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成分环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岩浆房,核部,磷灰石,磷酸盐矿物
成分环带论文文献综述
吴凯,胡永斌,陈晨,孙卫东[1](2017)在《磷灰石的成分环带对岩浆房过程的指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花岗质岩浆房内物理和化学过程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而花岗岩中一些矿物的环带结构可能记录了此过程的重要信息。磷灰石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副矿物,但是和其他矿物一样,磷灰石环带的形成机制也存在很多种解释。这些解释主要包括:岩浆混合,原地分异(分离结晶过程)以及后期流体改造过程中将磷灰石中的一些元素淋滤掉从而形成的成分环带等。(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期刊2017-04-18)
陈鑫,郑有业,许荣科,国显正,王会敏[2](2016)在《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折返过程对金红石成矿的制约:来自鱼卡和铁石观西地区石榴石成分环带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鱼卡和铁石观西榴辉岩均位于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近期在鱼卡地区发现了大型以上的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但在铁石观西地区仅发现钛矿化,两区成矿前景不同。在对两区进行详细野外地质观测、镜下观察及电子探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LA-ICP-MS系统研究了榴辉岩中石榴石的主、微量元素特征等。结果表明:鱼卡和铁石观西榴辉岩虽然产状基本一致,但鱼卡榴辉岩基本无退变,石榴石较自形,含较多的包裹体,石榴石中的主、微量元素成分呈环带分布,幔边部富集稀土元素,而铁石观西榴辉岩退变较强,矿物他形,石榴石包裹体数量较少,部分石榴石单矿物主量元素环带已经被均一化,核幔部相对边部更富集稀土元素。结合年代学等证据,鱼卡榴辉岩的形成经历了相对快速俯冲和折返的动力学过程,钛成矿作用中金红石很少转变为钛铁矿,而铁石观西榴辉岩经历了一个快速俯冲而折返速率较缓慢的动力学过程,钛成矿作用中金红石大多转变成了钛铁矿。揭示鱼卡和铁石观西钛物相、动力学过程等差异的原因及标志,为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内进一步寻找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提供了依据与方向。(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李原鸿,黄方,于慧敏,贺治伟,陈沙[3](2016)在《加勒比海小安德列斯岛弧Kick’emJenny海底火山岩的斜长石成分环带:示踪大洋岛弧岩浆房的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对采自于加勒比海地区小安德列斯岛弧(Lesser Antilles Arc)Kick’em Jenny(KEJ)海底火山玄武岩中的斜长石斑晶进行了矿物形态和成分分析。利用电子探针(EMPA)和LA-ICP-MS测定了具有环带结构的斜长石斑晶中主量元素的空间分布,同时也利用LA-ICP-MS分析了斜长石中Sr的分布。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矿物斑晶中,元素含量均表现出和环带结构相联系的空间分布变化。斜长石斑晶中最主要的结构为韵律环带以及熔蚀结构,所测定的矿物边缘都存在An值从由内向外迅速降低的致密韵律环带,可能反映了快速结晶时的不平衡;而晶体内部的稀疏韵律环带结构是由岩浆填充或对流活动导致的。部分斜长石的熔蚀层An值由内向外升高,反映了高Ca岩浆填充的过程。这说明斜长石斑晶的矿物形态和元素环带可以用来制约俯冲带海底火山岩浆从源区上升到岩浆房再到喷发的复杂过程,包括岩浆演化、熔体多次填充、熔体与结晶矿物之间的反应、以及矿物再熔融等。