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共振光散射技术测定生物大分子的新方法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应用化学
作者: 陈展光
导师: 任凤莲,梁逸曾
关键词: 共振光散射,核酸,蛋白质,金属卟啉,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多酸,偶氮胭脂红
文献来源: 中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前完成,生物分析技术进入基因时代。生物大分子(特别是核酸和蛋白质)的检测方法不断发展,成为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沿用的核酸和蛋白质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是分光光度法和荧光法,但它们都存在严重的缺陷。分光光度法灵敏度低、干扰多、耗时较长,荧光光度法仅限于荧光体系、且试剂很多有毒或昂贵。至今尚未有一种测定核酸和蛋白质完善的分析方法。共振光散射(RLS)技术是一种新型生化分析方法,灵敏度高、简便快捷、探针类型较多、且有可能继续开发。 研究小分子与核酸的结合反应是近年来受重视的研究方向。因此,对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测定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建立新的更有效的分析方法,而且有助于揭示癌症等疾病的病变机理及研制抗癌新药。小分子与核酸结合方式主要有三种:嵌入式、沟槽式和静电引力。 本论文提出并通过实验建立了八种RLS新方法,同时探讨了一些相关的作用机理,具体如下: 第一,四苯基钴卟啉RLS法测定核酸。在实验得到的最佳条件下,核酸能增强四苯基钴卟啉的弱RLS信号,并且增强的RLS强度与核酸浓度成正比。小牛胸腺DNA、鱼精DNA和酵母RNA定量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5-3.5μg/mL、0.03-4.2μg/mL、0.02-4.9μg/mL,检测限分别为3.5ng/mL、4.5ng/mL、6.1ng/mL。测定结果满意。该法比黄承志等的卟啉(TAPP)法明显地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第二,四苯基铁卟啉RLS法测定核酸。该方法测定核酸的灵敏度比四苯基钴卟啉高。小牛胸腺DNA、鱼精DNA和酵母RNA定量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2-2.8μg/mL、0.05-3.3μg/mL、0.07-4.5μg/mL,检测限分别为2.9ng/mL、3.9ng/mL、5.2ng/mL。四苯基铁卟啉与核酸以插入式和静电引力结合,在核酸表面聚集增强了RLS信号。 第三,μ-氧代双四苯基卟吩合铁RLS法测定核酸。μ-氧代双四苯基卟吩合铁中铁原子除与氮原子配位外还结合氧原子,分子具有良好的刚性平面结构。该方法灵敏度比上述单核的金属卟啉法更高。小牛胸腺DNA、鱼精DNA和酵母RN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2-2.5μg/mL、0.02-2.7μg/mL、0.03-3.1μg/mL,检测限分别为1.0 ng/mL、1.1 ng/mL、1.2ng/mL。 第四,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RLS法测定DNA。首次研究了BS-12与DNA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发现在pH9.3的缓冲液中DNA与BS-12在388nm处有共振光散射增强,其强度与核酸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核酸的共振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目前测定核酸和蛋白质的主要方法
1.1.1 目前测定核酸的主要方法
1.1.2 目前测定蛋白质的主要方法
1.2 共振光散射法
1.2.1 共振光散射法的发展
1.2.2 共振光散射法基本原理与特点
1.2.3 共振光散射法目前主要分析应用
1.3 本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成果
1.3.1 金属卟啉—核酸RLS体系研究及其成果
1.3.2 两性表面活性剂—核酸RLS体系研究
1.3.3 多酸—蛋白质RLS体系研究及其应用
1.4 小分子与核酸的作用机理
1.4.1 卟啉与核酸的作用机理
1.4.2 表面活性剂与核酸的作用机理
第二章 四苯基钴卟啉共振光散射法测定核酸
2.1 实验部分
2.1.1 仪器与试剂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共振光散射光谱特征
2.2.2 吸收光谱特征
2.2.3 pH影响
2.2.4 CoTPPCl浓度影响
2.2.5 离子强度影响
2.2.6 添加顺序
2.2.7 稳定性
2.2.8 热变性影响
2.2.9 共存物质影响
2.2.10 工作曲线和检测限
2.3 分析应用
2.4 机理探讨
2.5 结论
第三章 四苯基铁卟啉共振光散射法测定核酸
3.1 实验部分
3.1.1 仪器与试剂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共振光散射光谱特征
3.2.2 吸收光谱特征
3.2.3 条件优化
3.2.4 选择性
3.2.5 工作曲线和检测限
3.3 分析应用
