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OCSP分型和TOAST分型的构成及不同亚型的临床特点,比较分析出入院时两种分型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探讨其在判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性登记2005年8月1日至2008年1月31日入住我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20例,以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为基础,进行第一次OCSP分型和TOAST分型。出院时,根据患者的辅助检查情况进行第二次OCSP分型和TOAST分型,比较分析不同分型各亚型的构成、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好转率、一个月的死亡率、判断其病情与预后的关系,并评价两次分型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结果:1、本组520例患者OCSP亚型的构成比例为完全前循环梗塞( TACI ) 18.3%,部分前循环梗塞(PACI) 26.5% ,腔隙性梗塞(LACI)41.0%,后循环梗塞(POCI) 14.0%;TOAST亚型的构成比例为心源性脑栓塞(CE)9.5%,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24.7%,小动脉卒中腔隙性脑梗死(SAO)42.6%,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SDE)2.8%,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SUE)20.4%。2.在两种分型相互关系的研究中发现, OCSP分型中临床表现为TACI型的患者,其发病原因主要为LAA(51.6%)和CE(33.7%);表现为PACI型患者,其发病原因主要为SAO ( 36.2% ), SUE(26.8%)和LAA(24.6%);表现为POCI型的患者,其病因较常见于SUE(33.8%)和LAA(31.1%);表现为LACI型的患者,其病因最常见于SAO(69.1%)。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多数(68.0%)不能在发病后6小时以内来医院就诊。完全前循环梗塞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的就诊率(49.4%)较其它各亚型高。4.对520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研究中,结果提示:在OCSP分型中,TACI型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最高,各亚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1);好转率方面比较,LACI型患者好转率最高,各亚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0.01)。在TOAST分型中,CE型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最高,各亚型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00<0.01);好转率方面比较,SAO型患者好转率最高,各亚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1)。随访一月内的死亡率,总的死亡率为3.9%:在OCSP组中,各亚型一个月内的死亡率分别为:TACI 14.7%、PACI 2.2%、LACI 0.0%、POCI 4%,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0.01),其中TACI型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其它各亚型;在TOAST组中各亚型一月内的死亡率分别为CE20.4%,LAA 3.1%,SAO 0.9%,SUE 3.8%,SDE 0.0%,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0.01),其中CE型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其它各亚型。5.对520例有详细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结果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OCSP分型研究显示,与最终神经影像学诊断一致的有466例,54例不一致,总的准确率为89.6%,Kappa=0.873,为高度一致。各亚型诊断的准确率为TACI97%、PACI86%、LACI90%、POCI80%。各亚型准确率有差别(P=0.034<0.05);对520例中的260例有完善检查结果的患者于出院时再次行TOAST分型,其中有94例(36.2%)患者TOAST分型发生改变。检查前后分型完全一致人数为166例(63.8%) ,Kappa=0.418 ,为中度一致。结论:1.OCSP分型是一种以患者临床表现为基础的分型方法,与最终神经影像学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的分型方法,为早期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意见。2.TOAST分型能全面准确地反映病因,是一种较好的病因分型方法,可以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治疗和后期预防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