题。如: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法律与道德意识弱化,心理障碍问题凸显等。”[8]所以,对当代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再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西化”的企图一刻也没有放松,他们把主要目标锁定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在东西方冲突的文化表象下,潜伏的是一种对传统信念和精神价值的危机感。”[9]高校作为思想文化生产和传播的重要阵地,马克思主义理论如果不去占领,就会给其他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想带来可乘之机[10]。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大学生存在一种崇洋心理,总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思想认识不清,理想信念不明,所有这些说明,对当代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11]。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不应削弱,而且应该进一步加强。
(二)对“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谁都可以上”的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良莠不齐,部分属于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学历不达标的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丰富,涉及的理论和知识非常广泛,对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要求很高,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专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不足,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甚至许多教师是来自专业院系骨干教师的家属[12]。这容易给人们的思想认识产生错觉,好像这门课谁都可以上。
平常人看到的问题是大家都能看到的问题,而专家却能看到常人不能看到的问题,这就是区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强,并不是人人都可以上的,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是上不好的。例如: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讲解,要讲清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的政党。工人阶级是与先进机器相联系的,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标志,是第一生产力。而知识分子是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同时,知识分子又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但并不是每一个知识分子都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只有那些适应时代发展,推动社会前进的知识分子才具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格,而那些落后时代发展,对社会的发展不起任何推动作用,反而起阻碍作用的人,不具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格;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个“要求”是什么?这个“要求”就是要求生产关系、上层建筑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体现不断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此一知半解,只讲一个方面,不讲另一方面。不能具体、全面的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给予讲解,不能给予学生清晰、透彻的阐释,只能泛泛而谈,流于形式。学生对此也是似懂非懂、糊里糊涂,打不到教学目的和效果。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理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教师的素质决定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13]。如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本功差,业务素质不高,上课照本宣科,不能吃透教材,把握教学规律,那么,不仅道理道不明,理论讲不清,而且学生对所学内容学起来会很费力,甚至还会曲解所讲的内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具有崇高的品德、渊博的知识、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艺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教育人,影响人、塑造人,说服人。我们常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从思想教育的维度看,这句话是说个人的思想认识、行为习惯、做事方式成为一种定式,很难改变。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思想支配行为。如果通过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做一个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改变其思想认识,那么,就能改变这个人的行为习惯和做事方式,也就改变了这个人的秉性,由此“江山易改,秉性不难移”了。反之亦然。
(三)对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一套”的探析
很多师生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内容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重复较多,中学阶段就学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部分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相关内容,到了大学阶段,还学这些东西,老一套,没学头。
其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有所不同。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课内容是分散的,基础性的,以感性认识为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是系统的,理论性的,以理性认识为主。中学阶段是知其然阶段,以记忆为主(为了应付高考强调死记硬背),属于认知的基础;高校阶段是知其所以然阶段,以理解为主,属于认知的升华。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可使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浅入深、由片到全、由分散到系统。在“05”方案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有了重大的变化:它在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育的前提下着重加强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这其中包括,它改变了以往分别开设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做法,代之以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改变了以往分别开设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代之以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理论体系概论,也突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改变了以往开设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的做法,代之以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着重提高理论方面[14]。这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具有实践性、时代性、思辨性。“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一句名言。实践性是社会与人的本职属性,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本质特征[1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立足实践、面向实践。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05”方案实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每年修订一次,及时补充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产生的新观点,补充党所产生的新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使学生耳目一新。学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而且还进一步培养了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台湾林念生教授认为:“大陆大学生多能够条理分明、系统的表达观点,而且分析能力强,因为他们受的教育内容和台湾的学生不一样。台湾学生在大学之前没念过任何训练分析与思考的课程,而大陆学生从小就接受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从现象看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他们从这些哲学思想中学会了分析事物的方法。”[16]
(四)对“认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的探析
虽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肩负着培育大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崇高的品德、过硬的素质,美好的心灵、坚强的意志、较高的理论素养等任务,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不仅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情,而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事情,甚而家庭、社会都负有责任。列宁常说:“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而且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17]