这对于理解海底火山的喷发以及岛弧岩浆岩的演化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合力强,杨晓艳,冯涛,李正辉,董泽军[4](2015)在《环带小薄孔菌发酵液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带小薄孔菌(Antrodiella zonata)发酵液经浓缩、乙酸乙酯萃取后得到浸膏,再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材料以及MPLC、HPLC等仪器进行分离纯化,最终利用理化方法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薄孔菌素(antrodiellone)(1)、22E-7α-methoxy-5α,6α-epoxyergosta-8(14),22-dien-3β-ol(2)、3β,5α-dihydroxy-6β-methoxyergosta-7,22-diene(3)、6-bromo-1H-indole-3-carboxylic acid ethyl ester(4)、6-bromo-1H-indole-3-carboxylic acid(5)、对羟基苯乙醇(6)、5-羟乙基糠醛(7)、环-(亮-缬)二肽(8)。其中1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5年05期)
于丽芳,赵文霞,陈建林,郭倩,王保弟[5](2011)在《拉萨地块中南部新生代超钾质岩中单斜辉石斑晶的环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青藏高原拉萨地块中南部的米巴勒、麦嘎乡、赛利普地区分布有新生代的超钾质火山岩,这些火山岩的斑晶中广泛发育单斜辉石正环带,其记录了超钾质岩浆的早期结晶历史。这些单斜辉石的正环带核部到边部Mg#和镁、铬的氧化物含量降低,而铁、钠、铝、钛的氧化物含量升高,它反映了岩浆正常结晶的顺序。米巴勒地区超钾质岩中的单斜辉石还出现反环带和少量的韵律环带,可能与该地区所发现的共生钠质过碱性火山岩有关,韵律环带揭示了其可能是相同成分的超钾质母岩浆从岩浆源区多次补给形成,而反环带则可能是与钠质过碱性火山岩岩浆存在一定程度的混合造成的。尽管叁个地区超钾质火山岩的喷发时间稍不同,但是叁地区的单斜辉石正环带核部成分基本相同,它们具有相似的Al-Ti值,指示出超钾质岩形成在相同的构造环境并具有相同的岩浆成因。(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1年12期)
陈丹玲,孙勇,刘良,张安达,罗金海[6](2005)在《柴北缘鱼卡河榴辉岩的变质演化——石榴石成分环带及矿物反应结构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柴北缘鱼卡河榴辉岩的典型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金红石。其中粗粒石榴石变斑晶普遍保存进变质生长环带,从核部到边部石榴石的化学成分、包体矿物的种类和粒度皆呈现出规律的分带性。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进一步表明,该榴辉岩经历了前榴辉岩相、榴辉岩相及后榴辉岩相叁个主要变质演化阶段。前榴辉岩相以石榴石核部成分及核部包体矿物组合石榴石(GrtⅠ)+角闪石(AmpⅠ)+斜长石(PⅡ)+石英(Qtz)为特征,P-T 估算结果为450~500℃和0.6~0.7GPa。榴辉岩相变质阶段又可细分为早期、峰期榴辉岩和退变角闪榴辉岩叁个亚相。早期榴辉岩亚相以石榴石幔部成分和幔部包体矿物组合石榴石(GrtⅡA)+绿辉石(OmpⅡA)+多硅白云母(PheⅡA)±黝帘石(Zoi)+金红石(Ru)为代表,估算的温压条件为580~640℃和2.4~2.5GPa;峰期榴辉岩相以石榴石的边部(GrtⅡB)及基质中绿辉石(OmpⅡB)和多硅白云母(PheⅡB)的核部为代表,矿物组合为 GrtⅡB+OmpⅡB+PheⅡB+Ru,估算的 P-T 条件为620~680℃和3.0~3.4GPa;退变角闪榴辉岩相以共生的石榴石的最边部(GrtⅡC)、基质绿辉石(OmpⅡC)和多硅白云母(PheⅡC)的边部及镁红闪石(AmpⅡ)组合为代表,矿物组合为 GrtⅡC+OmpⅡC+AmpⅡ+PheⅡC,估算的 P-T 条件为700~720℃和2.3~2.4GPa。