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元功能”或“纯理功能”(metafunction)是指语言的普遍特征(Halliday,1967:243;1973;1985:xxxv,169)体现在三个方面:“概念”(ideational)元功能,包括“经验”(experiential)功能和“逻辑”(logical)功能,“人际”(interpersonal)元功能,“语篇”元功能。Halliday (1994/2000:179)认为,语篇都是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构建体,同时体现三层意义: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而翻译中所涉及到的任何两个语篇——源语语篇和目的语语篇——都同时体现这三层意义,即翻译实际上是对源语篇的三种功能进行解读,然后在目的语中借助这三种功能构建一个新的语篇。因此,在理想状态下,译文应实现原文三种意义的对应转换,因为“翻译既然处理的是具体的文本,而文本,作为对语言系统的使用,必然体现三种语言功能,所以,……要实现对某一文本的完全翻译,就自然要求做到对原文三种意义的对等转换”(司显柱,2005:16-17)。“在一般情况下,好的译文需在这三种意义上都与原文对等。”胡壮麟(1989:188),由此看来,在翻译中能否实现三层意义的对应转换,取得两种语言的元功能对应,是评价翻译质量的一条重要参照标准。诗歌的翻译也是一个处理具体文本的过程,也必然涉及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最大限度做到对原文三种功能意义的对等转换。正如黄国文所说,如要翻译好一首诗,首先要对它进行解读,揣摩作者的意图,理解诗的意境,然后才能选择特定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原诗所要表达的意义。译者所选的形式(包括语篇的宏观结构、小句、词组和单词)必须能最大程度传递原文的语义和意境。特定的形式表达特定的意义,形式是意义的体现(黄国文,1999:106-115)。威廉·华兹华斯是作为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的创始人和湖畔派的主要代表。其诗歌《咏水仙》(I wondered lonely as a cloud)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诗人运用人们现实使用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流露自己的灵感和对自然的强烈感情。因此,译者在翻译中是否实现三层意义的对应转换,取得两种语言的元功能对应,要回答这个问题,对比研究原文与译文的元功能是一个关键。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讨论元功能中概念功能和人及功能意义在原文和五个汉译本中的对应转换。通过探讨这首诗歌的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对比原文和译本的异同,本文发现:译者对原文的元功能理解和把握决定了能否把原文的元功能准确地表达出来,译者对原文的元功能理解和把握得越透彻,元功能在译文中的体现则越客观、准确。本研究证明,运用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理论对翻译过程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利维坦》汉译本的译者主体性与文化选择——以陆道夫、黎思复译本为例[J]. 郑州师范教育 2019(05)
- [2].交际语境顺应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考察——以《大地》汉译本为例[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07)
- [3].关联理论视角下《追风筝的人》翻译策略分析——以李继宏汉译本为例[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05)
- [4].从《麦琪的礼物》两种汉译本分析译者主观能动性的体现[J]. 铜陵学院学报 2017(03)
- [5].也谈“误读”与“乱译”——以美国《独立宣言》汉译本为例[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07)
- [6].比较研究《德伯家的苔丝》两个汉译本的语言特色[J]. 英语广场 2015(03)
- [7].《满文老档》汉译本比较研究——以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三个汉译本为研究对象[J]. 黑龙江史志 2015(01)
- [8].从归化和异化角度赏析《Gone With the Wind》汉译本[J]. 青年文学家 2020(03)
- [9].从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对比分析《飘》的两个汉译本[J]. 校园英语 2017(22)
- [10].“瑕瑜共见”——浅析《京华烟云》第一个汉译本[J]. 长江丛刊 2017(19)
- [11].目的论视角的加缪《鼠疫》英汉译本对比研究[J]. 现代交际 2020(15)
- [12].《加利福尼亚人的故事》两汉译本对比——兼谈译者主体性的发挥[J]. 名作欣赏 2017(03)
- [1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女系家族》的三个汉译本比较[J]. 莆田学院学报 2017(01)
- [14].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追风筝的人》汉译本[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15].从互文性视角探析缪丽尔·斯帕克作品的翻译策略——以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的两个汉译本为例[J]. 英语教师 2020(18)
- [16].从《独立宣言》的7种汉译本看译者主体性[J]. 英语教师 2017(15)
- [17].文学作品中的误译分析——以《红与黑》的汉译本为例[J]. 科技信息 2012(28)
- [18].从目的论看傅东华《飘》汉译本[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1(09)
- [19].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和选择——以《尤利西斯》两汉译本为例[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0].《翻译的文本分析模式》汉译本几个概念/术语翻译别论[J].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03)
- [21].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戈丹》汉译本中景色描写的“三维”研究[J]. 北极光 2019(10)
- [22].归化异化视角下解读《追风筝的人》汉译本[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 [23].从翻译伦理析傅东华《飘》汉译本的误译[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24].入场理论框架下逻辑投射复合小句的汉译通达度研究——以《逃离》汉译本为例[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7(02)
- [25].从塞尔“网络-背景”理论看《瓦尔登湖》汉译本中的显化[J]. 海外英语 2016(12)
- [26].多译本中文化意象的解读与翻译——以《汤姆叔叔的小屋》三个汉译本为例[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 [27].从翻译规范理论看Uncle Tom's Cabin的两个汉译本[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09)
- [28].从翻译美学视域看文学翻译的审美再现——以《白鲸》汉译本为例[J]. 英语广场 2020(15)
- [29].以《飘》为例从文学鉴赏论看译者主体性[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6)
- [30].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快乐王子》汉译本研究[J]. 现代交际 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