思想政治教育是作为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活动[18]。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正在成长的青年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在确立、为定的关键时刻,需要教育者的正确的引导和帮助[19]。“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20]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还是德行的践行者。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有些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了哗众取宠,吸引学生的眼球,在课堂上不负责的大谈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恣意宣扬社会的黑暗面,夸大共产党所犯的错误和存在的问题,曲解社会现行制度,这些偏激的、狭隘的、自私的言论,务必会把学生引向迷途,那么这些教师不仅丢失了育人的职责,是一个不合格的教师,而且还与党中央的精神相违离,是一个有罪过的老师。
韩愈在《师说》中讲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向学生传授做人、做事的道理,教授专业知识,解答困惑难题,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因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职责。
(五)对“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容易过”的探析
“05方案”实施带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变化,极大地推进了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研究组建设。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的现状在新课程实施后,并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相对传统,考试机制特别是考核机制尚未建立健全,考评不分,教考合一,基本没有建立起一个应用良好的新型考试机制和运行系统[2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方式一般采取开卷和闭卷两种形式,开卷考试着重考察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但是这也降低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动力,使学生认为开卷考试没有考不过关的,学不学无所谓。闭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虽然给学生增加了学习的压力,但是,在考试的难度上却相对降低了要求,并且,教师在考试前往往给学生划考试范围,这无形中给学生一个心理期待,平时不用下功夫学,考前把老师划的考试范围突击一下就可以了。这样,很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平时学不学一个样,很容易过。
显然,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体系应改变以往陈旧、单一的考试方式,即只注重卷面成绩而不管学生的平时成绩的操行,只以笔试为主而不管学生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现象,要向多元化、多视角、全方位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转换[22]。可喜的是,中央16号文件贯彻实施以来,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此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越来越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23]。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考评机制进行尝试性的改革,如:把考试分为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把平时成绩与平时上课、听课、做笔记、写小论文结合起来,把个人考评与个人四年的行为表现结合起来等。但总体而言,目前的研究还不够系统、不够深入,实际操作也还缺乏针对性、实效性[24]。显然,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考核机制的改进仍要进一步的加深。
三、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误区探析的意义
以上笔者对目前国内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的主要误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析。笔者认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误区进行探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可以进一步纠正大学生甚至某些非两课教师的错误思潮,以使他们逐渐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促使所有高校教师逐渐明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素质,如崇高的品德、渊博的知识、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艺术等。3、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加理解该课所具有的实践性、时代性和思辨性特点,进而在课中不断创新,激发大学生对该课的学习兴趣,进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思辨能力。4、让所有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均懂得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5、促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教学进行进改革,如何才能对大学生科学有效地考评等。
参考文献:
[1]曲建武,张雪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施性的新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11
[2]黄元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意识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73
[3]马文.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召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研讨会,转自《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2):4
[4]张春和.大学生价值观偏导倾向的矫正[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65
[5]顾钰民.理念与法:贯彻实施“05方案”的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5
[6]孙晓峰,孙曼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高校德育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2):63
[7]曹顺霞,田杨群.新形势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难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5):83
[8]王海.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9]王岳川.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65
[10]孙晓峰,孙曼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高校德育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2):63
[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10-15
[12]韩喜平.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是一项系统工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8):86
[13]莫岳云,陈敏.改革开放以来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知道的历史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3):102
[14]陆占安.新中国60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J].北京教育,2010(1):29
[15]曹春梅,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及当代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发展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88
[16]林念生.台湾教授对比两岸学生[N].环球时报,2009-7-28
[17]列宁全集,第4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67
[18]张耀灿,郑永廷.现代社会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0
[19]曹春梅,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及当代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发展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91
[20]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67
[21]于明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的性质与现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1):78
[22]田成义.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5-1-4
[23]邓卓明,李德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体系构建新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4):109
[24]邓卓明,李德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体系构建新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