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丙烯酰胺共聚物论文-梁逸超,张本山

淀粉丙烯酰胺共聚物论文-梁逸超,张本山

导读:本文包含了淀粉丙烯酰胺共聚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羧甲基淀粉,接枝共聚,丙烯酰胺

淀粉丙烯酰胺共聚物论文文献综述

梁逸超,张本山[1](2019)在《羧甲基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和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羧甲基淀粉(CMS)为原料,丙烯酰胺(AM)为接枝单体,制备了羧甲基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CMSGAM),并以粘度为测试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研究过程中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仪(TG)对CMSGAM进行表征,对CMSGAM的粘度、透明度、抗盐性、凝沉性和保水性等理化性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 H=7.5,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 h,在此条件下制备得到的CMSGAM糊液最大粘度为26000 MPa·s;红外光谱图谱显示1667 cm~(-1)处出现酰胺基团中羰基伸缩振动吸收峰,1455 cm~(-1)处出现酰胺基C-N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热重分析图谱显示350~450℃出现了丙烯酰胺基团的热分解阶段,证明羧甲基淀粉中已成功接入了丙烯酰胺基团;扫描电镜照片显示CMS颗粒出现了大量孔洞和破碎现象,说明接枝共聚反应剧烈,破坏了淀粉颗粒结构;CMSGAM糊液的粘度和透明度均提升至CMS的4倍以上,抗凝沉性和热稳定性均比CMS高,但抗盐性的提升不明显。(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吴景梅,张毅,陶冬平[2](2018)在《淀粉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叁元共聚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氮气保护下,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用水溶液法制备了淀粉(St)-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叁元共聚树脂,重点讨论了原料配比、AA中和度、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反应温度为50℃,AA中和度为60%,AM/AA=0.3,交联剂用量0.6%,引发剂用量5%,反应时间3 h,所得产物吸水性能最好,室温下对去离子水吸水率达930 g/g.通过红外光谱对产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刘安彬,李向红,谢小光,李楠[3](2016)在《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对冷轧钢在柠檬酸中的缓蚀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天然木薯淀粉(CS)与丙烯酰胺(AA)接枝共聚制备的天然木薯淀粉接枝共聚物(CSGC),其可以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缓蚀剂。采用红外光谱(IR)、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原子力显微镜(AFM)及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CSGC在0.2 mol·L~(-1)柠檬酸(H_3C_6H5O_7)溶液中对冷轧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CS、AA、CSGC对冷轧钢都具有缓蚀作用,排序为:CSGC>AA>CS,当温度为50℃、用量为100 mg·L~(-1)时,缓蚀率超过70%,且缓蚀率明显优于CS和AA。CSGC在在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极化曲线表明CSGC在柠檬酸中低温表现为明显的阴极抑制,随温度升高逐渐表现为阳极抑制,整体表现为混合抑制型缓蚀剂。EIS谱主要呈半圆容抗弧,电荷转移电阻随缓蚀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AFM表明CSGC添加后对钢的腐蚀产生了明显抑制作用。XRD表明CSGC添加后铁的腐蚀氧化明显被抑制。(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6-08-02)

宋长友[4](2016)在《淀粉-丙烯酰胺-丙烯羟肟酸接枝共聚物对Pb~(2+)的捕集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淀粉(St)-丙烯酰胺(AM)-丙烯羟肟酸(AHA)接枝共聚物。考察了该聚合物投加量、pH值、反应时间对水中重金属离子Pb~(2+)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7~9,聚合硫酸铁投加量10mg/L,接枝共聚物的投加量250~300mg/L时,该共聚物对水中Pb~(2+)的去除效果良好,去除率≥99.5%,而且该共聚物还具有良好的除浊能力。(本文来源于《唐山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郭正潮,刘文涛,宋伟强,梁佳,何素芹[5](2013)在《淀粉接枝丙烯酰胺与对乙烯基苄基叁丁基氯化鏻共聚物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淀粉(St)为原料、丙烯酰胺(AM)和对乙烯基苄基叁丁基氯化鏻(VBTBPC)为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St接枝共聚物(St-g-(AM-VBTBPC))。采用FTIR和TG等方法分析了该共聚物的结构及热稳定性,并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和单体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单体用量为m(AM+VBTBPC)∶m(St)=1.5,引发剂用量为0.04%(w,基于单体的总质量)。在此条件下得到的St-g-(AM-VBTBPC)共聚物的阳离子度最大。St-g-(AM-VBTBPC)共聚物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13年12期)

高明,徐志强[6](2013)在《两性型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在煤泥水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过硫酸铵/尿素为引发剂,淀粉(St)、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DMC,阳离子单体)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阴离子单体)为原料,通过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两性型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St-g-AM-DMCAMPS),并采用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将其应用于煤泥水的絮凝试验,考察了絮凝剂用量、温度和pH对絮凝效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期刊2013年11期)

陈瑞,朱升干[7](2013)在《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与聚合氯化铝复配处理高岭土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St-g-PAM)与聚合氯化铝(PAC)复配处理模拟高岭土废水,考察了PAC用量、St-g-PAM用量、pH值与混凝温度对废水浊度去除率与絮体平均粒径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PAC用量为25 mg/L、St-g-PAM用量为8 mg/L、pH值为6.5、混凝温度为25℃,在此条件下,高岭土废水的浊度去除率为98.89%,絮体平均粒径为1.211 mm。(本文来源于《浙江化工》期刊2013年04期)

