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戴乃迭译《绿化树》中译者的主体性

论戴乃迭译《绿化树》中译者的主体性

论文摘要

在翻译史上,译者的地位长期以来被边缘化。直到20世纪70年代描述翻译学的兴起和文化转向的出现,译者的主体地位才得以彰显。任何一种翻译活动都离不开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文学翻译这一特殊的艺术创造过程中,译者处于中心的,最积极最能动的位置,没有译者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只有机械的操作,就没有艺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全世界想要更多地了解中国,汉译英因此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其总体效果不能令人满意,现状尴尬。随着老一辈专家学者如杨宪益,戴乃迭和钱钟书等的逝世或者退休,加上西方专家学者的文化霸权主义,汉译英甚至正经历着倒退。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批合格的译者和提高译文质量。本文系统分析英籍汉学家戴乃迭译我国作家张贤亮的作品《绿化树》,围绕着译者主体性这一话题进行讨论,希望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本文第一章为引言。简单介绍译者主体性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而引出本文话题。第二章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论译者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对原文本的选择,对翻译单位的选择,对翻译风格的选择和对翻译方法的选择。第三章讨论译者主体性的限制因素:译文读者群的限制,客观环境的限制和译者双语能力的限制,尤其是外语能力。第四章讨论了三个问题:谁是最好的译者?译者的母语应该与源语一致,还是与目的语一致?翻译效果应该由谁来鉴定?第五章为结论。本文的结论是:我国现在汉译英的当务之急是要把国内一些优秀作品译出来,或者重译。每一个译者,不管是中国译者还是外国专家,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一个优秀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扬长避短,合格的翻译或者真正的文化交流才能实现并繁荣。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Chapter 1 The Role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 1.1 The Choice of a Proper ST
  • 1.2 The Choice of Translation Unit
  • 1.3 The Choice of Translation Style
  • 1.3.1 Concise
  • 1.3.1.1 Proper Stratification
  • 1.3.1.2 Reasonable Omission
  • 1.3.2 Target-text-reader-friendly
  • 1.4 The Choice of Translation Methods
  • 1.4.1 Nouns Used as Verbs
  • 1.4.2 The Use of Subordinates
  • 1.4.3 The Use of Over-translation
  • Chapter 2 Restrictions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 2.1 The TT Readers
  • 2.1.1 Translation of Dialect
  • 2.1.2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 2.2 The Objective Environment
  • 2.3 The Translator's Bi-lingual Incompetence
  • 2.3.1 Misuse of Translation Methods
  • 2.3.1.1 Misuse of Omission
  • 2.3.1.2 Misuse of Diction
  • 2.3.1.3 Misuse of Subordination and Embedment
  • 2.3.2 Mistranslation of the Humor
  • 2.3.2.1 Humor from Nonsense Sentences
  • 2.3.2.2 Humor from Word Order
  • 2.3.2.3 Humor from the Context
  • 2.3.3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ST
  • Chapter 3 Some Thoughts on the Present-day C-E Translation
  • 3.1 The Denial of a Bi-linguist
  • 3.2 A Native Translator or a Foreign Language Expert
  • 3.3 The Evalu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Effect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弗洛伊德的人格构造理论透视张贤亮的《绿化树》[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2].从两首佚诗看张贤亮的文体转向[J]. 新文学史料 2020(03)
    • [3].我没有和张贤亮合过影[J]. 博览群书 2020(09)
    • [4].张贤亮作品俄译研究述略[J]. 国际汉学 2018(01)
    • [5].在这里,与先生相遇——张贤亮纪念馆开馆迎宾[J]. 宁夏画报(时政版) 2015(06)
    • [6].张贤亮小说的知识分子言说[J]. 文学教育(上) 2016(06)
    • [7].张贤亮小说恋母情结表现及成因分析[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 [8].张贤亮的阅读史[J]. 当代作家评论 2016(04)
    • [9].张贤亮逍遥游[J]. 中国企业家 2014(21)
    • [10].张贤亮:在宁夏大地永久地书写[J]. 博览群书 2014(12)
    • [11].张贤亮小说的戏剧性[J]. 南方文坛 2015(02)
    • [12].张贤亮与九十年代文学生态[J]. 小说评论 2015(05)
    • [13].随风而去——忆张贤亮[J]. 海内与海外 2018(07)
    • [14].苦难造就了张贤亮[J]. 上海采风 2016(12)
    • [15].价值中立的《壹亿陆》[J]. 文学研究 2016(02)
    • [16].浅析郁达夫和张贤亮笔下的女性形象转变[J]. 青年文学家 2017(26)
    • [17].张贤亮的文学观念(评论)[J]. 朔方 2017(09)
    • [18].从方言视域看张贤亮笔下的西北世界[J]. 报刊荟萃 2017(10)
    • [19].张贤亮的《早安!朋友》[J]. 朔方 2016(02)
    • [20].张贤亮:怎样写小说[J]. 朔方 2016(08)
    • [21].张贤亮,属于80年代的文学拓荒者[J]. 杭州(生活品质版) 2014(11)
    • [22].关于张贤亮及其文学的闲言碎语[J]. 上海采风 2014(12)
    • [23].怀念张贤亮[J]. 朔方 2014(11)
    • [24].张贤亮:在文学与城堡之间[J]. 朔方 2014(11)
    • [25].张贤亮的三件宝:浪漫路线、想象力和幽默感[J]. 朔方 2014(11)
    • [26].张贤亮:心灵贫乏时代的先觉者[J]. 朔方 2014(11)
    • [27].我看张贤亮[J]. 朔方 2014(11)
    • [28].张贤亮的作品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J]. 朔方 2014(11)
    • [29].张贤亮年表[J]. 朔方 2014(11)
    • [30].张贤亮同志生平[J]. 朔方 2014(11)

    标签:;  ;  ;  ;  

    论戴乃迭译《绿化树》中译者的主体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