后榴辉岩阶段主要为麻粒岩-高角闪岩相,以绿辉石分解形成透辉石+钠长石冠状体以及进一步分解形成韭闪石+斜长石,铁红闪石分解形成浅闪石+斜长石为代表,P-T 估算结果为550~600℃和0.6~1GPa。温压估算结果表明,鱼卡河榴辉岩经历了升温升压—升温降压—降温降压的一个顺时针 P-T 演化轨迹,它记录了从俯冲-超高压变质-抬升的连续的演化过程。峰期变质条件为630~680℃和3.0~3.4GPa,已达超高压变质范畴。榴辉岩中进变质矿物组合和生长环带的保存说明榴辉岩的形成经历了相对快速的俯冲和折返的动力学过程。(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张泽明,肖益林,沈昆,高勇军[7](2005)在《苏鲁超高压榴辉岩的石榴石生长成分环带及变质作用P-T轨迹》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南苏鲁东海地区,部分超高压榴辉岩中的变斑晶石榴石具有复杂的生长成分环带和多期矿物包体组合,它们记录了超高压变质岩的多阶段变质演化过程,即绿帘角闪岩相进变质、柯石英榴辉岩相峰期变质、石英榴辉岩相和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运用相关的地质温、压计,使用代表最高变质温度的变斑晶石榴石幔部(具最低的Fe/Mg比值)和与其平衡的绿辉石包体成分,获得了>900℃和4.1-4.5GPa的超高压变质条件。联合其他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一个顺时针的变质作用P- T轨迹得以建立。它的特征是进变质与退变质路径近于平行,早期退变质作用为降温、降压过程。榴辉岩石榴石生长成分环带的保存说明超高压变质岩在峰期变质阶段有非常短暂的停留时间,并以很快的折返速率抬升到地壳浅部。超高压变质岩折返过程中的明显降温是石榴石生长环带得以保存的另一个有利条件。(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陈能松,孙敏,杨勇,刘嵘,王勤燕[8](2003)在《变质石榴石的成分环带与变质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石榴石成分环带 (剖面 )的现代测试技术 ,强调了二维成分填图在当代成分环带研究中的重要性。根据石榴石成分环带 (剖面 )的变化特征 ,将其划分为匀变连续型成分环带和突变间断型成分环带。匀变连续型环带形成受平衡生长控制 ;突变间断型成因复杂 ,其中的台阶型可与多期变质、变质条件大幅度改变、变质反应性质改变或深熔作用干扰等过程有关 ;脉冲型又可分生长型环带(剖面 )和扩散型环带 (剖面 ) ,后者是变质顶峰后石榴石与包体矿物反应导致石榴石某种成分的晶内扩散有关。东昆仑小庙岩群石榴石的岩相学、主量微量元素环带和稀土元素配分环带特征表明其是两期变质作用的产物。(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03年03期)
周云龙,李永良,陈晓端,常崇艳[9](2003)在《中国桫椤科植物叶、孢子和孢子囊环带元素的X-射线微区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扫描电镜和X ray微区分析方法测定和分析了中国产的13种及变种的桫椤科植物的叶、孢子和孢子囊环带中元素组成和平均质量分数。结果表明这13种及变种植物在叶、孢子和孢子囊环带的元素组成上彼此均有一定的差异;在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上,差异更加明显;同一植物的叶、孢子和孢子囊环带元素组成大多不完全相同,在叶中的元素种类均多于孢子和孢子囊环带的元素;并且同一植物的叶、孢子和孢子囊环带中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差异也较大;13种及变种植物叶、孢子和孢子囊环带元素的的平均质量分数最高的大多为K元素,而孢子中质量分数最高的为Si元素。13种及变种的桫椤科植物在元素组成和平均质量分数上的差异可能与其结构、生理和生态环境有关。(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2003年02期)