田野[8](2012)在《反相乳液RATRP法制备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反相乳液中进行淀粉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反应,反应体系中加入Fe(EDTA)2-,该络合物与过硫酸铵(APS)形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Fe (EDTA)2-被氧化成Fe(EDTA)-, Fe(EDTA)-对接枝共聚反应具有控制作用,即Fe(EDTA)2-且有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还原剂和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RATRP)准催化剂的双重作用,该络合物的加入,克服了单独使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制备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时反应温度不好控制、容易发生暴聚甚至产物交联的缺点,实现了在反相乳液中淀粉接枝丙烯酰胺的可控接枝共聚反应。以反相乳液聚合中丙烯酰胺均聚反应为研究对象,当络合物浓度为2.8×10-4mol/L、n(NH4)2S2O8]:n(FeSO4):n(Na2EDTA)=1:1:1.10、反应时间为6小时、乳化剂用量为3%、反应温度为40℃时,最终单体转化率为93.16%,聚丙烯酰胺乳状液呈现较好的稳定性,单体转化率随分子量呈线性关系增长,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一级动力学曲线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说明Fe(EDTA)-对聚合反应具有可控性。因此,Fe (EDTA)2具有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还原剂和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准催化剂的双重作用。以反相乳液中进行淀粉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反应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络合物初始浓度,乳化剂用量,聚合反应温度,单体浓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可控性、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在聚合温度为40℃、络合物初始浓度为3.4×10-mol/L、 n[(NH4)2S2O8]:n(FeSO4):n[Na2EDTA]=1:1:1.15、引发剂浓度为3.4×10-4mol/L、淀粉与丙烯酰胺质量配比为1:1.6、span20用量为5%、丙烯酰胺质量分数为35%、油水比为1:1.2时,单体转化率为97.77%,接枝率为153.8%,接枝效率为96.7%,特性粘数为390mg/L,接枝共聚物乳液的稳定性较好。(本文来源于《大连工业大学》期刊2012-04-01)

曹文仲,张勋,王磊[9](2012)在《稻米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稻米淀粉和丙烯酰胺为原料,过硫酸钾和亚硫酸钠为引发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尿素为助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淀粉接枝丙烯酰胺聚合物絮凝剂。分析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助剂浓度对产物支链特性黏度的影响,考察了接枝共聚产物不同添加量对赤泥沉降分离效果。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引发剂浓度各为2.22×10-3 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浓度为2.68×10-4 mol/L,尿素浓度为0.133 mol/L,40℃下反应得到的接枝共聚物支链特性黏度超过1 100 mL/g,处理赤泥矿浆前5 min的赤泥平均沉降速度为0.021 7 cm/h,上清液的浊度为340NTU。(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期刊2012年01期)

闫小亮,吕生华,侯明明,弓瑞[10](2011)在《固定化HRP/H_2O_2/ACAC酶促体系引发下降解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固定化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采用固定化HRP/H2O2/乙酰丙酮(ACAC)酶促体系制备降解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St-g-PAM),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和电镜扫描等手段对接枝共聚产物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丙烯酰胺成功接枝在降解淀粉上。共聚物用做皮革复鞣剂进行了应用实验,应用结果表明复鞣后的革柔软、纤维分散好和选择填充性强。(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1年12期)

淀粉丙烯酰胺共聚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无氮气保护下,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用水溶液法制备了淀粉(St)-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叁元共聚树脂,重点讨论了原料配比、AA中和度、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反应温度为50℃,AA中和度为60%,AM/AA=0.3,交联剂用量0.6%,引发剂用量5%,反应时间3 h,所得产物吸水性能最好,室温下对去离子水吸水率达930 g/g.通过红外光谱对产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淀粉丙烯酰胺共聚物论文参考文献

[1].梁逸超,张本山.羧甲基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和性质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9

[2].吴景梅,张毅,陶冬平.淀粉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叁元共聚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8

[3].刘安彬,李向红,谢小光,李楠.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对冷轧钢在柠檬酸中的缓蚀作用[C].第十九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6

[4].宋长友.淀粉-丙烯酰胺-丙烯羟肟酸接枝共聚物对Pb~(2+)的捕集作用[J].唐山学院学报.2016

[5].郭正潮,刘文涛,宋伟强,梁佳,何素芹.淀粉接枝丙烯酰胺与对乙烯基苄基叁丁基氯化鏻共聚物的制备[J].石油化工.2013

[6].高明,徐志强.两性型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在煤泥水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2013

[7].陈瑞,朱升干.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与聚合氯化铝复配处理高岭土废水[J].浙江化工.2013

[8].田野.反相乳液RATRP法制备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D].大连工业大学.2012

[9].曹文仲,张勋,王磊.稻米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12

[10].闫小亮,吕生华,侯明明,弓瑞.固定化HRP/H_2O_2/ACAC酶促体系引发下降解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J].化工进展.2011

标签:;  ;  ;  

淀粉丙烯酰胺共聚物论文-梁逸超,张本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