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环境监测中心安徽宣242000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工作力度越来越大,为了有效制约企业的环保行为,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排放标准,并开展相应的环境监测工作来确保环境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科学合理的环境质量监测才能够有效控制环境。本文主要从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出发,分析如何有效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解决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种环境问题日益显露出来,诸如沙尘暴、雾霾等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已经深刻的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迫切需要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提高环境治理针对性。但是环境是一个包含光、热、气等自然现象在内的复杂过程,在质量监测过程中,需要抓住相关控制因素,有针对性的开展环境质量改善工作。
一、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
(一)监测点布局规划
监测点位的选择是环境监测过程中最为主要的一环,要想确保获得的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代表性,就要合理进行点位布局规划,比如在大气环境监测中选择的布点位置需要是50米范围内没有明显污染源的区域,而在水域环境监测中则要选择受两岸环境影响小的区域布点。
(二)采样及样品储存
无论是进行哪种类型的环境监测,监测过程中所采集的样品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采样以及样品存储过程中要结合样品的具体保存条件开展。样品的采集是否准确有效直接影响到监测质量的好坏,一旦采样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造成监测结果出现偏差,需要高度重视采样工作的开展,有选择性地选择存储容器以及保存环境,确保样品质量的稳定。
(三)监测仪器的性能
在社会科学水平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在环境监测中也迎来几次监测仪器的更新换代。环境监测中采用的仪器性能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精确性更高的仪器所得到的结果也就更准确,对环境的状态进行更真实的反应,如果采用的监测仪器已经被淘汰,那么即时进行相应的环境监测工作,所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准确的,反而浪费了人力物力的投入。一般来说,环境监测所使用的仪器都需要进行野外露天作业,而仪器本身会受到诸如湿度、温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作业前没有进行有效的校准、平时保养工作不到位也都会影响到数据的准确性。
(四)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
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最终都是需要人来完成的,也就是说,人的操作是最终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负责开展具体工作的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会直接影响到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要想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对相关的仪器设备充分了解,并严格按照工作要求进行有序操作,能够对得到的监测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
二、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解决对策
(一)做好采样过程的质量保证
环境监测质量受到采样过程的深刻影响,无论是对样品的采集,还是对样品的保存,又或者是对样品的运输,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要把好每一道关口。监测点布局是环境监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由于布点非常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无论是布点的地理位置还是具体的气象状况,造成监测结果很难对环境的真实情况进行反应,布点周围如果存在大量的粉尘,温度极端,都会影响到监测仪器的准确性。因此要在《检测技术规范》的指导下制定监测方案,科学合理的进行监测布点,确保布点的代表性。在进行采样过程中要注意合理选择采样时间,把握好采样效率,确保准确、安全的完成采样工作。除了要确保采样工作的质量,还要做好样品的存储以及运输工作。大多时候环境监测中所采集到的样品并不能在现场完成分析,需要进行保存后运往实验室进行检测。当前样品保存中常用的方式包括冷冻、冷藏、保存剂保存等多种方式,一旦保存不当,容易引起样品变质,对最终的环境监测结果造成影响,需要高质量的开展样品保存与运输工作,确保工作质量,采集时做好采集信息标注,需要分装的要做好样品分装。
(二)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监督体系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监测计划基础上的,需要针对环境监测工作建立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进行完善,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质量监督体系要全面覆盖实验室管理、人员管理、技术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等方面,贯穿整个环境监测过程的始终。要建立起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保障体系,从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到管理措施,建立体系,确保质量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加强在工作人员队伍中环境质量监测保障工作培训,从人员意识层面落实质量控制,确保其在开展样品收集、样品保存、数据录入等环境中都能严格按要求开展工作。
(三)科学合理的开展监测仪器管理工作
环境监测工作必然离不开各种仪器设备来辅助人作业,无论是在样品的采集、存储还是在对样品的分析上,都由仪器设备得影子,要科学管理仪器设备。在仪器性能方面,考虑到为了确保监测结果的精确性,所选用的仪器设备大都十分灵敏,测试过程中一点小的变动都会影响测试结果,更不用说设备的型号与质量,因此要对不同仪器设备的使用范围以及具体性能有着足够的了解,熟练掌握如何操作,理解相关的操作原理,并且能够正确判断仪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在监测作业开始之前调试好设备,并定期针对设备进行维修保样。对室内作业的设备要做好作业环境创建工作,尽量避免出现灰尘、磁场等影响仪器正常运行的因素。在选择容器过程中,由于不同材质的容器在实际性能与具体适用范围上都有很大的差异,要根据不同存储实际的特性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容器以及试剂,避免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受到影响。
(四)不断提升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在前面我们分析的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多种因素中,实质上都与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业务水平有着密切的关联性。无论是制定具体的监测方案,还是购买使用相关的监测仪器,无论是选择所需要的监测技术方法,还是制定相应的监测措施,又或者是对检测数据的选择,监测人员在每一个环境中都扮演着执行者的角色,可以说,提升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够有效保障环境监测质量。要定期组织环境监测人员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工作,将最前沿的环境监测技术与设备使用在培训中进行讲解,确保其能够在具体的监测工作开展中得到有效应用。还要针对监测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进行专题培训,重视起思想道德教育,从意识层面培养起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认同,强化内心的工作责任心。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加强监测工作的开展,严格要求工作人员的操作流程,按规范开展作业,为工作人员创造实际监测操作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环境监测是针对环境开展的动态即时监控,从整体上把握环境情况,为后续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撑。但是在实际监测工作开展中,监测数据受到布点规划、样品采集与存储、监测设备、人员业务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要想控制好环境监测质量,就需要从这几个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开展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可以说环境监测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环境质量的改善工作,需要引起充分重视,做好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楼激扬,李邦明,王伟征.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几大因素[J].科技信息,2008(6):327-328.
[2]王美香,彭淑琴.影响环境监测结果质量的因素分析[J].山东环境,2000(s1):37-38.
[3]钱冠磊,王琳.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主要影响因素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34):273-275.
[4]刘晓建.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措施分析[J].煤炭与化工,2016,39(3):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