3.4 机理探讨
3.4 结论
第四章 μ-氧代双四苯基卟吩合铁共振光散射法测定核酸
4.1 实验部分
4.1.1 仪器与试剂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光谱特征
4.2.2 pH值的影响
4.2.3 (FeTPP)_2O浓度的影响
4.2.4 离子强度的影响
4.2.5 热变性影响
4.2.6 稳定性影响
4.2.7 选择性
4.2.8 校正曲线和检测限
4.3 分析应用
4.4 结论
第五章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BS-12测定DNA
5.1 实验部分
5.1.1 仪器与试剂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BS-12与DNA体系的光谱性质
5.2.2 条件的影响与优化
5.2.3 RLS强度的稳定性
5.2.4 离子强度的影响
5.2.5 试剂加入顺序及RLS强度的稳定性
5.2.6 工作曲线
5.2.7 共存物质的影响
5.3 合成样品中DNA的测定
第六章 甜菜碱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HSB测定DNA
6.1 实验部分
6.1.1 仪器与试剂
6.1.2 实验方法
6.2 结果与讨论
6.2.1 共振光散射光谱
6.2.2 最佳条件优化
6.2.3 共存物质的影响
6.2.4 工作曲线和检测限
6.3 分析应用
6.4 机理探讨
6.5 结论
第七章 钼酸铵共振光散射法测定蛋白质
7.1 实验部分
7.1.1 仪器与试剂
7.1.2 实验方法
7.2 结果与讨论
7.2.1 共振光散射光谱特征
7.2.2 pH影响
7.2.3 钼酸铵浓度影响
7.2.4 离子强度影响
7.2.5 稳定性
7.2.6 共存离子的干扰
7.2.7 工作曲线和检测限
7.3 分析应用
7.4 机理探讨
7.5 结论
第八章 磷钨酸共振光散射法测定蛋白质
8.1 实验部分
8.1.1 仪器与试剂
8.1.2 实验方法
8.2 结果与讨论
8.2.1 共振光散射光谱特征
8.2.2 条件优化
8.2.3 方法的选择性
8.2.4 工作曲线和检测限
8.3 分析应用
8.4 机理探讨
8.5 结论
第九章 偶氮类酸性染料与DNA作用的共振光散射体系
9.1 实验部分
9.1.1 仪器与试剂
9.1.2 实验方法
9.2 结果与讨论
9.2.1 共振光散射光谱特征
9.2.2 pH值的影响
9.2.3 染料浓度的影响
9.2.4 CTMAB浓度的影响
9.2.5 离子强度的影响
9.2.6 试剂加入顺序的影响
9.2.7 工作曲线
9.2.8 共存物质的干扰
9.3 合成样品分析
第十章 总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 2006-03-28
参考文献
- [1].共振光散射光谱法在生物大分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 李娟.吉林大学2009
- [2].核酸在三元体系中的共振光散射光谱性质的研究与应用[D]. 陈小明.湘潭大学2005
- [3].共振光散射光谱探针在DNA杂交及多态性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D]. 蔡昌群.湘潭大学2011
- [4].离子液体用于核酸和蛋白质萃取分离与富集的研究[D]. 程德红.东北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荧光及共振光散射技术对某些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及反应机理研究[D]. 黄生田.西南大学2012
- [2].共振光散射光谱法在生物大分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 李娟.吉林大学2009
- [3].蛋白质和抗菌类药物在液/液界面吸附行为的全内反射光散射研究[D]. 奉萍.西南师范大学2003
- [4].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在天然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彭敬东.西南师范大学2005
- [5].蛋白质和核酸与小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其分析应用的研究[D]. 王飞.山东大学2006
- [6].光散射技术在免疫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赵华文.西南大学2006
- [7].壳聚糖和药物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及其分析应用的研究[D]. 陈艳晶.山东大学2007
- [8].光散射技术及其在药物生物大分子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王惠英.西南大学2007
- [9].共振瑞利散射技术在博莱霉素类抗肿瘤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刘江涛.西南大学2007
- [10].核酸在三元体系中的共振光散射光谱性质的研究与应用[D]. 陈小明.湘潭大学2005
标签:共振光散射论文; 核酸论文; 蛋白质论文; 金属卟啉论文;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论文; 多酸论文; 偶氮胭脂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