姜文波,张立飞[10](2001)在《利用钠质角闪石成分环带计算蓝片岩的PTt轨迹——以新疆阿克苏前寒武纪蓝片岩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疆阿克苏前寒武纪蓝片岩中 ,普遍存在着具有环带结构的钠质角闪石 ,其典型的矿物组合为 :钠质角闪石 -绿帘石 -斜长石 -绿泥石 -石英 -黑硬绿泥石。矿物学研究表明 ,环带闪石主要为青铝闪石 ,其环带为生长环带。本文用 P- T格子的方法 ,利用青铝闪石环带 ,对阿克苏蓝片岩的变质 PTt轨迹进行了计算。结果得到一条退变轨迹 ,其温度变化于 4 6 0→ 180℃ ,压力变化于 0 .85→ 0 .39GPa,代表快速抬升过程 ;推测其进变轨迹与退变轨迹近似平行 ,属于 Franciscan型。青铝闪石环带的发现表明 ,在晚元古代地热梯度就已经开始降低 ,开始出现类似于现今的这种冷板块机制。(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01年03期)
成分环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鱼卡和铁石观西榴辉岩均位于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近期在鱼卡地区发现了大型以上的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但在铁石观西地区仅发现钛矿化,两区成矿前景不同。在对两区进行详细野外地质观测、镜下观察及电子探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LA-ICP-MS系统研究了榴辉岩中石榴石的主、微量元素特征等。结果表明:鱼卡和铁石观西榴辉岩虽然产状基本一致,但鱼卡榴辉岩基本无退变,石榴石较自形,含较多的包裹体,石榴石中的主、微量元素成分呈环带分布,幔边部富集稀土元素,而铁石观西榴辉岩退变较强,矿物他形,石榴石包裹体数量较少,部分石榴石单矿物主量元素环带已经被均一化,核幔部相对边部更富集稀土元素。结合年代学等证据,鱼卡榴辉岩的形成经历了相对快速俯冲和折返的动力学过程,钛成矿作用中金红石很少转变为钛铁矿,而铁石观西榴辉岩经历了一个快速俯冲而折返速率较缓慢的动力学过程,钛成矿作用中金红石大多转变成了钛铁矿。揭示鱼卡和铁石观西钛物相、动力学过程等差异的原因及标志,为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内进一步寻找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提供了依据与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成分环带论文参考文献
[1].吴凯,胡永斌,陈晨,孙卫东.磷灰石的成分环带对岩浆房过程的指示[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2017
[2].陈鑫,郑有业,许荣科,国显正,王会敏.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折返过程对金红石成矿的制约:来自鱼卡和铁石观西地区石榴石成分环带的证据[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6
[3].李原鸿,黄方,于慧敏,贺治伟,陈沙.加勒比海小安德列斯岛弧Kick’emJenny海底火山岩的斜长石成分环带:示踪大洋岛弧岩浆房的演化[J].岩石学报.2016
[4].合力强,杨晓艳,冯涛,李正辉,董泽军.环带小薄孔菌发酵液的化学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5
[5].于丽芳,赵文霞,陈建林,郭倩,王保弟.拉萨地块中南部新生代超钾质岩中单斜辉石斑晶的环带成分研究[J].岩石学报.2011
[6].陈丹玲,孙勇,刘良,张安达,罗金海.柴北缘鱼卡河榴辉岩的变质演化——石榴石成分环带及矿物反应结构的证据[J].岩石学报.2005
[7].张泽明,肖益林,沈昆,高勇军.苏鲁超高压榴辉岩的石榴石生长成分环带及变质作用P-T轨迹[J].岩石学报.2005
[8].陈能松,孙敏,杨勇,刘嵘,王勤燕.变质石榴石的成分环带与变质过程[J].地学前缘.2003
[9].周云龙,李永良,陈晓端,常崇艳.中国桫椤科植物叶、孢子和孢子囊环带元素的X-射线微区成分分析[J].广西植物.2003
[10].姜文波,张立飞.利用钠质角闪石成分环带计算蓝片岩的PTt轨迹——以新疆阿克苏前寒武纪蓝片岩为例[J].岩石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