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魔芋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经济作物,因其富含魔芋葡甘聚糖等多种有效成分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并在我国西南山区得到广泛种植。然而,魔芋软腐病每年在夏季高温时大规模地爆发,极大地打击了芋农的种植热情,现已成为桎梏魔芋产业发展的瓶颈。本文分离鉴定了魔芋软腐病致病菌,系统地研究了魔芋软腐病菌的生长繁殖、胞外酶分泌等多种致病相关因子与环境温度的关系,为其致病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并针对该致病菌,通过水杨酸和茉莉酸通路上病原菌抗性诱导剂的研究,初步探索了基于植株抗性诱导的魔芋软腐病防治方法。现已取得成果如下:(1)从感染软腐病的魔芋中分离得到致病菌ES09,经16s rDNA和多项生理生化实验鉴定后,确定其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亚种。(2)研究发现,温度在30oC以上时,魔芋软腐病致病菌ES09的生长速度更快,运动性也更强;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结果表明,在7月采集的魔芋根际土壤中,ES09菌的数量明显多于5月和11月采集的魔芋根际土壤中的该菌数量。(3)在30oC和37oC下,ES09表现出了更强的侵染能力。此外,单位细胞分泌的胞外酶量受到群体效应机制的严格调控,在细菌群体数量达到一定阈值后,果胶酸裂解酶和聚半乳糖醛酸酶可在24oC、30oC和37oC下均旺盛分泌。(4)基于提高魔芋植株抗性的角度探讨了其软腐病防治策略,筛选了6种外源性化学药剂,分别处理魔芋试管苗叶片和田间植株,观察其软腐病抗性诱导效果。结果表明:ES09的侵染速度在水杨酸(SA)、香豆酸(p-CA )或肉桂酸(CA)处理后的魔芋试管苗叶片和田间植株中均明显放缓;而且与对照相比,SA、p-CA、CA处理后的魔芋叶片细胞间H2O2积累更多,过氧化物酶活性更高,说明SA、p-CA、CA处理可促进魔芋叶片细胞的氧化迸发,提高其防御软腐病菌侵染的能力。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魔芋软腐病的绿色防控配套技术研究[J].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0(03)
- [2].槟榔芋软腐病生防真菌的筛选[J]. 福建农业学报 2020(05)
- [3].魔芋软腐病综合防治[J]. 云南农业 2020(08)
- [4].魔芋软腐病药剂防治试验效果[J]. 农技服务 2016(18)
- [5].魔芋软腐病菌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J]. 西南农业学报 2017(07)
- [6].汀芋1号槟榔芋软腐病防治方法[J]. 福建农业科技 2015(11)
- [7].魔芋软腐病发生规律及生物多样性防控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06)
- [8].魔芋软腐病的综合防治与对策[J]. 中国农业信息 2016(07)
- [9].魔芋软腐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 2016(16)
- [10].魔芋软腐病绿色综防配套技术研究初报[J]. 南方农业 2014(24)
- [11].魔芋软腐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J]. 植物医生 2012(05)
- [12].魔芋软腐病流行原因调查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J]. 长江蔬菜 2012(20)
- [13].魔芋软腐病菌致病条件与侵染途径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1(01)
- [14].魔芋软腐病农业防治效果调查[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02)
- [15].魔芋软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J].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0(08)
- [16].魔芋软腐病的发生及其防治[J]. 云南农业 2010(04)
- [17].魔芋软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植保导刊 2009(06)
- [18].芋软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园艺 2009(10)
- [19].开展抑制香芋软腐病试验防控效果显著[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8(11)
- [20].魔芋软腐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 陕西农业科学 2017(01)
- [21].魔芋软腐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J]. 湖北植保 2017(05)
- [22].魔芋软腐病流行原因及防治对策[J]. 云南农业 2012(07)
- [23].魔芋软腐病防治综述[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08)
- [24].魔芋软腐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J]. 长江蔬菜 2011(05)
- [25].魔芋软腐病综合防治技术[J]. 植物医生 2010(06)
- [26].魔芋软腐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控菌效果初步研究[J]. 湖北植保 2009(04)
- [27].魔芋软腐病研究进展[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8(05)
- [28].魔芋软腐病防治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提高防效的措施[J]. 基层农技推广 2019(02)
- [29].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开展抑制香芋软腐病试验防控效果显著[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9(01)
- [30].魔芋软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 福建农业 2010(03)