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共同犯罪问题是刑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唆犯问题则是共同犯罪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而又棘手的问题。相对于大陆法系国家来说,我国对教唆犯研究时间较短,体系混乱,观点各异。尤其是刑法第29条第2款的规定,不仅在实践中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在经过理论分析后也是显得有些尴尬难言,体现在:一人可成立共犯的体系混乱;被教唆人没有实施被教唆的罪比被教唆人实施了被教唆罪的犯罪预备的,对于教唆者来说,刑事责任更重的矛盾;教唆内容不确定,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罪的,定罪量刑的困难。本文的写作目的即在于寻求《刑法》第29条第2款被闲置的原因,解决教唆未遂的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中的困惑根源,以及对不能归于共犯教唆犯的其他教唆行为的定罪量刑问题。本文重点论述了如下内容:教唆犯是在共同犯罪中存在的概念,教唆犯须依赖于实行犯的实行行为才能实现其危害社会的犯罪意图,教唆行为不同于实行行为,教唆犯的性质应回归于共犯从属性,共犯从属性说并不否认共犯固有的反社会性和人身危险性。教唆未遂不属于共同犯罪范畴,为了有效地惩治情节严重的教唆未遂行为,教唆罪的设置是必要的。另外,教唆罪的客观行为方式还可以包括教唆不特定人犯罪的、陷害教唆的以及教唆不可罚的前后行为的。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不应构成交通肇事罪共犯,而属于教唆不可罚后行为的,可以以教唆罪论处。教唆罪应增设在分则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一节扰乱公共秩序罪中。本文力求通过对教唆犯性质的分析,试图解决学者们对有关教唆犯理论争论不休的根源之首——教唆犯的立法上的错位,应将教唆未遂从第29条中分离出去,单独置罪。一方面,设置教唆罪以惩治不能归入教唆犯的教唆未遂、教唆不特定人犯罪的、陷害教唆的以及教唆不可罚的前后行为的,有效地惩治严重危害社会的非共犯教唆行为,保护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使得教唆犯回归其本来的面貌,真正地归属于共同犯罪体系,进而完善共同犯罪的理论体系。?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片面教唆犯肯定说之提倡[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6)
- [2].论教唆犯刑事责任的边界——以《刑法》第29条第2款为中心的展开[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7(05)
- [3].教唆犯的性质之争论[J]. 法制博览 2016(02)
- [4].浅议教唆犯的性质[J]. 知识经济 2013(24)
- [5].论教唆犯的性质[J]. 法制博览 2016(18)
- [6].教唆犯若干问题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14(18)
- [7].德国教唆犯司法认定中的若干问题及其启示[J]. 人民司法 2013(05)
- [8].不作为教唆犯理论研究——以德国、日本为例[J]. 社会科学战线 2011(07)
- [9].不同罪型视角下的教唆犯性质分析[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S2)
- [10].共犯人分类法下的教唆犯定位问题[J]. 商品与质量 2010(SC)
- [11].浅析教唆犯的停止形态[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09(04)
- [12].论身份对教唆犯罪的影响[J]. 法制与社会 2009(12)
- [13].教唆犯未遂的法律认定[J].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S1)
- [14].概然性教唆犯之罪责刑考量[J]. 人民司法 2009(10)
- [15].探究网络教唆犯的刑法界定[J]. 网络法律评论 2008(00)
- [16].教唆犯刑事责任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9(04)
- [17].论教唆犯的处罚根据[J]. 法律适用 2012(05)
- [18].浅议教唆犯的成立要件[J]. 法制与社会 2009(12)
- [19].试论教唆犯的从属性——兼及《刑法》第29条第二款的解析[J].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8(05)
- [20].教唆犯的预备与未遂[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4)
- [21].教唆犯属性的逻辑认定——兼论对我国刑法中教唆犯“二重性”说之评判及反思[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6)
- [22].教唆犯从属性论的再展开[J]. 法治论坛 2012(04)
- [23].教唆犯撤回教唆行为的定性与量刑[J]. 人民司法 2012(18)
- [24].教唆犯成立与规则标准的选择——从独立性说与从属性说比较的角度进行分析[J]. 法制与经济 2017(12)
- [25].论教唆未遂的具体形态[J]. 法制博览 2016(07)
- [26].论教唆未遂[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 [27].怂恿他人持枪抢劫属教唆犯[J]. 人民司法 2015(18)
- [28].独立教唆犯性质的认定[J]. 法制与社会 2010(11)
- [29].间接正犯若干问题探讨[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30].“教唆他人犯罪的”之解释[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8(03)
标签:教唆未遂论文; 共犯从属性论文; 不可罚的前后行为论文; 陷害教唆论文; 教唆罪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